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30 22:10:05阿東

天道章第四十七


不出戶 知天下 不窺牖 見天道

其出彌遠 其知彌少

是以聖人 不行而知 不見而名 不為而成

 


小俐子 2017-05-17 17:16:18

做一件事前的程序,先了解後,規劃,才行動。事前的了解,可透過許多的管道,去思考是否可行,透過規劃讓事情明瞭,知道過程中大約會遇到的問題,然後去執行。事前的認知準備需要深思遠慮,也是最重要的一環,所以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看別人閒閒在家,自己在外奔忙,卻不知在家之人,做的功課比自己大。能靜心聽或看的人,思緒一定比出聲音的人好,這是我應學習的事情。

版主回應
我想,有在用心的人,別人一定可以感受得到,就像是成功一定不會是偶然的一樣。你花多少力氣在一件事上,承現出來的景象就有多少,不管是工作還是遊玩,工作順不順利?出遊盡不盡興?那是騙不了人的,只是我們的觀察力是否能透析,在轉化成自己的養份。所以才有一句話說,留心處處皆學問! 2017-05-17 22:40:37
阿祥 2014-09-23 23:00:03

為什麼要讀書,為的是要學習,為了求知識,這是直覺是的答案。如今你出去問問看讀書是要做什麼的,答案可能有千百種,但能說出要讀書的精髓的有幾人。只要抓住要讀書的精髓,到了外面就知道什麼是你想要的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版主回應
讀書讓我擁有知識,知識讓我會閱讀,然後會思考才能通情達理。
記得上學老師常問:上完課大家有沒有問題?沒有!
因為覺得東西都寫在課本裡了,那裡會有問題?
現在我才知道,那是因為自己沒有思考,才不會發現問題,
也就是所謂的填鴨子教育。
2017-05-16 16:08:05
雲子 2014-09-22 20:55:33

這是心靈的教育,如何靜思,得其法,用其事也。
修心之玅法。
不出戶,知天道。用心去感觸,自然生滅之道。並非外在追逐,來得實際。
例如;養心並非用藥物能治。練氣並非用外來食物能補之,外物是短暫不能長久。
雖然向外能增加智識,可行與否,但心如放不下‧走更遠的路也是無用。因為心態無變,念頭無變,事將不圓。
所以不強事,待因緣成熟。

版主回應
如是教育,不如說是普世之標準,也是共通之大原則。
很多事情可以不用身歷其境,但可以心同此理,面對未知的事物,很多是我們不曾遇過也不曾想過,但是知其道理,原則,便可以按其標準來處置得宜。一世人有多長?就像三十餘年後參加同學會,從小學同窗六年然後各奔東西,到現在有的已經做公做奶了,對談之後覺得有多少人有成長?有多少人還是跟小時候一樣?就知道孰得孰失了!
2017-05-16 15:4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