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03 09:03:50Sean Wang

目前的計劃

目前我有四個計劃:

第一個是他們的世界。我計劃拍攝台灣俱有美國特色的東西,然後在美國再把一樣的東西拍攝一次。我目前想到的是木屋。party與美國的明星。我的想法重新審視台灣跟美國的關係,不是歷史或文化上的,而是單純視覺上的,或是心理上的。好像一個剛到非洲的人,看到某個部落與另外一個部落有驚人地類似性一樣。
拍攝對象:木屋,廣告招牌,電影海報

第二個是藝術品的一生。想法也很簡單,就是拍一個藝術品從靈感浮現到最後被買走,或是出現某種結局為止。但我不知道在視覺能有什麼試驗。或許完全紀實就好了。(真的有這種東西嗎)
拍攝對象:廢棄的藝術品,買畫的過程

第三個是葛小大的一生(葛小大是我小時候看過的一本童書的主角,他一生只有七天。),我計劃用照片虛構一個人。當然不能只是拍攝那種生日或是重大事件。而是要尋找一種在人的記憶之中平常,模糊但卻反覆出現的畫面。在這背後其實我想探索相機一種模擬記憶的特性。因為人類所有的記憶都是圖片式的。而照片作為一種圖片幾乎構成了現代社會人類經驗的全部。我們看過像片裡面的非洲象,但不見得看過真的非洲象。所以一個人的回憶,可以說就是關於照片的照片,而虛構它們,就好像創造一個人一樣。
拍攝對象:非洲象

第四個計畫是一直拍下去。我計劃在每一張圖片之中都埋藏下一張圖片的線索,可能是一個視線的方向,或是下一張畫面的明信片。但這個計劃惟一個問題就是太難了,一旦碰到鏡子就死定了。或著是照到一個沒有任何指示的地方也死定了。但我很喜歡這個計劃,因為它就像人生一樣,只能一直走下去。
拍攝對象:能拍下去的東西。


當我對於人生不知道如何是好或是一無是處的時候,我只能想這些計劃,我事實上一個都沒有執行。但是我想如果我可以全力的投入其中,那是不是就會有所不一樣?那些所謂的藝術家,是不是都是因為這樣才去創作?是不是像我一樣發現自己對於世界其實沒有任何的幫助,所以幻想創作能夠產生有價值的東西。是不是他們的感覺都與現實生活分離,所以只好期待在藝術之中統一起來?


08 2012-01-03 15:47:03

我很好奇為什麼是木屋?台灣最有美國特色的,不是麥當勞嗎?!另外,三四兩項確實很有意思,尤其是第四項,好像偵探小說,大可以用一個主軸不同結局的方式進行,想到就很興奮.不過,主題的選擇很重要,似乎要找有發展性的東西.

版主回應
我之前接過一個案子。就是有一批人在苗栗完全仿照美式木屋,蓋了一個社區,我的工作就是去拍他們。那是一個非常怪異的地方,因為台灣的環境完全不適合木屋,生活形態差距也很大。換言之,木屋只是一個美國夢的替代品。我很想拍出那個感覺。其實他們的生活形態也是完全真空,我當時看到一個老外,他跟台灣的妻子說,必須給他一個美國式的車庫,他才願意留下來。結果就真的蓋了一個。可是問題是,在苗栗,哪有地方給你飆車?

不同結局好像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2012-01-03 16:24:19
大乃 2012-01-03 11:56:00

我喜歡三和四,但可以不要是非洲象嗎?希望有天可以看到這些計畫的實現。

版主回應
非洲象只是舉例,計劃應該可以實現吧,就難度上都不高,但我怕到時候我自己沒有熱情了。 2012-01-03 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