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競科技- 行競攻電動超跑 未演先轟動
未上市股票撮合,0938-826-852 張R line- money826852
行競攻電動超跑 未演先轟動
台灣松下電器集團董事長洪裕鈞個人投資的行競科技,開發市價超過百萬美元的MISS R電動超跑正密集測試,未上市先轟動,目前已接獲七、八輛訂單。
洪裕鈞表示,行競主力在電動車輛電池動力系統整合,今年規劃設計20多款電動車輛,預計一、二款車輛可進入量產。
洪裕鈞身為台灣松下電器集團創辦人洪建全長孫,將從小喜愛汽車的熱情轉換成創業動能,2015年以個人名義投資,與曾在美國特斯拉電動車擔任開發主管的齊塔克,共同創立行競科技。
今年在剛落幕的台北國際車用電子展,以浸沒式冷卻電池系統與EV動力解決方案為主軸,當初作為電動車電池模組及電動車輛動力系統載具的Miss R電動超跑,這次並未在台北國際車用電子展會場亮相。
洪裕鈞指出,行競這次主要展出工程車或大型挖土機,客戶要將燃油引擎改裝為電動車所需的電池動力統系,money826852V型船舶、骨董車或跑車改裝為電動車的T型電池動力系統,並將模組化的車用電池動力系統,裝置在1969年出廠的雪佛蘭Camaro跑車上展示。
洪裕鈞表示,行競開發Miss R電動超跑正密集測試,售價雖達百萬美元,已有七、八位個人車主、企業及合作企業有興趣採購。
行競核心技術是電池動力系統,今年參加台北國際車用電子展,才會展出電動車電池動力系統。
洪裕鈞指出,今年有20、30家特殊車輛業者與行競洽談合作,從電池、馬達到電池動力系統合作案,今年依客戶需求,規劃及設計20多款電動車輛,從13度到200多度電均有,依不同規格採用Panasonic、LG及Sony等不同品牌電池。
今年會有一、二款車輛進入量產,一旦投產,每年電動車產量至少生產500~2,000輛,行競預估2021年後,營收會跳躍式大幅成長。
四歲男孩夢想成真 洪裕鈞 做出電動超跑
「愛車的人都會有這樣的夢想:打造自己的車,或是一台全世界最快的車。當年紀愈大,這個夢就愈來愈用橡皮擦擦掉了。而我發現一個可能,去完成我小時候的夢。」行競科技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洪裕鈞說,而他身後固定在車架上的,就是他與前美國Tesla電動車廠主管Azizi Tucker合作,親手設計打造的電動賽車Miss E與電動超跑Miss R。
松下第三代 打造出電動賽車
身為台灣松下第三代長孫,洪裕鈞卻不安於當個家族企業接班人。2011年曾專訪過他一次,當時的洪裕鈞是個骨董車收藏狂熱份子,頭銜掛著愛比科技設計師與執行長。7年後再訪,他已接下台灣松下董事長一職,同時創立了行競科技,打造出全台唯一能整車開發的電動賽車與超跑。
「我對車子的喜好是從4歲開始,那時在阿公家的牆上畫了一部車,原來畫車這麼好玩,從那一瞬間開始,就發現對車的喜愛,開始觀察車子。」
畫車興趣高 訓練出設計實力
「畫上興趣,開始想為什麼車子會長成這個樣子?發現原來有個東西叫做設計。」因為愛車,1984年,還是高中生的洪裕鈞到家族企業普騰電子實習,與Bauhaus學校裡大師級的設計師Reinhold Weiss結緣,洪裕鈞了解到「原來設計不只是把外觀變美麗的技能而已,而是藉由技術把企業領導者的概念與想法,變成真的工具或策略。」
不過洪裕鈞在學生時期,可是有個「幽靈學生」的外號,「我不是一個好學生,因為從小在畫車又愛玩,我一直覺得挑戰權威是我的興趣之一。高中時老師說,這學生從來只聞其名不見其人。」講完還不忘對我們比個「噓」,補充道:「不要告訴我媽。」
幸好善於設計讓他憑作品申請上美國羅德島設計學院,之後又到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兩家設計學校在美國互爭一二,洪裕鈞兼取兩家長處,「羅德島訓練你如何思考設計背後的問題,提出解決的方法;Art Center因為教授幾乎都是從業中的設計師,相對更注重專業素養。」
迷你投影機 賈柏斯也都說讚
1996年,洪裕鈞加入PChome,從美術編輯做起,28歲當上網站創意總監。1999年開始他的創業生涯,創立數位顧問公司「顛睿」,短短幾年成長為500人規模的大公司,改名為「AGENDA安捷達」,money826852最後賣給旗下擁有微軟、Nike等客戶的英國廣告集團WPP。2003年,洪裕鈞與設計台中清水休息站的建築師太太張淑征成立「十一事務所」,重新找回設計師角色,沒兩年就被老東家PChome招徠,設計通訊軟體SKYPE的實體話機「FREE-1 SKYPE」。
因為FREE-1 SKYPE的成功,成立了愛比科技,洪裕鈞又進一步設計出連賈柏斯都讚賞的「Point 2 View實物投影攝影機」,這個輕巧、便宜,0938-826-852 張r,又可以拿著到處走的迷你實物投影機,被Apple業務員帶進校園用來介紹iPad,卻反而比iPad更吸引美國教師,「他們認為Apple業務員會用的一定都是好東西,傳統實物投影機笨重價格又高,說明書幾百頁,這個隨插即用,美國老師覺得挖到寶。」如今P2V已被美國7萬多間學校使用,比率高達63%。
倉庫內 孵電動賽車雛形
2013年洪裕鈞應邀在TED x Taipei演講,認識了前美國Tesla電動車廠主管Azizi Tucker齊塔克,兩人都愛車,一拍即合。「電動車是因為經濟或環保,非常無聊、非常緩慢,沒有什麼駕駛樂趣的工具,但是在Tesla之後,原來電動車也可以那麼好玩、大馬力輸出,所以齊塔克想要在台灣開發電動賽車。」洪裕鈞第二天就跑去齊塔克位在泰山的工作室,那是個分租倉庫一角,還有老鼠亂竄的地方,兩人就在這設計出電動賽車雛形。
做散熱電池 效果更勝過Tesla
2015年行競科技「XING Mobility」成立,推出第一台電動賽車Miss E。電動賽車開發過程最大困難在於電池系統的組合連接與冷卻,傳統技術如Tesla等大企業使用的方式是在電池外纏繞金屬管線,再注入冷卻液,但開發成本高,Tesla在電池模組上就投入數十億美金,不是成員少於10人的行競科技能負擔得起的。
傳統路子行不通,洪裕鈞索性跳出窠臼,開發出浸沒式冷卻技術,把18650鋰電池整顆泡在3M冷卻液裡,一顆顆小電池宛如樂高積木,可以隨意堆疊組合成各種電池模組形狀。散熱效果更優於傳統電池模組,同樣容積的電池模組,採用浸沒式冷卻技術可以輸出超過其他電池模組170%的動力,重量卻減輕20%-30%。一般市面上的電池模組,保證充電次數約2000-3000次,行競科技則可保證4000次,洪裕鈞更自豪表示,模擬測試到6000次,電池的性能依舊幾乎完美。
有了Miss E的經驗之後,2017年行競再推出電動超跑Miss R,因為電池模組的輕巧組合簡便優勢,可以在四個輪胎裝設電動馬達,1341匹馬力輸出,從0到100公里加速僅需1.8秒,這還是當年的測試數據,洪裕鈞說:「現在我們模擬出來的數據,會優於1.8秒。」
推出Miss R 跨界超跑純MIT
Miss R的特點也不僅是馬力強大,傳統電動超跑樣子都長得差不多,低底盤、可上賽道,「這輛車我們把它設定是同時可以上賽道或是在路上行走,但是在懸吊系統跟輪胎設定稍微調整之後,它也可以作拉力在越野、沙石路上奔馳的跨界超跑。」
浸沒式冷卻電池技術為行競吸引眾多國際車廠,電池模組不只能用在賽車、超跑,包括大貨車、公車、垃圾車、工程車、小型船舶等都能應用,依照客戶需求打造客製化電池模組。洪裕鈞直言,行競不以成無車廠為目標,而是成為下一世代任何一家車廠的動力系統提供者。
洪裕鈞認為,台灣要擺脫傳統OEM代工角色,電動車是最好的機會,可以讓台灣從起跑點發展整車開發的系統,結合傳統產業形成產業供應鏈,在動力系統上成為領導龍頭,「我希望未來全世界看到的電動載具,上面都會貼一個『XING POWER』標籤,就像每台電腦都會有Intel的標籤。」
台灣松下第3代打造純電超跑 明年下半面世
又有人投入電動車產業,由台灣松下第3代洪裕鈞投資的行競科技即將打造出台灣第一台跨界純電動超級跑車Miss R,並預計在明年下半年正式發表。
行競科技表示,Miss R搭載獨立研發的浸沒式液態冷卻模組化電池系統,輸出將高達100萬瓦(1MW、相當於1341匹馬力),驅動4具350V高效能馬達,透過四輪扭力導引(Torque Vectoring)傳動系統,具備了從靜止狀態1.8秒內加速至每小時100公里,5.1秒內加速至每小時200公里的性能,極速將達每小時270公里以上。
行競科技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洪裕鈞表示,將以極限性能的原型賽車和超跑為研發平台,將台灣優渥的產業鏈優勢,為全球的商用車輛及工業用載具製造商提供高度整合的EV儲能與動力系統及解決方案。
與特斯拉(Tesla)剛發表的新款Tesla Roadster相比,行競科技的Miss R可說是採取了截然不同的策略;行競科技表示,Roadster在本質上依然是循傳統思維所設計出的跑車,行競科技則是在於顛覆傳統跑車的性能領域,無論在道路上、賽道上及越野路面上,都能發揮極致性能表現。
行競科技指出,Tesla Roadster 採用高達200kWh容量的電池組來達成1000公里的續航力,Miss R的目標卻是放在開發快速的電池抽換系統,0938-826-852張r,讓整個電池組得以在2分鐘內完成抽換。也由於行競科技專利的浸沒式冷卻技術,讓Miss R得以僅使用53kWh容量的電池,就能產生100萬瓦的最大動力輸出。
行競科技說,Miss R已於日前完成了首次道路測試,目前將持續進行最大動力輸出的高速測試,預計在明年下半年正式發表並接受訂單,第4季開始交車。Miss R將限量生產19台,基本售價為100萬美元。
公司簡介
打造台灣第一輛電動賽車的 XING Mobility 行競科技,致力於改變未來行動模式的電動車輛技術研發公司。成立於2015年1月,行競科技以兼具速度及可靠性的電動賽車為起點,將賽車場作為開發及驗證尖端技術的極限場域,將經過最嚴峻考驗的賽車經驗轉化為新世代智慧車輛的開發動能,提供電動車輛所需之創新技術,協助與加速傳統及新創的車輛供應鏈迎接即將到來的運輸產業革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