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09 22:54:07babies’-breath

陳丹青:大陸消失的教養 在台灣找到




當年的底蘊文化評論家陳丹青(左圖 鄭超文/攝)說,上海的文化底蘊在文革時「拚命地被排洩出來」,數十年後他看李安在「色戒」中復原舊上海,感覺那時丟掉的東西,「有可能被我們用另一種方式撿起來!」
照片/博偉電影公司提供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台灣作家張大春、大陸畫家、文化評論家陳丹青,這兩位兩岸知名的「老憤青」昨天在台北相遇,火花四射。陳丹青認為,台灣擁有中國在文革中喪失的「民國教養」,而誇耀國力的北京奧運,其實是中國「非常自卑的表演」。

張大春、昨天在誠品對談,兩人相識甚早,陳丹青一九八九年初次來到台灣,就是張大春當他的司機。陳丹青說,當時看到橋下陳水扁推著妻子上台發表演說,「非常像文化大革命那幾年」。去年來台,他卻感到台灣的「溫良恭儉讓」,在大陸發表了三篇文章,力讚台灣仍保留了中國在文革中喪失的「民國時代的教養」。

生於上海的陳丹青,十三歲遇上文革。他說一九四九年共產黨打破的是「階級」,但在他的童年記憶中,上海街頭仍處處可見擁有「民國教養」的市民;直到文革連「家庭組織」也一起打破,這才徹底丟失「漢民族的溫潤鬆爽」。

回憶文革,陳丹青記得上海「垃圾桶裝滿西畫,淮海路一天就丟了一千多架鋼琴」,中西文化底蘊都在那時候「拚命地被排洩出來」。數十年後,他看李安在「色戒」中復原舊上海,像到讓他覺得「見鬼了」。他認為那時丟掉的東西,「有可能被我們用另一種方式撿起來!」

張大春剛出版小說集「富貴窯」,延續當年「歡喜賊」的筆調寫中國鄉野小說。他認為,除了金庸,現代華文小說家都是「以漢字寫西方小說」,這讓他想回到五四之前「原始的狀態」。陳丹青則說,讀張大春讓他感到一種「文字的快感」,這種感覺他只曾在高陽作品中讀過。

以油畫「西藏組畫」成名的陳丹青,臨摹過上千張董其昌等中國畫家的作品。談到中國文化「西化」的問題,他說許多以西畫成名的中國畫家,晚年都會想畫中國畫,「我可以理解,卻不能認同,這只是意識形態與文化上的安全感」。他反而會因在馬諦斯、畢卡索畫中看到許多「跟中國人相近的底性」,「感到特別有快感!」



--------------------------------------------------------------------------------



 
 
 


出軌,我也有過
我沒有胡蘭成的誠懇…

「小團圓」出版後,張愛玲和胡蘭成的戀情成為話題。大陸文化評論家陳丹青是少數的「挺胡派」,正準備寫文章幫胡「說清楚」。他認為胡談男女關係「很深入、誠懇」,是「中國所有談男女關係的文學中,所沒有達到的境界」!

陳丹青不只是畫家,也是出色的文化評論家。他的「退步集」,直指所有中國人都患了「文化分裂症」,打破中國自認為正往現代國家邁進的「進步」迷思。該書暢銷逾十萬冊,引起的討論可比當年魯迅的「阿Q正傳」。

在「退步集」中,陳丹青表示,胡蘭成被當成過街老鼠有兩大理由:一是漢奸身分,一是他對「追女仔」的描寫。後者造成「所有女人都厭惡胡蘭成,因為她們都把自己假想成那些被胡蘭成欺騙的人!」

陳丹青認為這是胡蘭成最珍貴的部分。「共產黨多少領袖經歷過三次以上婚姻、外遇不斷,但沒有人會講」;「我也有過,但我卻不敢寫,我沒有胡蘭成的誠懇。」

「他被認為很輕佻,事實上他並不輕佻!」陳丹青說,有半輩子在流亡的胡蘭成,只能「不斷咀嚼自己的過去」,因此寫了「今生今世」。他寫看似複雜的男女關係時,其實是「寫一種痛感」,並未自鳴得意。他認為寫寡婦范秀美、護士小周這兩段,是胡寫得最好的部份。

至於和張愛玲的這一段,陳丹青認為,張愛玲骨子裡是西方人,胡蘭成卻是「徹底的中國儒生」。因此他談男女關係「有個底限」,不像張愛玲敢在「小團圓」中大談性事。他認為胡蘭成「不是文學家,卻勝似文學家」。

轟動一時的圓明園獸首事件,陳丹青認為此事證明中國「只敢表達剩餘的憤怒,不敢表達主要的憤怒」;中國有太多可向西方表達憤怒的大事情,卻只允許民眾在這種小事情發洩。埃及、希臘等國追討文物,是一個「理性、合法和持續的過程」,中國的做法卻像個「痞子」,「做個小表演,把大家給耍了!」

【2009/03/09 聯合報】



koobi 2009-03-11 19:47:52

聯合報這標太自嗨啦

版主回應
這幾個字是什麼意思?

我怎麼看不懂?

請說明一下~ 多謝
2009-03-12 20:19:13
10元硬幣 2009-03-10 12:04:42

有嗎...大陸失去的教養...台灣更難發現吧~”~

版主回應
其實...我也這麼覺得耶...
”^^”...
2009-03-12 20: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