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2-20 14:31:59Brsuny

《三國演義》讀後

讀完四大奇書之一的三國演義,心中有一種紮實的成就感。羅貫中生動刻畫了個個色彩鮮明的人物,巧妙鋪敘了精彩緊湊、變化莫測的情節,使人不禁油然懷想那個波詭雲幻、人才輩出的時代。

但是,讀完三國演義也帶給我一些失望。失望的原因首先是因為年代和文字的隔閡,再加上對三國故事都已略有所知,使得三國演義始終沒有帶給我如同諜海情迷那般深刻的感動和啟發。再者,三國演義雖然描寫的許多頭角崢嶸、可敬可佩的真實人物,但畢竟神鬼虛妄之事和誇事的成份太多,全書到處瀰漫了殺戮血腥的氣味,給人一種很沈重的宿命感。此外,儘管我知道我不需要以塞萬提斯那樣嚴苛的標準去看待一本歷史小說,但我還是很不滿意三國演義所展現出的那種不公正的史觀。降蜀者是識時務,降魏者卻是沒氣節——年歲漸長,我愈來愈不能接受這種截然劃分的是非觀念。所以在讀三國演義時,我也很小心地儘量不要陷入羅貫中既定的思考模式中,而能有自己的想法。

我們還是談談諸葛孔明吧!既然他已被那麼多人讚揚過、哀悼過,為什麼還想談他呢?其實我最感興味而認真去揣摩的,是孔明在五丈原見禳星主燈乍熄那一刻的心情。在棄劍而嘆的同時,孔明是否也覺得人定勝天是世間最大的謊言?他是否也自問:那些曾經付出過、抵銷過歲月的生死和血淚難道都是一場空?假如一切終歸幻滅,紛紛世事和是非成敗終將歸於漁翁笑談,那人生的執著和奉獻不是顯得很荒謬可笑嗎?

知其不可而為之,是多麼的偉大,卻又是怎樣的一種淒涼!卡爾巴柏曾說:「歷史不是命定,而是可捏塑的!」基於同樣的信念,諸葛亮竭忠盡智,死而後已,魏後事留下了不甘被命運屈服的典範,以及一則不朽的傳奇——是的,也許歷史對執著的人從不慷慨,可是執著的人不會被遺忘。假如所有的人都以「萬法皆空,天數難違」為藉口,推卸所有人生應有的擔當和責任,放棄一切必要的追尋和奮鬥,了無原則,了無信念,人性光輝從何發楊?人類文化怎麼根基?誠然,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但羊祜說得好:「夫期運雖由天所授,而功業必因人而成。」天時固不可強,人事亦不可怠!

不論如何,三國演義的文學價值是不可抹殺的,而其中所展現出的政治、軍事、外交謀略也已經成為中國智慧文化的瑰寶。三國故事許多都家喻戶曉,每個人多多少少都能從那些形貌風格各異的人物身上得到若干感悟和啟發。曾聽說一個人要在三十五歲以後才能真正看懂三國演義,也許我會在多年以後,心血來潮重讀三國演義,相信會有一番不同的見解和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