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03 21:36:34幸福盒子
[金門]水頭建築&出洋客的故事
清同治年間,閩地大旱農業歉收,金門人口日增,生產不及所需,使得許多居民經由廈門到南洋等地打工,根據當時的史料記載,邑僑約有十一萬餘人,人數之多。傳統中國社會對於海外移民多半採取敵對的態度,認為這些人屬於「不安本分之人」。到了十九世紀中葉,列強侵略中國,造成政府財政艱難,鄙視的心態才有所調整,主要是因為僑匯經濟力量崛起的關係。
西元1890年代開始,陸續有僑民資金匯回金門,一直到西元1937年中日戰爭,1938年日本佔領南洋封鎖航道為止,僑匯修建道路、學堂、宗祠或是整修故居以光耀門楣,部分建築採洋樓(番仔樓)形式,這些洋樓在傳統聚落顯得出色,而今成為金門重要的文化資產。
僑民希望用不同的方式,表現他們逐漸竄升的社會地位,在南洋看到英、法等殖民地興建的建築,透過彩繪或是照片攜回金門,加入自己的想法,透過匠師的巧手,揉合地方特色,營造洋樓建築。住宅使用的洋樓不一定有人居住,許多只是興建為光宗耀祖的象徵,多數創建者與其後代仍居住南洋,而將洋樓委託親戚代管。由此可以印證前一篇所述,國家維修古蹟改成民宿,委外經營的理念。
當初遠離家鄉的僑民也就是俗稱的「出洋客」,以獨特的眼光打造各種洋樓裝飾,舉凡五腳氣洋樓、出龜洋樓、三塌壽洋樓,都能在金門島上一飽眼福。水頭是金門聚落中最多姓氏的聚落,建築上也顯現各家族特性,算是古厝、洋樓、鎗樓、學堂最豐富的區域吧!
西元1890年代開始,陸續有僑民資金匯回金門,一直到西元1937年中日戰爭,1938年日本佔領南洋封鎖航道為止,僑匯修建道路、學堂、宗祠或是整修故居以光耀門楣,部分建築採洋樓(番仔樓)形式,這些洋樓在傳統聚落顯得出色,而今成為金門重要的文化資產。
僑民希望用不同的方式,表現他們逐漸竄升的社會地位,在南洋看到英、法等殖民地興建的建築,透過彩繪或是照片攜回金門,加入自己的想法,透過匠師的巧手,揉合地方特色,營造洋樓建築。住宅使用的洋樓不一定有人居住,許多只是興建為光宗耀祖的象徵,多數創建者與其後代仍居住南洋,而將洋樓委託親戚代管。由此可以印證前一篇所述,國家維修古蹟改成民宿,委外經營的理念。
當初遠離家鄉的僑民也就是俗稱的「出洋客」,以獨特的眼光打造各種洋樓裝飾,舉凡五腳氣洋樓、出龜洋樓、三塌壽洋樓,都能在金門島上一飽眼福。水頭是金門聚落中最多姓氏的聚落,建築上也顯現各家族特性,算是古厝、洋樓、鎗樓、學堂最豐富的區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