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06 10:58:24台長
對生命和死亡的真誠與尊重
這幾天,一個政界老人過世(倪文亞,? ~ Jun 3, 2006);這是我在報紙的一個小角落看到的。報紙報導死訊的同時,也附帶一點生平介紹;但並不是我所預期的基於「人死為大」的美言,而是如實說出一些他發生過的事,包括可能會引起負面評價的那些。篇幅極小,也許和他最後幾年的政治重要性相符吧。
由他人寫出來介紹亡者的文字,在生活中並不會陌生,像是傳記、傳略、訃文中的生平簡述等等。我也常常好奇的看看,不論是古人、近代,熟識與否。這類文字常有一個共同的現象:美言。美言到讓我無法相信是真的,美言到似乎能由不實際認識死者的文字匠代筆:自幼聰敏、及長而學、戮力從公、侍親盡孝、教子有方、兒孫環繞…………。但人生當真只有那樣嗎?有人曾評論說那類的東西,文學性重於歷史性;但我認為若缺乏真誠的心靈,根本連文學也牽扯不上的。
我的阿公過世時,父叔輩也在追悼會上唸了一篇短文。我知道內容並不太出自寫和唸的人的真心,而是為了符合那個場面。一陣子之後,我在日記中寫下對阿公真正的想法,作為我自己的對他的追悼。沒有給任何人看到,但完成那篇文字後,我的心才真正寧靜下來。
也許是「人死為大」的觀念,造成絕大部分的這類文字只有溢美之詞。誠然生命的獲得、逝去、甚至奪取,都是值得尊重地對待的。但生命的過程呢?豈非更有毫不遜色的重要。如果只知營造送別亡者的場面,而對他生命曾經的過程卻予忽視,這樣適當嗎?人生並非只有生與死兩個時間點,中間更多的一切,是是非非、努力或放棄、嘗試與錯誤、抉擇或逃避、快樂與痛苦等等,是每一個生命都一直經歷與困惑著的。送別亡者時的客套與非真誠,反而使我感到那是對生命過程的不尊重,包括對已逝去的那個生命,以及正存在世間的那些。因為「尊重」並不該是脫離真實的妝點,而該是認真而嚴肅的凝視;包括對亡者與對自己的凝視。
報紙上的那篇小新聞,可以算是社會心靈的一點點進步了嗎?
由他人寫出來介紹亡者的文字,在生活中並不會陌生,像是傳記、傳略、訃文中的生平簡述等等。我也常常好奇的看看,不論是古人、近代,熟識與否。這類文字常有一個共同的現象:美言。美言到讓我無法相信是真的,美言到似乎能由不實際認識死者的文字匠代筆:自幼聰敏、及長而學、戮力從公、侍親盡孝、教子有方、兒孫環繞…………。但人生當真只有那樣嗎?有人曾評論說那類的東西,文學性重於歷史性;但我認為若缺乏真誠的心靈,根本連文學也牽扯不上的。
我的阿公過世時,父叔輩也在追悼會上唸了一篇短文。我知道內容並不太出自寫和唸的人的真心,而是為了符合那個場面。一陣子之後,我在日記中寫下對阿公真正的想法,作為我自己的對他的追悼。沒有給任何人看到,但完成那篇文字後,我的心才真正寧靜下來。
也許是「人死為大」的觀念,造成絕大部分的這類文字只有溢美之詞。誠然生命的獲得、逝去、甚至奪取,都是值得尊重地對待的。但生命的過程呢?豈非更有毫不遜色的重要。如果只知營造送別亡者的場面,而對他生命曾經的過程卻予忽視,這樣適當嗎?人生並非只有生與死兩個時間點,中間更多的一切,是是非非、努力或放棄、嘗試與錯誤、抉擇或逃避、快樂與痛苦等等,是每一個生命都一直經歷與困惑著的。送別亡者時的客套與非真誠,反而使我感到那是對生命過程的不尊重,包括對已逝去的那個生命,以及正存在世間的那些。因為「尊重」並不該是脫離真實的妝點,而該是認真而嚴肅的凝視;包括對亡者與對自己的凝視。
報紙上的那篇小新聞,可以算是社會心靈的一點點進步了嗎?
上一篇:梁啟超養病中訂正陶淵明年譜
下一篇:傑克‧倫敦的短篇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