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隨想】體罰與管教 - 前提



在紐西蘭,每年有12個兒童死於虐兒案例。 紐西蘭,60%的虐兒案例中,牽扯到毛利人,但毛利人,僅佔總人口數的15%。

出賣紐西蘭

紐西蘭的未婚生子率,為世界最高,100個小孩中,有44個小孩來自未婚家庭。紐西蘭青少年生子率,為世界第三高,於美國及英國之後,幾乎三分之一的小孩,出生於無父之家 - Ref: Statistics NZ, 2001

每一天在紐西蘭,有20個兒童被虐待或是被忽略 (child abuse and/or neglect)確認案例發生- Ref: Ministry of Social Development "The 2005 Social Report"

在紐西蘭基督城的調查中,65%已有犯罪前科的青少年,沒有與父親同住 - Ref: Kids In Trouble, NZEDF, 2000
 
與其它選擇的經合組織國家來比較,紐西蘭15-24歲的男性自殺率,為世界第二高 - Ref: NIHS (National Institutes for Health and Safety)
 
家庭破裂為因,紐西蘭政府保守估計,每年支付$5.7 萬億紐幣,為國民生產總值的5.5%,每位付稅人負擔$3000以上紐幣 - Ref: see J. McNeil, "The Costs of Killing the Family", Evidence, Winter 2003, p34-40. 


而所謂的反體罰 - Anti-Smacking Bill,該法案刪除,犯罪法法定免責辯護,糾正孩子時的"合理武力"權,這意味著任何人皆沒有理由使用武力的目的。

該法律還進行修正,先前由總理海倫克拉克和國家領導人約翰基同意,警方可依父母所犯罪行輕重,決定起訴與否。
 

***********************************************************

而所謂零體罰,並不表示紐西蘭政府鼓勵人民不管教,而是將"打 - Corporal Punishment",與"管教 - Discipline"分開。

處罰的用意,是讓小孩知道自已錯誤處,進而改變,下次遇到同樣事情時,能夠理解分析,並做出正確的選擇。"打"只是讓小孩對施打者感到恐懼,對於事情的改善,並不益處。"打"雖然馬上見效,但其實只是施打者一個情緒上的發洩,打小孩,只是讓小孩學到,當我生氣沮喪時,我可以用拳頭發洩怒氣。

我不打小孩,但脾氣一來時,雖然用字合理,但音量大,說話不止是大聲,簡直喊話,於是當我的小孩生氣沮喪時,她們變成二個迷你版的我。

字面上的育兒經,說得好聽,但每一次喊話後,我感覺未盡母責,以身作責徹底失敗,這樣的折磨,很累人。雖然次數逐漸減少,雖然每一次事後,我會真心誠意地向小孩道歉,人非聖人,孰能無過,但躲在這字詞後,除了反省,重點是要下定決心改過。

大聲叫喊的潑婦,就算是一個月出現一次,也算多!任何小孩,都不需要有這樣的經歷與經驗。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