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22 09:53:26半糖紅茶

冬至的原由 各地的習俗

各地習俗:

河北:

東安縣冬爐、獵兔,人家祭祖、賀節、拜師。
懷柔縣冬至量日影以占次年收成豐欠。
樂亭縣士以麵食祭祖,農家於此日商定子女嫁娶之事,此後商賈價便啟程往京師作買賣。
南皮縣冬至日人家互相拜賀,擁爐會飲,稱為「扶陽」。
新河縣鄉塾弟子於冬至日各拜業師,稱為「拜冬」。

山東:

滋陽縣冬至修燧灶以祈求長壽。
曲阜的婦女節前就做好布鞋,於冬至日贈送舅姑。
海陽縣吃羊肉,叫做「卻寒」。
鄒縣兒童作「拿寨」、「打瓦」的遊戲。少年開始習武,叫做「看冬」。但鄒縣並無賀冬至的習俗,據說孟子亡於冬至日,鄉人十分悲痛,於是廢除慶賀冬至的習俗。

臨沂縣民在冬至日用火紙剪製衣服,攜至祖墳前焚燒,然後添土。

山西:

冬至日,猗氏縣農夫拔取麥根,其白蕊多寡以卜次年豐欠。
永和縣稱冬至為「追節」。
陽城縣稱冬至為「喜冬」,官紳士家行拜賀禮。民間只以麵角祭祖並進奉家中尊長。
大同縣於冬至日祭財神。
河曲縣拜冬時,飲宴佐以羹,棗釀羔羊。

河南:

陳州冬至紮紙成束後,君以焚燒,稱之「送段」。
西鄉縣冬至日向巴山看雪,占來年豐欠。
臨潼縣農諺「一九雪,九九皆有雪」。

江蘇:

嘉定縣最重視冬至,前一夜稱節夜,也稱除夜。春粢糕以祭祖,並以之饋贈親友,設席宴飲,稱之「節酒」,也稱「分冬酒」。
金壇縣賀冬時,於宗祠祭祖並團拜。蘇州冬至家宴,席間必備一種以黃酒加糖漿製成的冬陽酒。

浙江:

杭州冬至以赤豆飯、新米糕祭祖。
嘉善縣以冬至天晴來卜次年豐收。
桐鄉縣冬至,縉紳行慶賀禮,傭工休假三日。蕭山縣冬至,各家以糯米粉、麥麵裏肉餡相饋贈。

諸暨縣冬至,以餈糕享奠祖先及親友之有喪者。
上虞縣冬至,乞丐扮鬼執武器沿門逐疫,如古之儺禮。

江西:

湖口縣冬至,民家早起設羹飯以祭祖,稱為「冬飯」。
新昌縣冬至,各姓相率祭祖。

福建:

福州冬至以湯圓祭祖,又取之粘於門楹之間。
漳浦縣民冬至以小湯,圓遍塗門戶器皿中,稱為「祀耗」,凡家中有喪事的,則不做湯圓。

閩南地區有在冬至日「補冬」的習俗。補冬的內容視家庭貧富而異,有的宰雞殺鴨燉八珍,有的買羊肉和烏棗燉食,貧戶則以福眼肉和糯米、糖燈米糕而食,俗謂此日食補品,於身體特別有益。實則立冬過後是一年之中進補的最佳時間。

廣東:

乳源縣冬至各家祭祖,亦至墳墓掛紙,俗稱「掛冬」。
順德縣冬至宴客以魚肉臘味蜆菜合煮,眾人環鍋而食,稱之「圍爐」。
澄海縣冬至不下田,不用牛,不汲井,猶有古人「閉關息旅」之遺風。

台灣:

冬至,人家作米丸祀眾神及祖先,舉家團圞而食之,謂之『添歲』。門扉器物各粘一丸其上,謂之『餉耗』。
台南地區的冬至,以湯 圓、菜 粿祭拜祖先、神佛、灶王爺、三界公及地基主的習俗。
苖栗地的客家人,冬至祭拜的對象除神明、祖先外,也要拜土地公。

冬至詩詞選:

冬至        鮑 照

  舟邊莊甚笑,水流孔急嘆。
  景移風度改,日至晷迴換。
  眇眇負霜鶴,皎皎帶雲鷹。
  長河結欄玕,層冰如王岸。
  哀哀古老容,慘顏愁歲晏。
  催促時節過,逼迫聚離散。
  美人還未央,鳴箏誰與彈。

冬至        杜 甫

  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
  江上形容吾獨老,天涯風俗自相親。
  杖藜雪後臨丹壑,鳴玉朝來散紫宸。
  心折此時無一寸,路迷何處是三泰。

冬至日遇京使    杜 牧

  遠信初憑雙鯉去,他鄉正遇一陽生。
  尊前豈解愁家國,輩下惟能憶弟兄。
  旅館夜憂姜被冷,暮江寒覺晏裘輕。
  竹門風過還惆悵,疑是松窗雪打聲。

冬至吟二首     邵 雍

  冬至天之半,天心無改移。
  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
  元酒味方淡,太音聲正希。
  此言如不信,更請問庖犧。

冬至日獨遊吉祥寺  蘇 軾

  井底微陽回未回,蕭蕭寒雨溼枯荄。
  何人更似蘇夫子,不是花時肯獨來。

辛酉冬至      陸 游

  今日日南至,吾門方寂然。
  家貧輕過節,身老怯增年。
  畢祭皆扶拜,分盤獨早眠。
  惟應探春夢,已繞鏡湖邊。

冬日        朱德潤

  卷地顛風響怒雷,一宵天上報陽回。
  日光繡戶初添線,雪意屏山欲放梅。
  雙闕倚天瞻象魏,五雲書彩望靈台。
  江南水暖不成凍,溪叟穿魚換酒來。

雜詠        楊允孚

  試數窗間九九圖,餘寒消盡暖回初。
  梅花點遍無餘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丙子冬至      李夢陽

  奉天門下玉闌橋,此日催班早侍朝。
  占史奏雲懽萬國,大官傳宴散層霄。
  苑梅迎律春先動,宮柳臨風色欲搖。
  一出忽驚今十載,百年勳業有漁樵。

長安冬至      董其昌

  子月風光雪後看,新陽一縷動長安。
  禁鐘乍應雲門面,寶樹先驅黍谷寒。

以上資料出處:福山堂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