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12-04 22:01:452books

心靈居所何所在

很久以來,常常覺得台灣整體氛圍太緊張、太壓縮...因為有這樣的感受,第一次產生逃離的心情是大學時代。

懷著這樣一直想逃的心情,大學畢業,入社會工作,軀殼仍因許許多多現實考量,一直留在這塊土地,而靈魂卻已出走無數回...窗外的藍天讓我想起希臘、雨中的台北幻化成倫敦、頂著熾熱太陽在公園散步,想起義大利...

直到1994年秋天,我用盡了積蓄,買了一張飛往倫敦的機票,一逃十萬八千里,隻身到英國。單純的想在莎士比亞走過的街道上沉思、在吳爾芙住過的鄉間海灘漫步、看看喬叟筆下的砍特伯里大教堂...其餘的時間全部給自己。

那一段時間,是靜止的,宛如一片沉靜的幽綠湖水,沉澱著反芻生命後所留下的美好,美好的湖中沙石,晶瑩剔透。

1999年,我讀了商務印書館OPEN系列之11「扥斯卡尼艷陽下」,讀書之際,我早已遊歷過英、法、德、義...等歐洲各國。而心靈卻依舊徘徊於逃離的想像。

「你與一個住所相契愈深,你的自我認同就愈與它難分難解。因此,一個人會選擇住在哪裡,決不是偶然的,你的選擇反映出你內在的渴望。」作者如是說。於此,我為自己內心的漂泊,找到一個合理性的解釋。

這位離了婚的女詩人,選擇在異域買下一片宅地,心情是「當人與他最原初的自我邁向相認,他就能重新掌握選擇
的權利。」因此,與其說,作者藉由買房子來完成心靈對居所的盼求,不如說,作者早已確認她心靈的居所,而這個房子,是她重握選擇權時,落實的一個夢想。

對於作者在義大利扥斯卡尼買間屋子的衝動(或許不是衝動)的心情,令我感觸良多。而書中,每一個章節所紀錄的種種,就像作者邀請我們,和她一起開墾、經營這個遠在義大利的家...

義大利的艷陽、橄欖、美食...這些生活中最基本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交織成一幅美麗炫爛的義大利生活實紀。

對於自己的漂泊,某種層面而言,我是高興的。因為漂泊對年輕的生命而言是浪漫的,經過一連串的放縱與流浪,我和原初的自己,愈來愈相近。值得高興的是,我的心靈居所於現實中,儼然有望,那就是這個和好友一起擁有的「2 BOOKS MUSEUM」。

館長CAT/200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