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0-27 11:47:01夏途島

人文發聲(3)

標榜了那麼多人文思想的妙處,實際的例子又如何?

人類社會花費那麼時間,彷彿停滯相當久,其實是在孕育現代學術的母胎.

過去的時代,學問是渾圓一体,在中國,尚書堯典一開始就是一篇天文學著作,禹貢是一篇地理學著作,洪範是一篇政治哲學著作.

詩經有很多植物和昆虫分類學的知識,甚至也有一些星象的描述,易經有幻方和一些數字神祕主義,禮記和周禮既講了倫理學和禮制,也陳述了一種政治理想架構.

春秋經除了是一部歷史,也闡明了一種歷史哲學(特別是公羊傳)和歷史政治評論.

在西方,除了聖經以外,亞里斯多德的全部著作雖然都可歸為哲學,實際上涵蓋的範圍從邏輯學政治學倫理學到生物學物理學,幾乎無所不包.

哲學這個名詞或在中國所用的道術名教,是將前現代各類龐雜的思想和尚未成熟獨立的各學門網羅在一個架構裏.

人文和科學實際的差異不是研究對象的不同,而在於研究手段的不同.

如果你讀史記和漢書這些古典著作,會發現所牽涉的學門之廣,現代很多人文學者都沒有真的把握得住,既講天文音律,也講經濟地理,那時的學者並不自限研究的領域.

前現代最後一位大師黃梨洲,不僅開創一套新的政治哲學,建立一個新的歷史學派,很多著作演繹天文算學和音律,並且還總結過往的各種哲學流派,完成心學的最後型式.

在西方也一樣,在現代化來臨前,很多學者也是諸學通吃,例如哲學大師康德在年輕的時候曾經撰寫過宇宙起源論,後來這個起源論還以康德-拉普拉斯星雲說記載在天文學文獻中.

人文學者並不只是專注在人類世界而已,有時為釐清一些形上學的根源問題,自然學也是必須耕耘的領域.

一個學者如果在閱讀康德三大批判時,不多少深入當代物理學研究,很難評論關於物自体和十二範疇的學說究竟有何對錯利弊.

同樣的,不明白十九世紀邏輯學界關於心理主義的爭論,也很難弄清楚存在主義基礎的現象學講的是如何精妙的理論.

再者,學者如果擯棄對中世紀物產和經濟貿易的研究,也很難討論漢薩同盟的堀起和聯合省獨立的成因.

人文學者和科學家最大的差別在於,人文學者研究歷時性的知識(或者說,歷史發展軌跡),綜合性的知識(包融各學門的社會總戰略).

而科學家研究各種相對獨立的領域和共時性的知識.

一個是分而治之,一個是融為一爐.

由此觀之,科學家著重在深度,而人文學者著重在廣度.

專注在獨一領域而浸淫在純然考據的樂趣中的學者實際上不能算是人文學者,而只是一個研究人文經典知識的科學家.

即使像顧炎武那樣著名的小學學家,也還是有天下郡國利病書這樣的歷史地理著作.

一個真正的人文學者是不會把眼光僅僅聚焦在一個很小的研究點上的.

人文學者如果去研究某些專門的問題,也經常是為了解決一個整体總問題的手段.

隨著科學知識日益快速的膨脹,想成為一個真正的人文學者是愈來愈困難了.

常常為了弄懂一個問題,牽涉數十個學門,結果困在途中成為某一門學問的科學研究者.

這就是過去所謂的”道術為之分裂”,道和術的分裂使整個社會的決策愈來愈短視和片面,因為沒有人能真的看到所有事件的全貌,因此只好以有限的能力來解決日益雜亂盤根錯結的問題.

為了解決經濟問題,卻產生社會問題,結果社會問題反過來破壞經濟措施的目標,像是前蘇聯和印尼都是這樣的受害者.

為了解決社會問題,卻產生經濟問題,像是阿根廷就是一例.

為了解決能源和資源問題,卻產生政治問題,例如美國在伊拉克和以色列在巴勒斯坦.

這就是當今世界的問題根源,環保主張無法通過國際自私政治的關卡,農業問題和貧窮問題敵不過各國自身國家安全考量.

一切都打結了,而還沒有人能設計出切實可行的方案計劃,因為我們缺乏能夠綜觀全局的人.

因為綜觀全局所需要的知識和能力並不是各自專注在自身狹窄領域的科學家能解決的.

繼續偏重科學治理,它的弊害將日益顯著,因為固守自身學科的障蔽,片面性和本位主義不可避免成為新問題的根源.

從來沒有像我們的時代這麼輕視人文學者的,卻也從來沒有像我們的時代這麼需要人文學者的.

這真是一個相當吊詭的現象,至於解決的方法,我也還在想,我們是否有能力培養出新時代的人文學者呢?

那究竟要花多少氣力?真是一個難解的問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