等待與忍耐
早上上班時間,悠閒著騎著機車,在十字路口等著紅燈,就在旁邊閃黃燈時,倏然一輛機車風馳雷擎呼嘯而過,不期然旁邊的汽車竟也加速搶綠燈,就在驚叫聲中,看到滿目瘡痍殘骸掉落滿地,接著刺耳鳴笛聲中的救護車來到,將人火速送往醫院急救,這一幕震驚著我整天的心情,我想就差這幾秒鐘,雙方等待一下不就沒事,為何要搶這幾秒鐘?
日本有名的「杜鵑不啼」故事,可能大家都聽過:
織田信長:「杜鵑不啼,威之以武。」
豐臣秀吉:「杜鵑不啼,設法誘之。」
德川家康:「杜鵑不啼,待之可矣。」
織田信長:「如果杜鵑不啼,就殺了它!」
豐臣秀吉:「如果杜鵑不啼,想辦法讓它啼!」
德川家康:「如果杜鵑不啼,就等它啼吧!」
曾有人問德川家康「杜鵑不啼,而要聽牠啼,有什麼辦法?」德川家康的回答是:「等待牠啼。」大仲馬在他出神入化的巨著《基度山恩仇記》中,最後一句話,就是:「等待!」這是一個奧秘──卑屈的懦夫用它遮羞,堅強的巨人把他作為跳板。日本戰國時代,英雄豪傑輩出,包括豐臣秀吉在內,也只有德川家康深深領悟到這個奧秘。作者山岡莊八在德川家康精神深處,提煉出這個奧秘,指出它就是由弱轉強的基因,使戰後的日本人終於在斷瓦敗壁中站起。
因為處世風格不同 所以後人做了這個故事
三種處世之道
分別是面對事情的時候
可以處以刑罰
可以給予利益
可以忍耐等候
忍耐不是怯懦,更不是屈服,只有巨人才知道什麼是忍耐,似句踐戰敗後,甘心當敵人的奴隸,韓信被流氓強迫從褲襠下爬過去,他默然接受,這種縮回拳頭式的忍耐,一個人如果不夠堅強,就絕對無法忍受。當盟主織田要求德川家康殺妻殺子的時候,德川家康毫不猶豫的立即動手,只有懦夫才會輕率的拔刀而起,血流五步。「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是悲壯的,使烈士動容。但歷史上多少政治領袖往往寧為瓦全,而等待有一天,把碎了的璧玉,恢復原狀。
想起馬斯洛的名言:
「心若改變,態度就跟著改變;
態度改變,習慣就跟著改變;
習慣改變,個性就跟著改變;
個性改變,人生就跟著改變。」
不同的作法,往往轉向不同的發展!
德川家康是隱忍不發,等待時機,表現出德川家康的不凡忍耐性格,德川家康正是靠着「忍」字訣,得以出人頭地世人常認為德川家康的最高境界,因而要人們效法,論語也有說「聖之時者」,顯然時機很重要,總之,要正確的看清問題之所在,界定問題,擬定方法,堅持執行,隨時檢討,才是正確的態度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