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11 13:16:52

天步鞋

用一個月縫製一雙鞋

本篇文章摘自:商業周刊第959期
作者:馬萱人

同樣做一雙鞋,有截然不同的方法。多數人用機器、按時間表,快速生產;卻有人堅持用布,一層層納鞋底,找一群人,用手工一針一線慢慢縫。只為做一雙穿起來最舒服、又有型的鞋。慢慢的做、慢慢的找,在他們身上,時間似乎反而被拉長了……

「天步」的每一雙鞋,和市面上一般的鞋全不一樣。第一次看到天步鞋不免要驚嘆:現代社會竟還有人以雙手萬能法做鞋子。

它從鞋跟到鞋面,全以天然材質、最多的是布來製作,是真正的「布」鞋。扎實的鞋底則是以一層層棉、麻等材料,以手工和針線納上至少三十至四十層、疊出鞋的高度。

每一隻鞋底多如繁星的「千針底」,還特別注意了排列美感。納鞋底時單面大約近五百針,來回一「出」、一「納」,就是千針左右。鞋上的緄邊與各式線的縫織,也完全找不出線頭線尾,縝密得可以。

按一按天步的鞋墊,隱約發出摩擦聲。原來,其中襯了植物纖維,好讓鞋底透氣。做這一雙鞋,得花上超乎常人的手勁、耐心與定力。

是怎樣的一雙手與一顆心,才耐得住這些高度重複的動作?

如果再聽聽天步創辦人李安榮,和她的執行夥伴手做布鞋的慢活過程,也許你更會覺得:花上三、四千元帶雙他們的布鞋,其實頂划算。你也把一群腦好手巧的藝者,累積的寶貴光陰與誠懇創意帶回家了。

不依賴機器的天步鞋需要有手藝的人,但對於要做出天步鞋的師傅,李安榮有她的堅持。她認為,生活在每天搶時間過日子的地方,不可能做出她理想中的天步。所以,她的師傅可能在中國東北、可能在江南,但最不會是在台北。

為了尋覓能幫她做鞋的夥伴,李安榮到鄉間,找了原來不一定做鞋的一批人,慢慢培育、熬默契,並極力保護他們的生活作息,至今完全不願意透露他們身在何方,希望他們維持原來的生活步調。

李安榮做鞋,也像是在重拾某部分的文化了,總希望藉著這些活兒,讓人回到原點,回到慢的原點。合作的夥伴不受外界五光十色的影響,「這些人的心才不會那麼浮。這點我很在乎。」

「天步歌」是星相學中描述日月星辰循環的歌謠,她就是希望這整件事也能做到如星相運作般自然,因此命名為「天步」。

雖然人難找,但她不雇用年紀太大、傳統觀念強的師傅。因為他們會告訴她這不能做那不能做,阻止她突破。不過,多少年輕人願意天天拿針線?因此留下來的人非常少,換了一批又一批,「做倒了好多人。」

但留下來的人就是聽得懂她在說什麼的人。他們已能認知:做精緻的東西就是得慢一點、靜一點。平均年齡三十多歲的一批師傅,就這樣隔絕紅塵,和李安榮一起慢慢做鞋。

不只做鞋的地點與人講究,天步處理材料也很挑剔。包括各式布料、色線、絲帶、玉佩、鞋墊素材、專門編織的布等等天步鞋「零組件」,皆依不同設計特製,而且一批材質用完幾乎不會有同樣的下一批。往往一款鞋,六、七個人得花上三、四個星期準備。

布料遇雨會縮水、會發霉,細心的李安榮也已處理過布匹才做鞋。即使淋了雨,一曬就能恢復原狀、消毒殺菌。天步也應客人要求製作「高跟布鞋」,但很有創意的將一層鞋跟納在平底鞋墊上方。造型立體加上布料漿挺,明明是布製品,天步的鞋子看上去卻不會軟綿綿,很有「建築感」。

為了那製鞋的巧手與創意,我毫不猶豫的買下一雙。但穿畢第一天,鞋後跟邊緣就毛掉一點點。剛開始會以為,這雙鞋似乎禁不起時間考驗。不過,鞋上那些小小脫線,想想就是身體重量、走路步伐與土地僅隔著布接觸的忠實紀錄。而這純布鞋底,可比膠鞋底更能自然消耗。那鞋緣的毛邊,看著看著也就可愛了起來。

李安榮曾在比利時安特衛普學舞台設計,後來往劇場發展。她對布的運用並不陌生,但她觀察東方精神在布上頭的表現,往往都是「軟趴趴」的。而在台灣,不少人做衣服,卻少有人碰鞋子,尤其舒服、環保又有型的鞋,更是少見。

看到了這一條路,大約五年前,她開始將注意力從大舞台轉至「想做精神一點的鞋子」。

「現代人實在太無趣了,大家都一樣。」她想玩點不同的東西,卻不同意把祖先留下來的智慧「拿出來拍拍灰塵就賣了。」多數人對中國鞋的記憶大概是繡花鞋,李安榮卻說,「我要把這一塊通通甩掉、開闢一個新的,希望它從頭來過。因為,包袱太重。」

為了與眾不同,李安榮甚至會特別為某款鞋編織一片布或是專程切割一塊玉,然後還不用在另一款鞋上。但僅僅技術上的變化在她眼裡是不夠的,唯有「型」上的突破,她才最要追求。天步的鞋果然個個有型,但你又無法只形容那是芭蕾舞鞋、夾腳拖鞋等等,因為李安榮都加上了自己的新觀點,重組一番為獨家款。

對於不符合當代精神的古元素,她可拋棄得非常快。例如,從前的傳統鞋底是白色,沒問題。但是現代都會污染源多,怎還能用白底呢?天步的鞋底就全是黑的。況且,「白色的線縫白色的底,是非常傷眼睛的。」李安榮做天然的鞋,為的是不讓人體受傷害,「那我也不能傷害我的工作夥伴。」

終於,她做出第一批鞋子,可真的是拿去「兜」售──兜著一個布袋,就試著到人家辦公室裡供人挑鞋。導演侯孝賢、琉璃工房楊惠姍等人腳上的第一雙天步鞋,都是這樣來的。近五年過去,去年八、九月間,李安榮終於在寄賣商店之外,在台北市區開張一小小的專屬展示空間,品項並擴及帽子袋子,還能依時序換季。

如今,天步已有一群死忠顧客,外國人比率甚至達三成,這鞋真是他們沒見過的。有人說,這樣的鞋店擺在巴黎都不失色。它造型獨一且穿來舒服無比,會上癮的。還有顧客說,天步鞋治好了他腳上的異味。

但即使客人常問什麼時候出新貨,李安榮和她的師傅仍然絕不做急的事,客人等貨等上一個月很常見。然丟掉時間表、放棄機器量產,更成就了這鞋由時間醞釀的手工之美。

這些全天然材質的布鞋,當然也會隨著時間消逝,但那正是李安榮追求的自然運作。她自己形容:踩在天步鞋上,「就像踩在葉子上。」熟悉鞋跟重踱聲的人,有時候還真不習慣那輕盈。不過,當你穿上天步鞋卻還能「五趾投地」的走路時,就會發現:從前你的雙腳有多受束縛。天步,幫你解放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