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12-10 00:56:43光明之湖

夢的道德性(十)

12/9/01, P121
普法夫:「告訴我你的夢,我就知道你的內心。」

對於夢的道德性有兩派看法,一派認為道德在夢並不具有支配性,另一派則主張夢是反映一個人的性格,前者會使任何探討夢者應對夢負責的問題的努力都排除在外,也不會再去從自己夢中的邪惡推導自己性格深處有邪惡的痕跡,而後者則可能做了那些受斥責的夢而動搖他們對自己人格道德的堅定信念。

何謂道德:道德是人類演化史上所發展出的一套社會標準,約束節制人的舉止,或啟發正面的行為,這樣的層面甚至可拓展至內心上去。有些道德約束力非常強,使人不敢稍有踰矩,有些則非常薄弱,它一再地測試人心,一旦突破心防,非道德的行為自然顯露出來,

由於文化的差異,社會的價值觀當然不同,道德標準也有所落差,一些部落民族袒露身軀是很平常的事,但大多數社會卻認為是羞恥的,這些部落夢到自己裸露是反映現實,至於對此忌諱的人夢見相同的事則可能是內心的渴望所造成,從此例子可看出問題並不是道德是否在夢中具有支配性,而是基本上夢的內容與道德根本是兩件獨立的事,沒有關係,夢就是反映一個人的內在性格。至於擔心夢見非道德之事會使自己感到內心不安則大可不必,現在的社會開放,強調個人主義,道德的約束不該強迫至內心深處,歷史記載詳明之後,是不可能再出現聖人的,人終究是個人,有其慾望,但也因為是個人,使人可以壓制慾望,我們不必因為想到或夢到非道德的事而自責不已,重要的是我們應理智的了解什麼事當為或不當為,使非道德之事無法形成行為。

總而言之,夢境與道德無關,道德與夢的關係之所能夠成為一個章節實是我們是個人而已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