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7 00:25:23菩提

(轉載)隨順修行般若波羅蜜

引用來自於: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4/3240-a14_042

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二) 第 42集~由  正旭老師開示:隨順修行般若波羅蜜

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影音連結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繼續收看正覺教團的電視弘法節目。今天繼續講解《起信論》,在上一集當中我們已經講完了「菩薩怎麼修行禪那波羅蜜」,在這一集當中,我們要講解的是般若波羅蜜。我們先來看 馬鳴菩薩怎麼說,馬鳴菩薩說:「知法性離諸癡闇是清淨慧度,隨順修行般若波羅蜜。」(《大乘起信論》卷2)首先我們來看看,什麼叫作「般若波羅蜜」?般若指的就是智慧,然而這種智慧,不是一般世間法的智慧,也不是解脫道的智慧,而是說它是生命實相的智慧;也就是說,它是在親證生命的實相——也就是真實法如來藏,親證如來藏以後,所生起的智慧就叫作般若。剛剛講到說,解脫道的智慧不是般若,為什麼要這樣說呢?阿羅漢他在生前的時候,他雖然證得有餘涅槃,但是他的智慧並沒有證得般若,所以他在生前並沒有到彼岸;那麼阿羅漢在死後的時候,他的五陰都滅了,所以雖然進入了無餘涅槃,但是因為般若是依於意識而有,意識是屬於五陰,五陰不見了,所以他也沒有般若可以到彼岸。所以說般若一定是實相的智慧,解脫道沒有,然而菩薩卻有。那麼「般若波羅蜜」,波羅蜜的意思就是說到彼岸,也就是說,般若波羅蜜就叫作智慧到彼岸,那麼剛剛講了般若就是智慧,那彼岸呢?彼岸是怎麼樣的境界?智慧到彼岸,彼岸是處於什麼樣的境界而說是用智慧到彼岸?

      我們來看看《心經》怎麼說?《心經》說:「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這樣子不斷地講,講到說:「乃至無無明亦無無明盡」,還有「無智亦無得」。好,以這樣的說法,就是五陰十八界都空,四聖諦十二因緣也空,一切都空;然而《心經》講的這個空,並不是在指無常而空,如果說《心經》講的是無常空,那麼佛法就變成斷滅論了;然而空無一法,空無三界當中的一法,也不能叫作空無。如果《心經》裡面講的這個空,叫作空無,那學佛到底要作什麼?既然是空無,那你成佛要作什麼?成佛也沒有用啊!所以說《心經》裡面講的不是空,不是真正的無常空,也不是空無。那麼《心經》講的,其實是在講如來藏的自住境界,如來藏真實存在,然而在祂的境界裡面當中,卻沒有任何一法,所以說為「空」。我們剛剛講「波羅蜜」,波羅蜜叫作(到)彼岸,彼岸就是每個人都本具的真實心。所以《心經》才能稱為「心」經(將心用不同的形式顯現),《心經》在講的就是這個真實心,也就是彼岸這個真實心,絕對不是在講我們的意識心。所以說,既然《心經》講的彼岸就是這個心,所以你證悟這個心,才可以說你到達彼岸,然而證悟這個心到底要幹什麼呢?佛說:「依般若波羅蜜多故,遠離顛倒夢想,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既然依般若波羅蜜多,可以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就是無上正等正覺;所以說:「般若波羅蜜多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也就是說,不管你持什麼樣的咒,都無法跟「依於般若波羅蜜多」來修行,都無法超過、都無法相比。

      這麼看來《心經》這樣子說,我們就可以知道,般若波羅蜜多其實就是成就佛道的根本所依;所以如果說你行菩薩道,沒有般若波羅蜜,那麼你就是在外門,因為你還沒有進入佛道的這個門。入佛道門就是要證得「第八識如來藏」心體的所在,而生起了般若的智慧,所以如果還沒有般若,就說你是「在外門廣修六度萬行」;一旦證得如來藏而有了般若,你所行的六度,叫作「在內門廣修六度萬行」。講完了般若波羅蜜,接下來說,般若波羅蜜要怎麼修?或許您會問說:「你前面不是說,證悟的菩薩就有了般若波羅蜜了嗎?那為什麼還要說,修行般若波羅蜜呢?」好,我們來看看,如果你開悟了以後,其實你雖然是度到了彼岸,而說你有了般若波羅蜜;然而這個般若,是要不斷地修行,修行到成佛為止,所以你依於般若波羅蜜來繼續修行般若。所以說,雖然說你在開悟的時候,有了般若波羅蜜,但是你還沒有成佛啊!所以 馬鳴菩薩就說了,我們要怎麼來依於你已經證悟如來藏,有了般若來修行般若波羅蜜。我們來看看,馬鳴菩薩怎麼說:「知法性離諸癡闇是清淨慧度,隨順修行般若波羅蜜。」(《大乘起信論》卷2)首先我們要瞭解,什麼叫作癡闇?「闇」有兩種:一種叫作境界闇,一種是佛法上的愚癡也稱為闇。境界闇可以修行神通來對治,那佛法上的愚癡呢?必須要用智慧來破。因為在佛法上有愚癡,所以 佛就說:「眾生無始以來都處於長夜之中。」不明白的人,聽到我講這一句話,可能會說:「佛啊!白天不是都亮亮的嗎?晚上才有暗啊!為什麼佛會說眾生無始以來都處於長夜之中,都沒有亮的時候?」其實 佛的意思就是在講「癡闇」,也就是因為在佛法上面有無明,眾生從來都不知道,所以說他有愚癡,長夜處於黑暗之中。那麼剛剛講在佛法上的無明所產生的闇,就要用慧來破它,所以慧相對於癡闇來說它是光;然而剛開始得到的慧,其實只是光,只是像燈光一樣而已,它不像 佛一樣,佛的慧就如同太陽一樣的亮,所以說 佛的慧叫作「慧日照大千」。

      那麼剛剛講,慧相對於癡闇來說是光,也就是說光有照的功能,所以在《心經》裡面就講:「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也就是說「慧」可以來照,因為它有光所以可以照,所以說,禪宗的祖師會講啊,說:「千年古室一燈即破。」那這個一燈,其實就是慧所產生的燈,也就是說,千年古室講的就是「無明」存在在那邊;所以「一燈」也就是說,你用慧這個燈,可以把它給破了,只要一照它就亮,所以只要你是開悟者,他就可以列入《景德傳燈錄》裡面。當然不是說,每個開悟的都列在裡面,然而傳燈就是傳這個慧燈,也就是說,你開悟了以後,你就是傳燈者,所以才會有《景德傳燈錄》這一本書出現在人間。那麼我們再回到 馬鳴菩薩所說的「知法性離諸癡闇是清淨慧度,隨順修行般若波羅蜜」,那我們要知道,什麼法性離諸癡闇?也就是慧的法性,也就是說,當你有了智慧以後,你要轉依如來藏來看說,這個慧的法性是離開無明的。那麼,或許你會認為說:「那我們智慧不就是破無明而有嗎?」然而一個人如果他有了智慧以後,在智慧上面產生執著了,那他也叫作癡闇。所以 馬鳴菩薩就教導大家說,你要知道,這個法性轉依如來藏,祂本來就離開癡闇的,那麼你不可以執著,執著說你有什麼樣的智慧,因為一切的智慧都是依於末那意識而有,你證得這個慧以後,你要離開了這一法的法執,這樣子才叫作清淨的。也就是說,你要瞭解這樣的道理,才能說你是知道法性離諸癡闇,這樣子的知道,才叫作「清淨慧度」。那你就依於這樣的慧,來轉依如來藏的慧,來隨順修行般若波羅蜜。

      那或許你會問啊:「既然菩薩是依般若波羅蜜來修行,那他也要修四聖諦啊!那麼他修四聖諦跟聲聞解脫道來修四聖諦,到底有什麼不同?」我們首先用解脫道來說明四聖諦之間的關係,四聖諦講的就是苦諦、集諦、滅諦還有道諦;那麼解脫道的苦諦,講的就是八苦,八苦呢?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還有五陰熾盛苦。那麼修解脫道的聲聞人,他從這個八苦來觀察說,其實前面這七苦,都是從五陰來,所以匯歸於一苦,叫作五陰熾盛苦;我的苦是從五陰來的,所以說這是苦的真理。那麼集諦呢?叫作「眾緣和合」,也就是說我前面認知的是:苦是從五陰來的,那麼我的五陰是眾緣和合而成,那因為眾緣和合所以我有苦了,所以集諦講的就是,苦的聚集的原因;因為眾緣和合而有五陰,有五陰而有苦,所以我只要把眾緣和合滅了,五陰就不再出生了,所以這就是集諦。那麼滅諦講的是要滅什麼?因為我的苦,是從五陰十八界而來,所以我只要把五陰十八界滅了,那就是證得滅諦了,然而把五陰十八界滅了,那麼不就是斷滅了嗎?因此 佛就講說,還有個「涅槃本際」常住,所以把五陰十八界滅了,那麼就進入無餘涅槃;無餘涅槃的境界,就是《心經》所說的「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那樣的境界當中。

      那麼,知道了滅諦的境界以後,接下來講道諦,道諦指的是八正道,道叫作方法。八正道主要講的是正見,有了正見以後,你才可以正思惟;因為有了正思惟又增長了正見,那麼有了正見以後,接下來你要在你的身口意行上面讓它清淨;所以要有正語還有正業,正業也就是身行的部分,那麼你活在人間,還沒有證得滅諦以前,你在世間還要存活,所以說你要有正命;那在修八正道當中,你還要正精進,藉由正精進以後把意行也清淨了就叫作正念。然後依於這樣的七種方法,前面所說的七種方法,然後把煩惱給斷除了,而進入了正定,那這樣的八法,它的目的是要幹什麼?它就是要來「滅集諦」,把集諦的這個苦因給滅了。那麼我們接下來來看說,這個苦諦、集諦、滅諦、道諦,從解脫道來看,它的關係到底是什麼?苦諦講的是八苦,從八苦來觀察、來探討我為什麼有苦?苦因是什麼?所以,從八苦觀察苦諦、苦相,然後來得到了集諦,集諦是眾緣和合苦因,那麼有了苦因以後,我們就要把苦因給滅;所以既然知道,苦因是從五陰十八界來,我們當然要把五陰十八界滅掉。所以藉由苦諦、集諦而知道說,我滅諦到底是要滅什麼?然後我滅掉以後的境界,到底是什麼?然後,最後知道了以後,再用道諦的方法來滅集諦而證得滅諦,這就是解脫道修四聖諦。

      然而我們來看看,菩薩並不是這樣子修的。菩薩來觀察苦諦的時候,他說,五陰其實是從如來藏而來,轉依如來藏來看呢,如來藏從來無生,無始以來就沒有生的時候,所以一切法都從如來藏來,從來沒有出生的時候;那麼五陰也是一樣,它也是無生,轉依如來藏來看是無生,所以說「諸苦無生」。那麼菩薩來看待集諦的時候,說「諸法平等不二」,為什麼集諦是諸法平等不二呢?所謂諸法就是有為法跟無為法,有為法跟無為法平等不二,為什麼不二呢?我們來看看海水與海浪,海水其實就是海浪啊!但是海浪跟海水,其實有一點差異,但是你又不能說它是二,所以說叫作平等不二。那麼菩薩來看滅諦的時候,既然苦諦是諸苦無生,一切法都無生,所以當然無有生,當然無有一法可滅,所以無法可滅就是滅諦。那道諦呢?道諦主要就是要悟入集諦,悟入集諦的時候就證得滅諦,所以既然前面集諦講的是「諸法平等不二」,當然只要悟入集諦的時候,它就可以證得滅諦了。所以說,我們來看菩薩修四聖諦,我們來看這四聖諦之間的關係,一切法無生就叫作苦諦,那麼有為、無為法平等不二,就叫作集諦,所以藉由道諦再悟入無為法,這時候可以現觀「一切法無生,有為、無為平等不二」,這都是可以現前觀察的,這樣子就叫作道諦。最後你可以親證「有為、無為,無有一法可滅」,這樣子叫作證得滅諦。這樣子的菩薩就叫作依四聖諦的修證,而得到苦集滅道智;依於這樣的智慧,而可以現前觀察「一切法無生亦無滅,非一亦非異」。佛說:「能忍諸法無生性,名為般若波羅蜜。」

      今天就講到這裡,謝謝各位的收看。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