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在異鄉為異客:馬奎斯《異鄉客》(有雷!)
最初在鄰居書櫃上看到這本書,還以為是卡謬的《異鄉人》推出了新譯本,後來驚喜地發現是馬奎斯!對他的印象總停留在《百年孤寂》那樣華麗、磅礡、史詩級的長篇鉅作,原來他也有創作這種「可以一口氣讀完,有完整藝術體驗」的短篇小說!
〈一路順風,總統先生〉、〈瑪莉亞〉是書中少數喜劇收場的篇章,是「人性本善」、「人生七十才開始」的謳歌禮讚。對人性善良憨厚、可親可愛、生命韌性與機遇的描繪,是否太樂觀進取了呢?總統先生試圖透過咖啡,瑪莉亞和〈賣夢女郎〉試圖透過夢境來占卜未來。人真能預知嗎?《惡之根:你的犯罪研究日誌》第三季第25根介紹的Bosco家慘劇發生前,被害人之母就作了類似的惡夢……。
〈賣夢女郎〉的職業真是有趣,我以前有一陣子會蒐集千奇古怪職業、契約的新聞剪報,有一部分素材用來寫在《迷迭香的名字》〈租〉裡。有人求夢問卜,有人駭懼〈北風〉。有迷信的人,當然也有鐵齒的人。不信邪、自認八字夠重的遊客在〈八月〉入住了傳說鬧鬼的豪宅,一覺醒來會發現什麼呢?〈八月〉和〈燈光似水流〉是書中靈異色彩最重的兩篇,恐怖程度堪比史蒂芬金。
〈睡美人的飛行旅程〉是最具現代感的一篇,不知怎的可能受《百年孤寂》影響,我一直有種馬奎斯來自很古老年代的錯覺……,所以看到這篇出現飛機和機場還挺訝異。筆法比較像散文而不像小說,白描記錄一次搭機過程中無疾而終的豔遇和遐想。剛好讀這篇時聽到新聞報導日本破紀錄暴雨,造成交通大規模中斷、旅客睡機場,和小說的情境若合符節。〈十七個中毒的英國人〉恰也可和最近的河豚中毒事件相互呼應。《異鄉客》中好像很多篇也都是從新聞報導汲取靈感改編而來的?
〈富比士女士的快樂夏日〉結局急轉直下,推理小說研究社出身的我,不禁將這篇當犯罪懸疑小說來讀,仔細推敲故事中有線索暗示兇手可能是誰嗎?
〈聖女〉、〈我只是來借個電話〉、〈雪地上的血跡〉這三篇都有濃厚卡夫卡的味道:繁瑣的通關流程、古板的官僚體系、看得見卻進不去或跨不出的門……,這不正是卡夫卡在《城堡》、《審判》、《在法律門前》中一而再、再而三出現的主題旋律?諷刺、無奈而荒涼。〈聖女〉既魔幻又寫實,把羅馬的今昔對比、四季遞嬗也寫得很美。〈我只是來借個電話〉、〈雪地上的血跡〉陰錯陽差的荒謬處境令人悚然心驚。〈我只是來借個電話〉中正常人被關進精神病院,在電影《陌生的孩子》、小說及音樂劇《白衣女郎》中也有類似橋段。《異鄉客》中藝術效果最鮮明、震悸、我最喜歡的還是〈雪地上的血跡〉。〈聖女〉、〈我只是來借個電話〉情節發展和結局多多少少是可以預料的。但我完全沒有想到〈雪地上的血跡〉會是那樣子的結局。男女主角邂逅的激情浪漫,鮮明對照最後的荒涼惆悵,尤其令人不勝唏噓。有種後勁強烈、餘韻不絕的感覺,難怪成為《異鄉客》的壓軸之作。
感謝淑芬學姊慷慨提供的美照!
跨年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