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26 13:43:28James

坐骨神經痛VS梨狀肌症候群

親愛的朋友,您或您的親朋友好是否曾有過坐骨神經痛在長期接受復健甚至手術後,但依然沒有改善疼痛的狀況嗎?那有可能是罹患了「梨狀肌症候群」。
大部分的人在腰部疼痛時,總會認為可能是「坐骨神經痛」,這是因為有些患者是腰部椎間軟骨突出、退化性關節炎長骨刺,或脊椎滑脫症等狀況壓迫到腰椎神經引起,也就是問題出在腰部。但坐骨神經由腰薦神經叢分出後,其走行路線恰經過梨狀肌下孔而離開骨盆,經臀部、大腿、小腿到足部,是人體最長的一條神經。當梨狀肌因解剖上的變異或因外傷,不良工作姿勢與動作而導致梨狀肌發炎水腫、痙攣、肥厚,也會壓迫進而影響刺激到坐骨神經,造成臀部疼痛甚至放射傳導到下肢,稱為「梨狀肌症候群」或「梨狀肌綜合症」。
那該如何區別呢?簡單的說,「梨狀肌症候群」的患者通常覺得逐漸惡化的臀部痛遠大於腰痛,側躺在床上翻向另一側時會痛,嚴重時走路像跛腳。在檢查時,會發現臀部骨頭(坐骨結節)附近有壓痛點,甚至摸到肌肉硬塊,另外,大腿伸直抬高時也會引發疼痛。那這可能就是「梨狀肌症候群」的徵兆了。
何謂梨狀肌?
梨狀肌是臀部深處的一塊肌肉,起點在薦椎的前面,止於大腿上端的股骨大轉子,它穿過坐骨大孔,將坐骨大孔分成梨狀肌上孔與梨狀肌下孔。梨狀肌的生理作用是協同其它肌肉完成大腿的外旋動作(例如盤腿這個動作)。
造成「梨狀肌症候群」的原因:
造成「梨狀肌症候群」的原因很多,除了受外力撞擊所造成的直接傷害外,其實多數引起此一症狀的原因,大多都是不良工作姿勢與動作所造成的,例如:現代女性為了姿勢優雅,及避免走光,通常坐在椅子上時,會將兩腿交疊,但這個動作,卻造成有不少人因此臀部、大腿劇痛,原因是梨狀肌發炎,甚至梨狀肌過度腫脹,而壓迫到坐骨神經,讓疼痛範圍遍及整個下半身。
此外,郊遊、野餐烤肉時,長時間的坐在又低又硬的小板凳上,也可能引發梨狀肌發炎。
舒緩之道:
由於梨狀肌是位於身體深處的肌肉,比較難充分伸展,但是,我們可以藉由一些瑜珈動作來伸展,簡單的方法,可以雙腿交叉而坐,腰部以下不動,然後上半身分別向左、向右轉,來慢慢伸展;第二個方式就是利用「單腿鴿式」伸展臀部外轉肌群,再慢慢進步到「雙腿鴿式」加強伸展,但如果是初學者或臀部外側肌群特別緊繃者,那就可以練習「仰躺的鴿式」,慢慢地改善肌肉緊繃的情形。
最後提醒親愛的朋友們,在肌肉緊繃的狀況,獲得舒緩或改善後,其根本解決之道,就是要在平常多注意自己的生活姿勢與工作習慣,坐久了就應該要起身走動一下,活動活動身體,避免肌肉經常緊繃,當然,也別忘了,抽空練練瑜珈,除了能舒展筋骨外,更能幫助壓力的釋放,迎接更多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