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07 22:24:00Mike

檸檬市場的狂想

那天
與家人討論到買的房子內前屋主本來打算要把3台冷氣給搬走,
但是前屋主卻又得花一筆錢清楚,
若沒有適合的地方,就得推放在角落,
我猜想,前屋主應該是基於這樣子的考量,遂向我們提出若3台冷氣留給我們的話,
我們願意出價多少?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想呢?

就我們的立場,
如果我們的目的是為了出租,加上若需要購買新的冷氣馬上就會折舊的情況下,
期初成本相對過高,加上我們又得花一筆安裝費等等費用,
其實真的是勞民傷財,
對也基於這樣子的立場,前屋主心理認為我們應該會出於比他心理預期還要高的價格來解決這個我們認為麻煩的難題。

說真的,這對我們而言,買新冷氣機3台,還真的是個難題。

對屋主而言,這些逐年折舊機器的殘值已經所剩不多,
對於機型的購入價格與使用效能與移除後所能夠2手市場內可以售出的價格應該很清楚,
或者是在二手市場詢價之後不滿意的情形下,才決定轉售機器給予我們。

遂我得出一各結論,這件事情的立足點,是我們處於一個雙方資訊不對稱的交易市場。

行筆至此,讓我想到個體經濟學在消費者理論與廠商理論之後的新發展,2001所發表的《檸檬市場:質量不確定和市場機制》


1970年,31歲的著名經濟學家喬治·阿克爾洛夫發表了《檸檬市場:質量不確定和市場機制》的論文,
成為研究信息不對稱理論的最經典文獻之一,開創了逆向選擇理論的先河。
他憑著該論文摘取了2001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並與其他兩位經濟學家一起奠定了"非對稱信息學"的基礎。
在論文里,阿克爾洛夫首次提出了“檸檬市場”的概念(檸檬一詞在美國俚語中意思為“次品”或不中用的東西),現在“檸檬”已成為每位經濟學家最為熟知的一個隱喻。

  檸檬市場也稱次品市場,是指信息不對稱的市場,

即在市場中,產品的賣方對產品的質量擁有比買方更多的信息。

在極端情況下,市場會止步萎縮和不存在,這就是信息經濟學中的逆向選擇。

阿克羅夫在其發表的《檸檬市場:產品質量的不確定性與市場機制》中舉了一個二手車市場的案例。

指出在二手車市場,顯然賣家比買家擁有更多的信息,兩者之間的信息是非對稱的。

買者肯定不會相信賣者的話,即使賣家說的天花亂墜。

買者惟一的辦法就是壓低價格以避免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風險損失。

買者過低的價格也使得賣者不願意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從而低質品充斥市場,

高質品被逐出市場,最後導致二手車市場萎縮。

  檸檬市場的存在是由於交易一方並不知道商品的真正價值,

只能通過市場上的平均價格來判斷平均質量,由於難以分清商品好壞,

因此也只願意付出平均價格。由於商品有好有壞,對於平均價格來說,

提供好商品的自然就要吃虧,提供壞商品的便得益。於是好商品便會逐步退出市場。

由於平均質量有因此下降,於是平均價格也會下降,

真實價值處於平均價格以上的商品也逐漸退出市場,最後就只剩下壞商品。

在這個情況下,消費者便會認為市場上的商品都是壞的,

就算面對一件價格較高的好商品,都會持懷疑態度,為了避免被騙,

最後還是選擇壞商品。這就是檸檬市場的表現。

如果你看到這裡覺得有點疑惑,我可以替《檸檬市場》作個成語總結,就是「劣幣驅逐良幣」。


也因為這個理論基礎,我認為Win-Win的做法應該是由賣方市場(前屋主)提出他願意銷售的價格,

我們經由現在普及的網路市場去了解價格的合理性,是較合理的做法。

(當然這得包括我們購買新機或舊機的安裝、人力成本等非固定成本)


 以下是Advanced的說明:

當訊息不對稱存在時,將會產生兩個問題:1、逆選擇,2、道德危機。 


逆選擇(adverse selection): 

 當訊息不對稱時,訊息不足的一方常會作出錯誤的決策,導致在交易 

過程發生損失,產生逆選擇。 

 

1、 二手車市場: 

二手車市場的例子又稱之為檸檬市場(lemon market),在二手車的市 

場中,賣方對車子的品質擁有較充分的資訊,然而,對買方而言,由於訊 

息不足,買方無法分辨出車子的好壞,購買車子時可能會買到品質較差的 

車子,因此,買方為了降低風險,希望以較低的價格購買車子。對賣方而 

言,若買方出的價格低於好車的價值時,賣方將不願賣出品質好的車子, 

好車在市場交易的比例將會下降。對買方而言,由於好車比例下降,買方 

的願付價格將會跟著降低,因而導致更多的好車無法交易,在此惡性循環 

的情況下,好車將會紛紛退出市場,市場最後只剩品質較差的車子。 

買方降低需求 ⇒ 好車比例下降 ⇒ 買方降低需求 ⇒ 好車比例下 

降 ⇒買方降低需求 ⇒ 好車比例下降 ⇒ … ⇒ 好車退出市場。 


解決方法:產品保證,如售後服務、品質保固或有公正第三方的品質檢驗證明。


2、 保險市場:  

在保險市場中,買賣雙方存在著訊息不對稱的情況,投保人知道自己 

的風險類別,例如,發生意外的機率或健康狀況,而保險公司並不清楚, 

導致高風險的消費者購買低風險的保單,造成保險公司的損失,保險公司 

因而提高保費,進一步造成一部分低風險的消費者離開市場,保險公司的 

損失反而更大,保險公司只好繼續提高保費,在此惡性循環下,低風險的 

消費者將紛紛退出市場,市場只剩下高風險的消費者。 

高風險者購買低風險保單 ⇒ 保險公司產生虧損 ⇒ 提高保費 ⇒  

部分低風險者退出市場 ⇒ 保險公司產生虧損 ⇒ 提高保費 ⇒ …  

⇒ 低風險者退出市場。 

解決方法:如提供給高風險者的保單為高保費高保額,提供給低風險者的 

保單為低保費低保額,對高風險的消費者而言,低保單的費用雖然較低, 

但保障太低,導致高風險者只會購買高保單而不會去買低保單。 


道德危機(moral hazard): 

當訊息不對稱時,訊息不足的一方因為無法觀察另一方的行為,可能 

因為另一方的行為而導致損失。 

例如:汽車保險,投保人在買了汽車險後,只要車子發生意外,保險公司 

將會理賠,因此,導致投保人在買完保險後,比較不會愛護車子,使車子 

發生意外的機率增加,將導致保險公司產生虧損。 

解決方法:為了避免投保人買完保險後會不愛護車子,必需在保單上設計 

一個自負額(deductible),以避免消費者不愛護車子。 

自負額:保險公司設定一個自負額度,當意外發生時,若損失低於此自負 

額度,將由消費者自己承擔所有的損失。倘若損失超過自負額時,多出來 

的部分將由保險公司承擔。 

 

 對了!就在莫名其妙的情況下,我媽贊助我前30%的部份,我跟自家銀行貸款了610萬的情況下,

我就買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棟房子!!

就離我第一份工作公司只要不到1分鐘的路程,離捷運站也不到1分鐘的路程。

我覺得算是人生中的一大步。


有機會再續寫這個房貸所帶給我的諸多好處。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