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9 16:27:47菩提

(轉載)知時語

引用來自於: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3/2854-a13_076

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 076集~由  正昌老師開示:知時語

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 影音連結



      各位電視機前的菩薩們: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的電視弘法節目。在此先問候大家:少病、少惱否?色身康泰否?道業精進否?

      目前正在演述的單元是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是《雜寶藏經》中所記載的,佛藉由舍衛城內的大長者供養舍利弗尊者與摩訶羅的因緣,為我們所開示的說法乃至祝願的內容……等,應當瞭解是否合於時宜;修習了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等六度萬行的智慧,在為人說法時,更應該要觀察聽法者,當時是憂傷悲泣呢?還是歡喜快樂的?而知道這個時候,是可以為他說法?還是不可以為他說法?乃至應該為聽法者說什麼樣的法?這樣知時而不妄說的道理。

      這個故事的大意是說,過去在舍衛城中有一位大長者,他是城中的巨富,財寶無量,所以他經常輪流地供養僧眾,因此他能夠請到親證三乘菩提的出家人――這樣佛法中真正的沙門――來到家中接受供養。有一天,輪到舍利弗尊者和摩訶羅二人到長者家中接受供養,當他們到達長者家時,長者見到舍利弗尊者前來接受供養,心中非常的歡喜,當時長者家中,派出到海外經商的商人們,不僅都平安順利地返回,並且還帶回大量的珍寶,同時國王還分賜聚落,封賞給這位舍衛城中的大長者,而且大長者的妻子也平安順利地生下了一位男孩,一時間大長者的家中,諸多的喜事同時會集。

      這時舍利弗尊者等受供僧眾,進到了大長者家中,接受了大長者的供養,在僧眾接受完供養後,大長者用水將自身清潔,以莊嚴的身相,恭敬地在舍利弗尊者前安置了一個小床座,這時舍利弗尊者就為長者祝願說:「在今天這個吉祥的日子裡,您得到了好的果報,獲得了經商的財利、國王的賞賜,並且還平安地生下了一個男孩以及能夠供養僧眾等,這眾多可喜可樂的事同時會集,讓人很踴躍歡喜,心中也感到欣悅快樂;對於三寶的信心,也因此併發而出,隨著您憶念佛的十力功德,希望以後就像今天一樣,常常有眾多的喜事同時會集。」這時大長者聽到舍利弗的祝願,心中非常的高興,就以兩張上好美妙的細棉布供養舍利弗尊者,卻獨獨沒有布施給摩訶羅。

      摩訶羅回到寺院後,心中就感到很惆悵失意,心裡就想說,今天舍利弗尊者所以獲得大長者的上好細棉布供養,這是因為他說的祝願文辭是符合大長者的心意,所以獲得大長者的供養。我現在應當向舍利弗尊者,求取這個祝願文辭;於是摩訶羅就向舍利弗尊者求說:「您向大長者所說的祝願文辭,願您能夠傳授給我。」舍利弗尊者回答說:「這個向大長者所說的祝願文辭,不是可以常常使用的,有的時候可以用,有的時候卻不可以用。」但摩訶羅卻不管這些,只是不斷地向舍利弗尊者請求說:「願舍利弗尊者,您一定要傳授給我這個祝願文辭啊!」於是舍利弗尊者在摩訶羅再三地請求下,不得不將這個祝願文辭傳授給他。

      然而摩訶羅在得到舍利弗尊者傳授給他的祝願文辭後,不僅完全忘記了舍利弗尊者所說這個祝願文不能夠常用――有時可以用,有時不能用――這樣的告誡之外,同時他還把祝願文辭,在背得滾瓜爛熟的情況下,心中還生起了一個這樣的念頭,他心想:什麼時候可以輪到我去應齋,這時作為上座,這個時候我就用這個祝願文辭,來為施主作祝願。

      終於有一天,輪到摩訶羅以受供僧中的上座身分到長者家接受供養,這時大長者家中,出海經商的商人們損失了大量的財寶,大長者的妻子又是被官司纏身,再加上他的兒子這個時候也死了,大長者家中可以說是諸多不吉祥的事同時會集。所以當大長者在供養摩訶羅等僧眾完畢後,聽到了摩訶羅祝願他以後就常常像今天一樣,這時大長者不禁怒火中燒,隨即就很生氣地將摩訶羅驅打出門。

      摩訶羅在被大長者驅趕出門後,心中很是懊惱,於是他就胡亂地走入國王的胡麻田中踩踏胡麻,毀壞胡麻田中的莊稼;這時看守國王胡麻田的人,對於摩訶羅這樣隨意地毀壞胡麻田中的莊稼,這樣的行為非常的生氣,所以就對他加以鞭打,並且命令他作種種勞苦之事。於是摩訶羅就問守麻人說:「我有什麼樣的過失,你要這麼生氣地鞭打我呢?」守麻人這時才向摩訶羅說,他是因為隨意毀壞國王的胡麻田,所以才會被鞭打。這時守麻人才為摩訶羅指出回到祇桓精舍的道路。

      只是當摩訶羅離開了胡麻田,向前走了幾哩路後,遇到了人家把割下的麥子堆積成麥垛,在當地碰到了這樣的麥垛,應該是要右繞而行,代表是祈求豐收;如果說你是繞著麥垛左繞而行,就當地來說,這個就是不吉祥的事。只是摩訶羅碰到了麥垛,卻是左繞而行,違背了當地以右繞為吉祥這樣的風俗,於是生氣的麥垛主人,就又以棒棍來打摩訶羅;摩訶羅在被打了之後,他又問說:「我有什麼樣的罪過,你為何不講道理地用棒子來打我呢?」這時麥垛主人才為摩訶羅說:「你為什麽不右繞麥垛?並且祝願說多入、多入,卻是左繞麥垛,而違背了我們的習俗,所以我才會這樣地來棒打你。」然後麥垛主人,這時才為摩訶羅指出回到精舍的道路,摩訶羅因此停留了一會兒,才再次前行。

      這次他碰到了喪葬人家,於是摩訶羅便右繞喪葬墓穴而行,並如同右繞麥垛一樣,並祝願說:「多入、多入。」這時喪家主人聽到了就很憤怒,又把摩訶羅捉住好好地打了他一頓,並且對他說你看見死者應當要憐憫說:「從今以後,不要再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了!為什麽你反而更說多入、多入呢?」摩訶羅就回答說:「從今以後為人祝願,應當如同你所說的一樣啊!」於是摩訶羅就再次前行,這時他在路上看見有人正在嫁娶,他就按照喪家所教的,為這些嫁娶的人祝願說:「從今以後,不要再有這樣的事發生了!」嫁娶的人聽到之後,當然很憤怒,對於摩訶羅這樣的祝願,他很生氣,於是就用鞭杖來抽打他,甚至於連摩訶羅的頭都打破了。

      摩訶羅因為被打,這時候,就只好亂跑來躲避這位抽打他的嫁娶之人,正好遇到有人捕雁,由於驚恐慌張的緣故,所以將捕雁人的羅網把它碰壞了,因此也讓雁群因此而驚散了;打獵人這個時候也很憤怒,又把摩訶羅捉住用棍子打了一頓,這時摩訶羅因為深陷到處被打的痛苦境遇之中,所以向獵師求饒說:「我這沿路來,因為多次的被打,所以精神恍惚,慌不擇路,誤碰了羅網,希望你能夠寬宏大量地放我前行。」獵師回答說:「你既然心中驚懼又慌不擇路,這樣子趕路很容易讓人家誤會,那你為什麼不慢慢地匍匐前行呢?」於是摩訶羅又依著獵師的話,貼著路面向前慢慢地匍匐而行;但是當他在匍匐前行的途中,卻又遇到正在洗衣服的人,以為他要偷衣服,因此他又將摩訶羅抓住,用棍棒打了他一頓,這時摩訶羅因為又被人圍困捉住,所以他急忙向捉住他的洗衣人,詳細地說明了前面的遭遇,洗衣人這才將他放行,讓他回到了祇桓精舍。

      當摩訶羅回到精舍後,他對比丘們說:「我今日到舍衛城中的大長者家,接受了大長者的供養後,為他唸誦了舍利弗尊者傳授給我的祝願文,得到的卻是大苦惱啊!」隨後摩訶羅又自己說這個祝願文,讓他被人家打到皮開肉綻,幾乎喪命,於是諸比丘就將摩訶羅帶到佛前,讓他在佛前詳盡地陳述,為什麼被打的因由後。在摩訶羅自陳被打的因由後,佛就為大眾開示說,這個摩訶羅不但是今日有因為說錯話,所以不斷地被人打的因緣,乃至在往昔有個國王的女兒得了一種疾病,這時國王的太史占卜說:「公主必須要到墓地,她的疾病才能獲得解除。」於是公主就帶領著隨從在前往墳地的途中,有兩個商人見到了公主,以及公主的侍從們,妝飾很華貴,心中就不免擔憂說,若是不小心衝撞了他們,恐怕會被處罰,因此心中就生起了恐懼怖畏,於是兩個人就跑到墳地中去躲避。

      只是當公主以及公主的隨從人員到達墳地後,其中的一個人,就被公主的侍從抓住,並且割掉了耳朵、鼻子;另外一個人看到了這個情況,心中很著急驚恐,於是他就趴在屍堆中裝死。只是公主為了治療疾病,在當時需要選擇一個剛死亡不久,而且他的皮膚還沒有開始腐爛的死屍,坐在上面來洗澡,這樣才能治療公主所患的疾病。於是公主派人到處尋找,正好找到裝死的商人,尋找的侍從用手去觸摸,發覺裝死的商人,身體還是很柔軟,他們就以為這個是新死的人,所以就用芥末塗滿裝死商人的身體,然後就請公主坐在他的身上來洗澡;由於裝死的商人鼻子裡,充滿了芥末的辛辣氣味,他雖然想忍,卻忍不住而大打了噴嚏起來,他這樣地突然起身坐臥起來,當時就讓侍從們以為裝死的商人是起屍鬼,會給大家帶來種種的災禍,於是大眾就將門關閉起來,不讓公主與裝死的商人進入。

      這時公主就很著急,只好緊緊抓著裝死的商人不放,這時裝死的商人,只好以實話告訴公主說:「我只是裝死,只是為了躲避,避免被公主您們的責罰,因為衝撞到了公主而導致的責罰,我確實不是起屍鬼。」於是公主就跟裝死的商人,兩人一起回到城門口,呼叫守衛打開城門,並且為守衛們詳細地解說事實的真實情況,這時守衛將這個事實回報給國王;國王聽完後,他還是不相信這個裝死的商人,他不是起屍鬼,所以他就一直等到所有的軍隊都準備好之後,才敢打開城門。當國王打開城門湊近前一看,這時他才相信,這個裝死的商人,他不是起屍鬼,於是當下國王就說:「女子的身體只能給一個人看到。」於是他就將公主許配給裝死的商人,對於這樣好的結果,裝死的商人心中是很歡喜的。

      佛於是接著開示說,那時得到公主的商人就是舍利弗,而被割去耳鼻的商人就是摩訶羅。摩訶羅過去的因緣,就已經是如此,不是今日才有。最後佛告誡比丘眾等所有參與法會的人,若是以後要為人說法乃至祝願,要先瞭解時機是否合宜,也應該修習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六度的智慧,面對眾生當他在憂愁悲傷,或是歡喜快樂的時候,應當要知道現在所說的法的內容,或是想要祝願的內容,是合於時宜或是不合時宜,不該如摩訶羅一樣,不觀時機而妄加說之。

      在看完以上的故事之後,那到底什麼是佛所說的知時呢?在《七知經》卷1中,佛有開示說:【何謂知時?知是時可惟寂滅想,是時不惟受行想,是時可惟慎護想,是為知時,不曉時宜所行,為不知時。】佛說什麼是知時呢?第一個就是知道這個時候應該作的事,就是讓身口意行寂滅的寂滅想。譬如修學四禪八定時,應該要讓什麼法寂靜滅止,才能夠得到禪定的正受。在《雜阿含經》卷17:【佛告阿難:「初禪正受時,言語寂滅;第二禪正受時,覺觀寂滅;第三禪正受時,喜心寂滅;第四禪正受時,出入息寂滅;空入處正受時,色想寂滅;識入處正受時,空入處想寂滅;無所有入處正受時,識入處想寂滅;非想非非想入處正受時,無所有入處想寂滅;想受滅正受時,想受寂滅,是名漸次諸行寂滅。」】

      第二個就是知道這個時候不應該只有聽聞,思惟法義而已,應該是隨著法的真實義諦來修行,譬如《是法非法經》卷1:【或時有比丘不端正,但隨法多少受行,便從是得譽、得名聞。受法諦隨法行,不自譽亦不欺餘,是賢者法。】這就是說,有的人本身行為並不端正,人前人後的表現並不相同,但他卻是懂得多分、少分的隨著所聽聞到的布施、持戒、般若等佛法的內容,在人前來造作布施、持戒……等種種身口意行,而從中得到稱譽、得到名聲普聞等,這些種種的恭敬供養的世間利益;然而真正受學佛法的真實義理,隨著佛法的義諦而行的人,他不會為了自己的稱譽,也不會為了名聞利養來欺瞞眾生,這才是真正領受到法的真實義諦,而隨著法的真實義理來修行的賢聖之人。

      第三個就是知道這個時候,對於所學到的種種善淨、勝妙的佛法,唯有生起審慎守護的念想,這樣才是知時。譬如《般泥洹經》卷1:【又比丘有七財,則法不衰,當善念行:一當有信,見正喜樂。二當有戒,慎護不犯。三當有慚,改過自悔。四當有愧,順所言行。五當多聞,諷誦無厭。六當智慧,深行微妙。七當法施,勿望禮貺。如是七法,可得久住。】佛說對於信、戒、慚、愧、多聞、布施以及佛菩提的智慧,這佛法中的七聖財,應當善於憶念,並且如實地奉行。對於信,應當見到正法要生起喜樂的心;對於戒,應當懂得慎護不犯;對於慚,對於自己的過錯,應當知道要改過自悔;對於愧,面對他人要順所言行;對於多聞,對於佛的正法要諷誦無厭;對於佛菩提的智慧,應該深深地奉行,而讓佛菩提的智慧越來越微妙;對於法施,不要希望有禮贈的回饋,這樣審慎守護七聖財的緣故,七聖財就可以得到久住。最後佛告訴我們,不知道這個時候,要用適宜所行的法,來安止自己的身口意行,這樣就是不知時。

      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就先說到這裡。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