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4 14:47:34一朵出版雲,出書找我

中國書畫鑑定學稿-楊仁愷其人其事

中國書畫鑑定學稿-楊仁愷其人其事

中國書法、繪畫進入藝術欣賞領域後,即有真偽問通之存在。而鑒別真偽則是研究書法和繪畫史的首要任務。千餘年來憑的是各自的經驗,但經驗有多少和廣狹之不同,故而其可靠性隨之出現千差萬別,莫衷一是,即所謂中間必然存在模糊性。既然作品真偽尚待判定,遑論其他。

歷代著錄、筆記之屬,儘管屬於輔助材料,卻對鑒定工作具有不可分割的使用價值。但它們畢竟受時代客觀條件的局限,大多數從歷史欣賞角度著眼,感性認識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或然性。即是別具隻眼的大鑒藏家,對個別書畫作品或已從感性到理性認識程度,如究其根源,末必能道盡底蘊。但我們並不能因此而忽視前人的成就,倒是應該總結其可資藉鑒的豐富內涵,廣為運用。

鑒定本身就是屬於實踐認識的範疇,必須腳踏實地,並不是無的放矢。世然如此,它中間必然存在一個客觀規律,過去有少數人掌握它而不自知其所以然。因此,那還不能算是科學,只能說以前各家著述屬於欣賞的範圍居多,而非鑒定學的實質。

時至今日,有大量歷史文獻以及有關輔助科學相繼出現或發現。從廣闊領域中對書畫藝術進行比較、研究和分析其真偽,就有可能在認識過程中從感性階段進入理性階段,從而排除若干分歧,使之真偽判然。揭開過報神秘的面紗,讓許多有志於此道的學人避免前人走過的漫長而曲折的彎路,這就是今日鑒定科學應擔負起的歷史責任。

書畫鑒定學從屬於社會科學範疇,但其對象與社會科學有所區別。從廣義上言之,它偏重於實踐,就中不斷加深提高認識,分初、高級兩個階段,亦即通過感性到理性,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從狹義而言,將歷代流傳下來的經驗,以及自身所直接、間接耳濡目染的第一手書畫作品,作具體的比較與分析,考察其時代和個人風格,發現其共同點和差異之所在,比較研究法占有決定性的分量。如果隋唐以上的作品,可供比較參考的有限,則衡之以時代風格。當然,還有許多輔助性如地方性一類第二手資料應一併予以考核。總之,由於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問題如此複雜而多樣,千餘年的認識積累,時至今日,客觀上已具備典型鑒定學誕生的條件。後來者責無旁貸,明知面前還橫著不可跨越的困難,但與其因循守舊,不如圖新,而且今天已有人開始重視這方面的探索,有了良好的開端。自知從事這方面的工作閱歷尚淺,知之有限,眼界不廣,見聞尤其簡陋,受責任感驅使,不揣冒昧,姑妄試之,貽笑方家,在所不免。謬誤往往是正確的先導,如因此而導致後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古代書畫鑒定學著作問世,作為下世紀新興學科的出現,我將為之領首慶幸。

從事書畫鑒定工作,還有一個必不可少的前提,那就是首先應熟悉中國通史和斷代史、藝術史、以及有關專史等。儘管它對鑒定不起直接作用,卻是必不可少的知識,相輔相成,日就月將,逐漸形成一種特有的科學,誰掌握了它,誰就得到主動,在這神秘的領域中獲得自由。

一篇簡短的序言,不可能把全書所有的要點都有所涉及,將分章節逐步展開敘述,主要是圍繞鑒定作品真偽。同時,不可避免地對欣賞美學抒發一孔之見,但不能輕重倒置,而有奪朱之嫌,否則就跨到另一個領域裡去了。

楊仁愷原籍四川岳池,任遼寧省博物館研究員,後任研究主任、副館長、名譽館長,負責文物陳列設計、鑒定、徵集、登記諸工作。先後撰寫論文百數十篇,著《〈聯齋志異〉原稿研究》、《沐雨樓書畫論稿》、《國寶沈浮錄》、《沐雨樓文集》、《高其佩傳》、《唐周昉簪花仕女圖研究》、《李成茂林遠岫圖考》等專著近十部,主編圖冊《中國美術集.隋唐書法卷》、《中國古代書畫圖錄》、《宋元明清絲繡圖錄》二十種以上,其中包括日文、英文,以及港、台諸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