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01 21:27:31打狗瓶子

文戲金,武戲土??

以前的歌仔戲以苦戲著稱,哭得越起勁,台下共鳴越大,演員也就越受歡迎,所以歌仔戲的女主角除了叫「小旦」外,才會有另外一個稱號叫「苦旦」,不管是被虐待或是環境捉弄,窮、慘、苦,這幾個衰字就是跟著她,再不然感情受挫,就是男女主角無法結合,哭得越大聲,掌聲越大聲,直到最後一幕也才苦盡甘來,也因此,廖老師被封為「台灣最會哭的女人」,也不是沒有原因。

愛得深切愛得苦,台下觀眾為男女主角無法結合掬一把同情之類,手帕溼過一條又一條,對阻止的父母或是第三者咬牙切齒,所以文戲賺人熱淚,也是典型古路戲的主戲線;那武戲呢?砰砰磞磞的,又是吊鋼絲,又是噴火的,又不是在演胡撇仔,怎麼這麼吵,是那個戲台又在吵,希望招攬觀眾?所以武戲不討人喜歡,是因為太吵、太亂?

如果像是薛丁山三妻這樣的武戲,也是會刻意削弱武戲的部份,刻意強化薛丁山和三位妻子的感情,本是花旦的陳金定,在和薛丁山你來我往時,被薛丁山氣個半死,所以也很「苦」,也是堂堂正正的苦旦呢!是否因此就有「文戲金,武戲土」這樣的俗語出現?

現在似乎已經不再是如此,文戲、武戲,只要是好戲就可以獲得觀眾的喜歡,甚至武戲只要編排得當,也是很討喜的,甚至不來一點特技,好像也不夠刺激觀眾的感官,也不一定要圓滿結局,就算男女主角死一個,另外一個也不一定要以死殉情,加上現在的劇本的多元化,敵國情緣的戲碼亦多之,這樣的衝突之下,怎麼會沒有武戲呢?兩軍交戰,看是要小生死,還是苦旦死,總要死一個交待這一段無法圓的情份....

只要是好戲,文戲是金,武戲是鑽,統統都值得觀眾拍紅手掌,為台上演員喝采、鼓勵幕後工作人員,這都是精緻化以後,好戲多了,戲團也比較肯花錢作好戲,何況現在願意出錢贊助的企業也有漸漸多了的趨勢,觀眾胃口被養刁了,戲團需要端出好戲,才可以引起共鳴,才值得觀眾把辛苦賺來的錢拿去買票進場,也才值得政府單位出錢請文化場推廣歌仔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