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31 20:40:17Mike

Book:麻生圭子的京都小巧生活


京都的好,如同中藥,漸漸滲透而顯出療效……

原本住在東京的作詞家麻生圭子,在一九九六年隨著夫婿定居京都。從此之後,她愛上了京都的町家住宅生活。
這本書就像是一本訴說京都無盡美好的情書,書中敘述許多京都的小巧事物,京野菜、麩饅頭、千枚漬、
夏香魚、賀茂茄子、鯖壽司、丹波松茸、錦市場、京豆腐、美山町、祇園祭、千燈供養、嵯峨菊、御節料理…..
等等。深入淺出的文字中透露出一股濃濃的京都味,讓「京都」的印象自然而然地躍入腦海。
作者麻生圭子說京都需要「一邊咀嚼,一邊慢慢感受」,
她以一個外地者融入在地人生活的角度中發現京都人生活的曠味,為大家掀開京都那些不為人知、令人憐愛、
微小卻真實、細膩的、悠遠的美好。

傾心感受.上品奢華
李仁芳

京都國立博物館或是東京上野國立美術館、法隆寺寶物館,細看其館藏,比起我們的故宮博物院,

其精緻度、豐富度都實在相距我們甚遠。如果文物典藏、文化底蘊日本都差我們這麼多,

為什麼他們的設計美學水平卻又遠遠勝過我們?

仔細省思,勝負的關鍵也許不在「典藏」,而是在「生活」;不在「博物館」、「美術館」的收藏品有多豐盛,而在城鄉巷弄常民的「生活街區」有多舒適雅緻。

「俗世」的生活風土氛圍,直接激發孕育美學的「聖域」創作。這麼談來,作為日本設計美學靈感「原鄉」的京都(以及散布日本全國各地的「小京都」),其種種寺社庭園,或其常尋庶民的食衣住行,甚至菜市場、町家住宅、街區巷弄的種種細緻細節,就很值得我們注意並深思了。

圭子女士以其歌謠作詞人的敏銳易感心竅,從東京移住京都多年。對這「體小相大」的一千兩百年古都城,其食材、飲饌、節氣、町家、坪庭、山嵐水氣…等均有幸能傾心感受其上品奢華境界。

對京都種種數之不盡美麗事物所帶來的歡愉,不只是作者幸福的記憶,也給喜愛京都的遊人帶來再三的讚歎與甜蜜體驗回味。

如果我們的城鄉空間、天空線還是如此擠迫、侷促,巷弄路邊也還是停滿了機車、車輛,那麼即使我們有故宮博物院,我們的設計美學前途也是堪慮的。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00505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