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3 12:14:15夏途島

七個下與書同文

聽說最近在流傳一個台語「下」有七個音(應該是六個音)例句,不過它其實是一句華語:「今天下午下班,坐車來下營,下車後來榕樹下下棋,比一個高下。」

正確漢字表示法是:「今仔日下(ē)晡下(hā)班,坐車來下(ē)營,落(lo̍h)車了後來榕仔跤(kha)行(kiânn)棋,比一个懸低(kē)。
這根本不是什麼台語的「下」有七個音,那只是華語的「下」在台語中有這麼多個對應字。
下車固然對應到台語是落車,但不代表台語中的「落(lo̍h)」都能對應到華語的「下」,不然「下落」(hā-lo̍h)要寫成「下下」嗎?「跤」(kha)也不都是「下」,不然我的腳(我 ê 跤)要寫成「我的下」嗎?
這剛好是一個很好的例句證明,寫成中文再唸成台語有多荒謬,「今天」你會唸成「kin-thian」嗎?但唸成「今仔日」就三個音就和「今天」對不起來了。
這個例句並沒有表現台語什麼高深之處,真要說起來是在表現華語用字有時候可以多寬泛,下班、下午、下棋、高下、下車,全部是下,下一字兼有 off, after, play, low, drop。很多人看到台語和華語在詞序上經常大致一樣,就認定台語和華語文法一樣,但詞序並不都一樣,「雞公」和「公雞」,「愛著較慘死」和「愛上比死還慘」就不一樣。除了詞序,像台語講「看袂著」就無法對上華語的「看不到」,如果照「看不到」構句法,在台語就該是「看無著」,而「看袂著」的構句如果直譯華語就會變「看不會到」,是不通的。
很多人誤解秦始皇的書同文,書同文只是文字統一而已,並沒有說語言統一,所以沒有什麼中文寫一套可以用各種方言去唸這回事,事實是中文寫一套可以用各種方言腔調去唸。知道我在說什麼嗎?古代的中文,也就是俗稱的文言文或漢文或古文,也可以用日語腔調的漢字音去唸,也可以用韓語腔調的漢字音去唸,但不代表它們就因此變成中文可以表達日語,或中文可以表達韓語,台語去唸唐詩三百首,也不過是同樣的道理。秦始皇從來沒有統一中國的語言,後來的朝代更沒有,中華民國是第一個幹這件事的朝代。

上一篇:漢意識與華意識

下一篇:講「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