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 注
想像在過幾年老邁色衰,趁此培養閱讀的習慣,做為日後自修的方式之一,就從自己的書架上找本書來看,也不知道是買的還是別人借來的,這本書對於現階段的我很有幫助。書名是 伏虎,作者是法聖阿康仁波切,裡面有提到一個專注的部份,那是我所欠缺的,也是我最大的問題點,跟在聖者身邊那麼久,交待的事情都沒有放在心上,轉眼數十年過去了,瞭解的有多少?開會講的事一個星期就把它忘光了,以至常常招惹來麻煩,困境而自尋煩惱。
專注這篇文章中引用 密勒日巴大師的法語:若於身心完全放鬆時,觀察發生的事,則此一行為本身即能產生力量。開頭即說,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遭遇的苦難,大多是粗心所致,我們的無明和有限的覺知,每天都引起問題和困境,然而,只要我們注意,不良的便可改善,良好的則不會被忽略或浪費。這二次開會以來我才發現,只有時時把開會所有的話拿出來閱讀鑽研,有問題找人討論,再把心得記錄下來才能把這些聖者法語記住,以及時時自省,才能改變自己往對的方向前進。也許我做得不夠好,進步的有限,不過我有感受一些領悟,在此分享給同學,也祝大家學業進步。共勉之!
人因為從小習慣養成,造就自我的觀念,此一觀念付之行動是個性,個性是無知較多,我們常常看別人看得一清二處要看自己不知道缺點在哪裡。
人不是全能的,人所學有限,知識亦有限,看一件事情只是單一方面。所以有夢想是可以完成的,但過程往往不是我們可以料到的,如同我之前要帶我老媽去日本那樣,經過兩年後才有成行,那過程是筆墨難以形容的。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有時候是退一步讓一步去想,好處會比壞處還多,夫妻、兄弟、朋友皆然。
一個人的想法,一個人的思考,是有限的,為什麼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所以人沒有多大的厲害,因為有太多局限性和無知,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想要的完成。
要記住人不是全能的,凡事要求自己,留些空間給自己,有退路的思維,不然有些事真的會成為自己的敗筆!
感謝分享!
大仔一直強調人不是全能的,留空間給自己,有退路的思維,不是很懂,可以請大仔再解釋清楚嗎? 2021-03-02 22:05:32
煩雜的日常生活有時讓人壓的喘不過去,時而留一段空白時間,使自己心靈沉澱一下反醒自我,看看他人,想想自己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