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23 11:01:48打狗瓶子

慾望當舖--觀後感

「慾望當舖」戲名聽起來十分吸引人,該是那種與自己的慾望或良知掙扎的那種意境,最少付出代價也要適得其所,合情合理,更深一層想,無慾無望的人,甚至可以得到更多!

 

但是尚和歌仔戲團這齣戲,以上應該符合的主題八成都沒有,兩年前那齣吃一顆藥就可以換身的戲碼一樣,更有為人詬病的「人演無夠,提仙來導」,更有演了半小時,就已經預見結局。慾望當舖主人野夢是何許人也,可以讓人死就死?憑什麼可以圓上門者的心願?何況幾個設計向他交易的橋段也是有問題,除了麗莎父女想要的攝政王和王子以外,阿山和愛華王子本已面目相似,衣服換一換就可以成其所願,為什麼還要交易?溫爵主拿到攝政王以後,想要當國王,叫芙蓉把王子殺掉就好了,幹嘛還要交易?

 

溫爵主拿親情換攝政王,為什麼不是拿到攝政王時就殺了麗莎?麗莎所謂良心換王子,不過也只有殺了芙蓉(最後還沒死),算什麼泯滅良知?她死了,更沒有所謂的失去良知會如何的下場。「悔恨貪心」該是本劇的主軸,但是都沒有呈現出來。

 

雅兒的戲也很奇怪,在阿山和愛華交換身份之後,把愛華當弟弟疼愛,當他說明一切之後,就立即戀愛了?是「尼羅河女兒」看太多了嗎?愛華武功高強,為什麼還需要拿愛情去換雅兒安全?一把抵在雅兒身上的刀就可以難倒一個武功高強的人嗎?沒看過武俠小說嗎?最後要回去搶王位時,士兵憑什麼讓兩個乞丐進宮?又那裡來那麼漂亮的華服?甚至最後雅兒以生命換取阿山和愛華失去的一切,本來到此結束就好了,更可以換得愛華和阿山的無限後悔和唏噓,為什麼雅兒和芙蓉都活回來了?小編差點沒跌下椅子!

 

在沒有野夢的戲份時,那道牆建議可以不要了,如果是要呈現,人類的慾望無所不在,那在片頭就要安排一帕歌交待一下,否則連在皇宮這麼華麗的地方都要有那道牆,實在突兀,連在乞丐窩,有那面牆也很怪;另外吳惠珍和梁團長的默契還是不夠,第一場的對手戲很多地方落帕,沒有同步。

Lydia 2010-02-01 23:23:34

http://www.twopera.net/BB/index.php?topic=5323.msg10942;topicseen#msg10942
這裡有一篇關於慾望當鋪的評論,大家可以去參考參考。

2010-01-30 03:25:09

版主有些話說得太嚴苛了...
就像你說的
批評是為了讓戲更好
可我看你另2篇觀後感評的有那麼深入嗎??是乎沒有..褒多過貶
覺得你沒有站在客觀的立場來評這3齣戲...
你的總回應中:如果一齣戲看到還要自己去想像,試問台下那麼多老人家,想像力有那麼好嗎??
反問你一句:台下老人家會看懂雙生所詮釋的林沖和那所謂的內心戲嗎??
我們看就要理解半天了,何況是廟口的大眾....

版主回應
我不是三個戲團的任何親人,我也只是提出自己的看法。
針對雙林沖的問題,我也有提出意見,台下老人家看不懂,不知道這位戲友看文章是跳著看,還是故意忽略??
小編罵最兇,以印象裡該是明華園的<何仙姑>,除了講上集歷史劇情亂湊,下集看不懂,還有台語文太爛等等問題
講演員不好最重話,大概是呂瓊珷,他在<蘭陵王>飾演高緯,我說他演得像莽夫,前篇<陶侃賢母>還說他的妝化得像模仿秀

這三齣戲基本上都不算新創,一個水滸傳,一個京劇,一個西方的乞丐王子
都已經有基本架構了,或許梁團長是要突現<慾望>的主題,不似另2齣抄個十足,無法兼顧那麼多,所以才有這個問題吧
2010-01-30 21:15:13
姓蔣名道里 2010-01-28 00:51:48

原來版主的意思是認為野夢的角色是為了合理化劇情…
看樣子版主對梁團長這齣戲的創作原由可能不太了解吧!其實在一開始送國藝會專案時,這部戲定名叫《慾望當舖-乞丐王子》;後來因為劇名太長,必需在兩者中做取捨。最後選擇用《慾望當舖》這個名字,正是因為慾望當舖(這部戲真正的theme)才是這部戲的重點;乞丐王子的故事只是骨架。換言之,若乞丐王子的故事是這部戲的「肉身」,那慾望當舖、對人性慾望的探討就是這部戲的「靈魂」!野夢實際上不是為了合理化劇情而創作出來的角色,而是扮演著傳達theme、main idea的關鍵。事實上,《乞丐王子》是早就存在的故事,即使沒有結合《慾望當舖》,它都是一個完整的故事,不是嗎?只不過這個故事本身凸顯「慾望」這個議題,或許不夠強烈、不夠明顯,團長才再加上《慾望當舖》來讓整部戲想凸顯的議題更加明朗。
可能小弟對戲劇的思考方式和版主完全不同吧…你提到的「想像力」這點我不太認同,或許您有這樣的觀點是因為您已習慣好萊嵨式戲劇的表達方式的緣故。
人和動物的不同在於人具有思考能力。因此,我認為有深度的戲劇作品應該是需要思考,且可以在思考過程中得到更多的。若一個人可以在欣賞一個戲劇作品的過程中有所思考、有所領悟,這是多麼美好的事!而且經過自己思考而獲得的東西,一定比全然不需思考、全盤只需用眼睛接受舞台上演出的東西更有價值也更能深刻留在觀眾心裡!
何況,我也強調過,我們傳統戲曲的精神在「寫意」,相較於「寫實」的演出方式,寫意是需要思考的。馬鞭能從一根道具變成一匹馬,不正需要靠觀眾的想像力嗎?

版主回應
<寫意>這個意思,小編還懂,正所謂千里路途三五步,百萬雄兵六七人
不過,看到戲名就大概猜到用意,既要突顯<慾望>,整齣戲看起來就像你講的,不夠強烈,所以要思考沒思考,劇情合理又牽強,要發人深省也沒有
2010-01-30 21: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