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2-22 20:24:52Sunny大小姐

晴兒書一那個時代的事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呢?我的父母輩生於困頓四零年代,中年靠著勤奮雙手與天降運道,搭乘經濟雲霄飛車,賺得風生水起;媽咪長於股市萬點金色泡泡,那時全台狂飲XO開雙B穿凡賽奇,「台灣錢淹腳目」從烏托邦誇飾法成為寫實名詞,文人識士在報上疾呼暴發戶之不可取(當下家道中落餘光視之,那可恥還真有種飽到打嗝兒的腹脹幸福感)。

鄰近千禧年人們急著述說世紀末,幻想一個文明崩毀的國族寓言,豈知全球經濟無預警進入「大怒神」急降,台股垮了、那斯達夢碎,誰也沒想過末世長成這個樣子,失業、憤蹣、貧窮、絕望,開個同學會到上海還方便些。

有些價值像無法消滅難以回收的保特瓶,被人們扔在掩埋場。幾位台灣末代稻農的紀錄片「無米樂」看得人心緒動搖,腦波起伏跌盪,認同混雜不捨,心疼接續辯證反思。影片中認命知命宿命的老農夫,不就是外公外婆的模樣,他/她們汗水大珠小珠埋入田中,老老實實勞動著,農作物豐收就是生活最大的期盼。一位愛和老婆鬥嘴的老農夫可愛極了,他像是腳踩田水的民間農業研究家,又像是參透世事的蘇格拉底,隨口道來幾句「五四三」就是明明白白哲理。沒有答案的是,片中主角抱持著的價值例如誠實、認命、看天、不計較,怎麼在媽咪的時代成了需要拋甩的過時的想法?逆著社會達爾文主義規範者,得有放憚奇行、特立獨行的勇氣,孤獨地實踐著。

老農夫呵呵的牛似的笑容收服人心,媽咪的目光卻被農夫爺爺的老婆深深吸引。如果說台灣末代農夫的命運是夾心餅乾悲歌,那農婦的生活就更粗糙螫手。性別在鄉下是奢侈的話題,家務疊著農務,「做到死」是不誇張的說法,老一輩還能期待子孫承歡膝下、子媳接手勞作,這一代農婦在嫁夫隨夫不停止的勞動中,消耗了青春,苦,是說不得了。

晴兒,有時候媽咪滿懷天真樂觀,相信善意與執行力結合,終將移動抹消些微醜惡與不公義(才叫social movement 阿),細細思索,單純的善意卻是恐怖的。就像媽咪最最愛的西蒙波娃奶奶說的「如果你懂得運用,善良和邪惡提供的資源一樣多一甚至更多。美國神話並非建立在謊言,而是建構在巧妙剝削真理上…美國人的傲慢不在支配的意志,而在遂行善的意志…」,遇見了善意,停車暫借問一番,人是在自我人生大戲中自我辯證的主體,無知的良知善意,比惡魔為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