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24 17:45:32阿佐 & 飛
薄了閱讀──2006年自選十大書本
@飛
因為書和電影是興趣,是生活,2005年,薄了電影,2006年則薄了閱讀,不過,今年的閱讀收穫依然豐富。更清楚知道一本書會走進自己的生命既屬必然也屬偶然。
1. The Year of Magical Thinking,Joan Didion,2005, 4th Estate
我喜歡逛書局,喜歡在書局翻書閱讀,今年最後讀完的一本書,也入選十大的《The Year of Magical Thinking》就是在書局謀殺時間時發現的好書。一本冷靜、透徹又感情豐富的喪失之書寫。豐富的情感和生活細節教人熱淚盈眶,同時也有許多病理資料,似乎要透徹F解從生過渡到死,而死後又可回來的過程。讀到一篇書評寫道,這本書“不是關於其主題(悲慟),而是其表現(expression)”。
因為書和電影是興趣,是生活,2005年,薄了電影,2006年則薄了閱讀,不過,今年的閱讀收穫依然豐富。更清楚知道一本書會走進自己的生命既屬必然也屬偶然。
1. The Year of Magical Thinking,Joan Didion,2005, 4th Estate
我喜歡逛書局,喜歡在書局翻書閱讀,今年最後讀完的一本書,也入選十大的《The Year of Magical Thinking》就是在書局謀殺時間時發現的好書。一本冷靜、透徹又感情豐富的喪失之書寫。豐富的情感和生活細節教人熱淚盈眶,同時也有許多病理資料,似乎要透徹F解從生過渡到死,而死後又可回來的過程。讀到一篇書評寫道,這本書“不是關於其主題(悲慟),而是其表現(expression)”。
2. 《朗讀者》(The Reader) Benhard Schlink ,1999, Vintage
另外一本動人之書是施林克(Benhard Schlink)的《朗讀者》(The Reader),書寫的是德國二戰後第二代,愛上了女子漢娜,女子後來失蹤。重遇時,男子是準律師,女子是在犯人欄內受審的二戰戰犯。
女子在二戰時喜歡要集中營的女子到其房間為她朗讀,她跟男子在一起時,也要男子為她朗讀。也就是在重遇時,男子才明瞭女子最大的秘密。兩人走向了屬于彼此的道路,女子入獄救贖並認真學習,她是如此忠于自己;男子開始去了解這段歷史以及其對德國第二代的影響,結婚、離婚。
書中提到,許多戰後德國年輕人大力批判自己的父母和親戚,因為他們曾經選擇了沉默。讀了這書,才曉得我可以為寫在布拉格猶太教堂內死掉的人名而感覺暈眩和傷感,也可為書中的女子掉淚,事情並沒有黑白分明的,當中的複雜性遠遠超過我所可以想像的。
另外一本動人之書是施林克(Benhard Schlink)的《朗讀者》(The Reader),書寫的是德國二戰後第二代,愛上了女子漢娜,女子後來失蹤。重遇時,男子是準律師,女子是在犯人欄內受審的二戰戰犯。
女子在二戰時喜歡要集中營的女子到其房間為她朗讀,她跟男子在一起時,也要男子為她朗讀。也就是在重遇時,男子才明瞭女子最大的秘密。兩人走向了屬于彼此的道路,女子入獄救贖並認真學習,她是如此忠于自己;男子開始去了解這段歷史以及其對德國第二代的影響,結婚、離婚。
書中提到,許多戰後德國年輕人大力批判自己的父母和親戚,因為他們曾經選擇了沉默。讀了這書,才曉得我可以為寫在布拉格猶太教堂內死掉的人名而感覺暈眩和傷感,也可為書中的女子掉淚,事情並沒有黑白分明的,當中的複雜性遠遠超過我所可以想像的。
3. 《鮮花的廢墟:安達盧斯紀行》 張承志,2005,新世界出版社
這書讀了讓我想往西班牙去看一趟。後來讀了Jason Webster的Al Andalus,裡面談的是他尋找西班牙的回教影響之旅,跟一個非法移民的摩洛哥男子上路之旅。其實,兩人的題材相當接近,卻覺得張承志的書寫多了一份深刻的思索。
當我看到BBC的Islam in Europe紀錄片,第一次在螢幕上看到阿蘭布拉宮(Alhambra),看到那把世界倒影成一對的水時,心中的激動非筆墨能形容。那將會是我的遠行之地。
4. The Paper House,Carlos Maria Dominguez,2005,Harcourt
書可以改變人的命運,這是紙房子要說的故事,關于書癡的故事。讀了,我自覺是小巫,也開始知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書中有幾種不同的愛書人類型,一個因為讀著Emily Dickinson的詩而被車撞死,一個因為愛書,不想人氣沾染了書而讓書擁有一間房子,一個因為愛書、看書、因為書目被燒毀,而把書當磚塊砌成房子。最後卻為了找書而把房子敲得滿是窟窿。愛書愛到最後捨棄書,究竟是個怎樣的心路歷程?書本沒說,書中說的都是聽來的。
5. 《神諭之夜》(Oracle Night) ,Paul Auster,2004,Picador USA
這本書啊,拿起了就放不下了。紙房子說的是書可以改變人的命運,這本書勸籲作家在寫字時必須謹慎,因為文字的殺傷力也很大。這書的敘述很多,有書中書中書,有作家寫作家,懸疑、暴力、外遇等。
書寫的是一個作家從死里逃生,重新建立生活的過程。他在書店買到一本藍色筆記本,筆記本似乎有魔力,他可以不斷地在上面書寫。書讓讀者進入一個企圖跟世界重新接軌的作家的生活里。
這書讀了讓我想往西班牙去看一趟。後來讀了Jason Webster的Al Andalus,裡面談的是他尋找西班牙的回教影響之旅,跟一個非法移民的摩洛哥男子上路之旅。其實,兩人的題材相當接近,卻覺得張承志的書寫多了一份深刻的思索。
當我看到BBC的Islam in Europe紀錄片,第一次在螢幕上看到阿蘭布拉宮(Alhambra),看到那把世界倒影成一對的水時,心中的激動非筆墨能形容。那將會是我的遠行之地。
4. The Paper House,Carlos Maria Dominguez,2005,Harcourt
書可以改變人的命運,這是紙房子要說的故事,關于書癡的故事。讀了,我自覺是小巫,也開始知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書中有幾種不同的愛書人類型,一個因為讀著Emily Dickinson的詩而被車撞死,一個因為愛書,不想人氣沾染了書而讓書擁有一間房子,一個因為愛書、看書、因為書目被燒毀,而把書當磚塊砌成房子。最後卻為了找書而把房子敲得滿是窟窿。愛書愛到最後捨棄書,究竟是個怎樣的心路歷程?書本沒說,書中說的都是聽來的。
5. 《神諭之夜》(Oracle Night) ,Paul Auster,2004,Picador USA
這本書啊,拿起了就放不下了。紙房子說的是書可以改變人的命運,這本書勸籲作家在寫字時必須謹慎,因為文字的殺傷力也很大。這書的敘述很多,有書中書中書,有作家寫作家,懸疑、暴力、外遇等。
書寫的是一個作家從死里逃生,重新建立生活的過程。他在書店買到一本藍色筆記本,筆記本似乎有魔力,他可以不斷地在上面書寫。書讓讀者進入一個企圖跟世界重新接軌的作家的生活里。
6. The Pact: My Frienship with Isak Dinesen,Thorkild Bjornvig ,1987,St. Martin’s Press)
Isak Dinesen的Out of Africa讓她成為備受矚目的作家,我的偶像作家Carson McCullers也是她的粉絲,一場有Dinesen、McCullers、Capote、Marilyn Monroe的聚餐一直都是文學史上的佳話。
這本書的作者Bjornvig跟Dinesen相識,繼而建立了亦師亦友的Pact。書本除了寫出兩人的友誼,也寫出了Dinesen對Bjornvig的影響,文學上的也包括生活上的。同時,這本書也為我們提供了另外一個認識Dinesen的角度,讀了讓我不禁想多讀她的作品。
7. 《白髮阿娥與其他》 ,西西 ,2006, 洪範
西西老了,阿娥白髮了。她寫慢慢老去就是慢慢變回小孩。我喜歡從阿娥的故事中了解阿娥如何學會去接受年老以及讓孩子管理自己生活的故事,小小的,但真實的故事。我們大概就需要這種老去,慢慢放下執著的智慧。
8. 《餘燼》,桑多.馬芮,2006,大塊文化
這也是在說老去呢。一個老將軍要跟許多年未見面的朋友吃飯。兩人曾是最好的朋友,卻因為一個事件而不再相見。在短暫的見面中,老將軍敘述了他如何了解許多年前的那件事的始末,並且慢慢地原諒了自己。
9. Never Let Me Go,石黑一雄,2005,Knopf
我讀的第一本石黑一雄,喜歡他的敘述方式,三個人的成長與糾纏。
可在此讀書話,不過有spoiler: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xuefei/3/1275609899/20061116120437/
10. The Zigzag Way,Anita Desai,2005,Vintage
老早就聽說Anita Desai的名字,讀她的書還是第一次。故事分幾個部分,一個正在寫書的作者跟隨女友到墨西哥,自行探索之餘,出席了一場演講,由Dona Vera主講,偶然中聽到自己小時候曾在祖父那兒聽到的地名,昔日的礦場,如今的一座鬼城,便踏上了尋找的旅程。
書中也穿插了Dona Vera這個奧地利女子如何抵達墨西哥的經歷,以及作者祖母Betty在跟隨其祖父到礦場生活的部分。寫的是移民,以及對生活的茫然,讀完之後我不曉得主角是否已找到他想要找的,不過,我肯定我發現了一個好作者。2007年肯定會找時間讀她其他的書。
Isak Dinesen的Out of Africa讓她成為備受矚目的作家,我的偶像作家Carson McCullers也是她的粉絲,一場有Dinesen、McCullers、Capote、Marilyn Monroe的聚餐一直都是文學史上的佳話。
這本書的作者Bjornvig跟Dinesen相識,繼而建立了亦師亦友的Pact。書本除了寫出兩人的友誼,也寫出了Dinesen對Bjornvig的影響,文學上的也包括生活上的。同時,這本書也為我們提供了另外一個認識Dinesen的角度,讀了讓我不禁想多讀她的作品。
7. 《白髮阿娥與其他》 ,西西 ,2006, 洪範
西西老了,阿娥白髮了。她寫慢慢老去就是慢慢變回小孩。我喜歡從阿娥的故事中了解阿娥如何學會去接受年老以及讓孩子管理自己生活的故事,小小的,但真實的故事。我們大概就需要這種老去,慢慢放下執著的智慧。
8. 《餘燼》,桑多.馬芮,2006,大塊文化
這也是在說老去呢。一個老將軍要跟許多年未見面的朋友吃飯。兩人曾是最好的朋友,卻因為一個事件而不再相見。在短暫的見面中,老將軍敘述了他如何了解許多年前的那件事的始末,並且慢慢地原諒了自己。
9. Never Let Me Go,石黑一雄,2005,Knopf
我讀的第一本石黑一雄,喜歡他的敘述方式,三個人的成長與糾纏。
可在此讀書話,不過有spoiler: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xuefei/3/1275609899/20061116120437/
10. The Zigzag Way,Anita Desai,2005,Vintage
老早就聽說Anita Desai的名字,讀她的書還是第一次。故事分幾個部分,一個正在寫書的作者跟隨女友到墨西哥,自行探索之餘,出席了一場演講,由Dona Vera主講,偶然中聽到自己小時候曾在祖父那兒聽到的地名,昔日的礦場,如今的一座鬼城,便踏上了尋找的旅程。
書中也穿插了Dona Vera這個奧地利女子如何抵達墨西哥的經歷,以及作者祖母Betty在跟隨其祖父到礦場生活的部分。寫的是移民,以及對生活的茫然,讀完之後我不曉得主角是否已找到他想要找的,不過,我肯定我發現了一個好作者。2007年肯定會找時間讀她其他的書。
下一篇:2006年脅持我最久的11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