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22 20:59:08魔神仔

以色列記行-海天遊蹤

相傳在兩千年前,
一萬五千多名羅馬軍隊在這裡圍困殘餘的五六百名猶太人.
猶太人憑著易守難攻的地形堅守了數月之後,
羅馬人建造了一條攻山道, 準備大舉攻入 Masada 堡壘.
此時猶太人見大勢已去, 全體在城內自盡….
Masada 也因此被視為猶太民族精神象徵的地方.

這裡觸目所及皆是兩千年以上的古蹟,
一部份在兩千年前那場戰役被摧毀後. 後人又重建起來.
從這些古老建築可以觀察出兩千年前的人的生活模式.

從 Masada 城可以俯看四周的岩石地形和東面的死海.
風景十分美麗. 我想這也是這裡被視為觀光景點的另一個原因吧!



死海(Dead sea), 相信這是每位到中東旅行的遊客都一定會來的地方.
死海之所以叫死海, 聽說是有兩個原因.
一是因為死海的水只進不出, 所以流進來的水會一直累積在死海.
另一個原因是, 死海的水鹽份含量太高, 一般的生物無法生存,
所以整個海幾乎沒有生命, 形同死地.

也因為死海有著這麼高的鹽分含量, 所以死海有著一個很著名的特色,
就是人可以不需要任何載具就能浮在海水上.

死海除了觀光價值外, 它也有一個很有名的經濟產品,
叫做 AHAVA. 那是由死海泥提煉的保養品. AHAVA 這個字的意思是 “愛”

走過死海旁邊的公路, 發現死海並沒有地圖上標示的那樣大,
那是因為死海已經慢慢的在乾涸了. 自從以色列政府在約旦河上游建造汲水工程以後,
流進死海的水越來越少, 死海正以每年下降一公尺的速度, 逐漸地消失中.
以色列政府自然不會坐視這樣的事情發生囉!
聽說他們正打算將紅海的水引進來, 補充日漸乾涸的死海海水…

死海四周看起來有很多山,
事實上, 死海的高度是低於海平面下 400m.
所以難怪旁邊的地形看起來都好高.




耶路撒冷(Jerusalem). 以色列的首都. 猶太, 基督, 回教三教共同的聖地.
也因為如此盛名, 這座千年古城背負著沉重的歷史包袱,
在這裡發生過無數次的戰爭. 所以, 走進耶路撒冷, 處處可見宗教以及戰爭的痕跡.

早在三千年前, 大衛王(King David) 率領猶太人在此建國.
兩千年前羅馬人大軍壓境後, 猶太人自此開始長達兩千年的流浪.
一直到二次大戰後, 猶太人終於得以重建國家.
但是被摧毀的聖殿至今依然沒有重建.
因為猶太人之間一直留傳著一句預言: “彌賽亞將會再臨, 帶領猶太人重建聖殿”.
因此, 猶太人始終抱著這樣的希望, 在哭牆(Western Wall)前祈禱, 終有一天, 聖殿會重建.
而現在存在耶路撒冷城裡那一個個的洋蔥頭, 其實是回教的教堂.

也許是緣分使然, 我造訪耶路撒冷的這一天, 正好是中國的清明節.
中國人有句俗話”清明時節雨紛紛”.
而這天的耶路撒冷, 竟也下著不大不小的雨,
因為不大, 所以我依然得以親近聖城,
也因為不小, 淋在身上那濕冷的感覺, 彷彿上帝的淚水, 正為著聖城哭泣…





算來我與教會還頗有緣,
幼稚園和高中都是讀教會學校, 大學時代又在朋友的帶領下加入了教會團體,
雖然我一直沒有領洗成為教友. 但是我和教會的緣分依然持續著.

在來到耶路撒冷之前, 我對苦路僅有的印象,
是在彰化羅厝教堂和宜蘭礁溪聖母山莊這兩個地方, 看到教友拜苦路的儀式.
但那已經是十年前的回憶, 現在想起只剩模糊的畫面.
只記得當時那肅穆的氣氛, 至今依然徘徊在我的腦海裡.

從沒想過有這一天, 我竟會踏上真實的苦路, 而且是在清明節的這一天,
彷彿是天主冥冥中的安排, 要去經歷那前人的路, 記取前人的事蹟.
走著走著, 隨著天空的雨逐漸大了起來, 我的心情竟也變的沉重而肅穆.

在這苦路十四處之中, 最令我震撼的, 是第十一處的聖母像,
從聖母那悲傷的表情, 十分直接, 也十分真切的感受到為人母親的喪子之痛.
也深深體會到即使神聖偉大如耶穌, 依然有著一位平凡而深愛著祂的母親,
那來自天地最原始而直接的情感.

苦路的盡頭是耶穌之墓. 走到這兒, 苦路就算是告一段落.
但是這並不是一切的結束, 耶穌在死後第三天復活, 然後升天.
藉此, 天主要告訴我們的是: 苦路的盡頭並不是悲傷,
而是穿越悲傷之後, 那無限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