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喪子發狂
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 022集~由 正光老師開示:喪子發狂
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 影音連結
各位電視機前面的菩薩們:
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同修會所推出的電視弘法節目,這個節目名為《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裡面所談的都是佛在經中開示的真實故事,以此來作為我們修行的借鏡,來修正我們不好的行為。
今天所要談的是「喪子發狂」,這個佛典故事來自於佛在《生經》卷2開示有關愛別離苦的部分,內容大致如下:有一天,佛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時,舍衛城中有一位男子,他家中繼承香煙的獨子過世了,導致他的精神舉止異於常人;這獨子是父母所疼愛的,就算父母天天看著他,也不會覺得厭倦。由於這位男子喪子之痛,導致他精神錯亂,於是奔走家中各個房間、庭院,以及大街小巷來尋找他的兒子,並哭喊著:「我的兒子啊!來與我相見啊!我到哪裡才能看到你的身影呢?」這位男子後來不知不覺,隨著門戶及道路走出舍衛城,來到祇樹給孤獨園,於佛前站立一旁,並且不發一語。
佛陀看見了,就問他:「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使得原本心神安定而能自我控制的你,現在變成六神無主而容顏憔悴呢?」這位男子向佛稟白:「因為我唯一的兒子死了,導致我六神無主而容顏憔悴。他是我全家最喜愛、最看重的孩子,沒有一個不疼愛他,我總是想看著他而不願意捨離;如今我的年紀已經大了,面對獨子的死亡而產生了憂愁,所以迷亂了我的心。每天不由自主地打開廳堂的門窗,又把房門一間一間打開,想要尋找我的兒子,並大聲呼喚:『兒子啊!回來與我相見啊!』」
佛開導這位男子說:「眷屬之間總是因為恩愛而產生了執著,所以在生離死別的時候,就會產生種種悲傷與憂愁,乃至痛哭流涕,而有種種苦惱出現;有相聚就會有別離的時候,有貪愛就會有失去的時候。」這位男子聽到佛陀開示以後,明瞭世間種種事都是無常變異、都是虛幻不實,於是清醒了,馬上歸依佛陀,接受佛陀的教導而受持淨戒,然後恭敬地向佛禮拜後離去。
從上面佛典故事說明可以得到結論,那就是碰到自己親愛的人別離乃至死亡,因而產生的痛苦乃至精神錯亂等現象出現,這也是佛法所說的愛別離苦,它屬於八苦當中的一苦。除了此經開示愛別離苦的真實例子以外,佛還在《出曜經》卷2開示另外一個有關愛別離苦的真實例子,由此顯示眾生對於自己親屬的離別,乃至於死亡的執著非常深,以至於有種種異於常人的行為發生。這個真實例子內容大致如下:在佛世,有一位婦人兒子死了,心裡非常悲傷,導致精神恍惚而離開城裡,不知不覺來到佛陀的祇洹精舍附近,她聽聞佛陀為人天至尊,為世人所尊崇,可以讓眾生免除憂愁而離苦得樂。這位婦人自忖世尊有辦法讓她的兒子死而復生,免除她的憂愁,於是來到祇洹精舍禮拜世尊,並向世尊稟白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希望世尊能夠讓她的兒子死而復生。
世尊告訴這位婦人說:「妳到舍衛城裡,走遍整個大街小巷,向每戶人家詢問:『家裡是否有從來沒有死過的人?』如果有的話,就向這戶人家要火回來,我就有辦法幫妳的兒子死而復生。」婦人聽了很高興,於是入舍衛城走遍了大街小巷,向每戶人家問:「你們家裡有沒有從來沒有死過的人?如果有的話,我跟你們借個火回去。」挨家挨戶詢問的結果,都讓這位婦人敗興而歸,最後回到家裡抱著死亡的兒子來到佛的精舍,並向佛稟白詢問的結果。
佛便向這位婦人開示:「人間有四件事是無常的,哪四件事呢?第一件,一般人所認為的常,都是錯誤認知,它本身是生滅無常的;第二件,富貴之後最後都會匯歸於貧賤;第三件,合會之後最後還是會別離;第四件、縱使強健的人最後還是會死亡。既然如此,人死了不可能再復生,妳應該未雨綢繆,廣行布施、持戒,並隨著妳自己的能力,布施給孤苦貧窮、沙門,以及婆羅門等人,未來所獲得果報不可思議。」這位婦人回答:「我愛這個兒子徹入骨髓,為了他,我都不愛惜自己的身命。」世尊為了度化這位婦人,讓她知道世間無常的道理,於是變出了四個大火來,圍繞在這婦人身邊,由於火勢很旺的緣故,導致火氣逼身,使得婦人不得不以兒子的屍體來擋住火氣的逼迫。這時佛開示:「妳一向愛護兒子徹入骨髓,寧願自己身亡而不願意兒子死亡,然而火氣逼來的時候,卻是以兒子的屍體來擋住火氣。人間微火出現時妳尚且如此,當地獄火出現的時候,其痛苦更勝於世間火百千萬倍不可勝數,妳又如何自保呢?如果妳能夠布施、持戒、忍辱,未來就不會下墮地獄、餓鬼、畜生而受種種苦,反而可以在人、天享福,乃至可以入涅槃。」
這位婦人聽了,猶如醍醐灌頂一樣,因而醒了;覺得很慚愧也深自悔責,於是對世間的恩愛不再眷念,接著再思惟五陰世間真的很苦;因為這樣的緣故,得以厭離五陰苦,得法眼淨,成為聲聞初果的須陀洹。
從上面這兩個佛典故事說明,可以得到三個重點:第一個重點,這種生離死別的苦就是愛別離苦,由於眾生不了知愛別離苦的緣故,看見自己的眷屬別離乃至死亡,往往哭得死去活來,讓人為之側目。第二個重點,眷屬是為我所有的,在佛法名為外我所,所以當親屬失去了乃至死亡,一般眾生都會痛不欲生。第三個重點,既然是我所有的眷屬,當然是以我為中心、不離我,而我是五陰所成,所以失去了我所有的眷屬,也就是失去了我自己,愛別離苦也就出現了,而這種苦不離五陰熾盛苦。
首先談第一個重點:愛別離苦,也就是親愛的人與我們生離死別。在世間凡是有生之法,未來必定會壞滅,也包括了自己與親屬合會及別離在內,所以佛在經中曾開示:「常者皆盡,高者亦墮,合會有離,生者有死。」佛已經很清楚開示,世間所有的法都是眾緣和合而成,既然有生,未來一定會壞滅,縱使現在的親屬非常恩愛,未來一定會面臨生離死別,只是時間早晚而已!
第二個重點:眷屬是我所有的,為我所擁有。既然失去了親愛的眷屬,就是失去了我自己一樣,一般人當然會痛不欲生,乃至於行為舉止有異於常人的現象出現;所以這兩個佛典故事當中,喪子之痛的男主人與女主人,其行為舉止都超過一般人,還好都碰到佛陀為他們開示,都恢復正常,其中的女主人還證得聲聞初果的須陀洹,算是很有福報的人。
第三個重點:愛別離苦不離五陰熾盛苦。這是由於外我所是以我為中心,當然不離我,而我是五陰眾緣和合所成,所以失去了我所擁有的眷屬,當然不離五陰熾盛苦。由於眾生不了知五陰是眾緣和合所成,所以才會有五陰熾盛苦出現;瞭解五陰熾盛苦的真實內涵以後,才能脫離五陰熾盛苦,未來才有可能證得二乘的解脫果,乃至證得佛菩薩的佛菩提果。因此緣故,有必要探究五陰的真實內涵:
「陰」有遮蓋的意思,五陰就是五種能夠遮蓋眾生的智慧,使得眾生不能實證三乘菩提,因而在三界當中不斷地輪迴生死。哪五種呢?就是色陰、識陰、受陰、想陰、行陰,由於這五陰是眾緣和合所成,才有世間的種種行,而世間的種種行都是虛妄不實,沒有一個是真實的。
所謂的色陰,乃是這個色身是地、水、火、風四大所成,也是藉著四大以及父精母血等緣而成;既然是因緣所生法,它不是真實法,未來一定會壞滅,所以有生必有死,沒有人生而不死的。又這個色身是由不淨的大地所長養,是污穢不淨的,既然是污穢不淨,色身當然沒有一處是清淨的,猶如活動廁所一樣。可是眾生沒有智慧,不知色身虛幻,所以非常寶愛這個色身,盡在這個色身表面作種種莊嚴,乃至有人為了使自己看起來更年輕更漂亮而去整形美容等等,讓這個色身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完全不知道是在活動廁所的表面作種種莊嚴,仍然是臭穢的,有何漂亮可言?有何莊嚴可說?如果眾生能夠觀察自己的色身是污穢不淨的,同時也觀待其他有情的色身亦復如是,就不會將色身當作是真實我,因而在三界當中不斷地輪迴生死而無法出離。
所謂的識陰,乃是有了色身以後,可以藉著這個色身當中的五根去攝取山河大地器世間的外五塵,而由如來藏變現了內六塵,再由五根、意根之六根與內六塵相接觸,因而出生了識陰六識。這識陰六識是依於六根、六塵相接觸而有,是經過根塵觸三和合而出生,是被生的,未來一定會壞滅,所以是虛妄法。又色身本身是虛妄法,更何況是依於色身而有的識陰,當然更是虛妄不實,所以識陰六識本身是虛妄法,不是真實法。
所謂的受陰,乃是有了識陰六識以後,六識領受六塵境界,因而產生了三受或者五受,由於三受或者五受都是識陰六識領納六塵以後而生起的覺受,是依於識陰之後而有,本身是虛妄法,不是真實法。又色陰、識陰本身是虛妄法,更何況是依於色陰、識陰而有的受陰當然更是虛妄不實,所以受陰是虛妄法,不是真實法。
所謂的想陰,乃是領納六塵境而有的分別,是依於三受或者五受而有的了知,本身是虛妄法,不是真實法。又色陰、識陰、受陰本身虛妄法,更何況是依於色陰、識陰、受陰和合運作之後而有的法,當然更是虛妄,所以想陰是虛妄法,不是真實法。
所謂的行陰,乃是經過一段時間與空間運作的過程而有的法,是依於色陰、識陰、受陰、想陰和合之後而有的法,本身不是真實法。又色陰、識陰、受陰、想陰,本身是虛妄法,更何況行陰是依於色陰、識陰、受陰、想陰和合運作之後而有的法,當然更是虛妄,所以行陰是虛妄法,不是真實法。由於眾生不了知五陰的虛妄,為五陰所遮蓋,就在這五陰和合運作當中所產生的種種行,造作了種種的善惡業,因此不斷地在三界當中輪迴生死而無法出離。
有智慧的人,譬如二乘人當中的聲聞,聽聞佛陀的開示,因此透過了四聖諦等法來修行,斷除了三縛結而證得初果,乃至斷了五上分結而成為四果的阿羅漢。因為相信佛語開示,知道入無餘涅槃不是斷滅空,還有無餘涅槃本際存在,因此於捨壽時,願意滅盡自己的蘊處界,願意自我消失而入無餘涅槃,因而成就三法印當中的涅槃寂靜的道理;由於滅除五蘊的緣故,永遠不再有五陰熾盛苦出現。
緣覺則透過十因緣、十二因緣觀察,證得初果乃至證得四果的阿羅漢。由於是自己智慧觀察的結果,知道無餘涅槃還有本際存在,知道入無餘涅槃並不是斷滅空,於捨壽時,如同聲聞人一樣,願意滅盡自己的蘊處界,願意自我消失而入無餘涅槃,永不再三界出現,再也沒有任何五陰熾盛苦出現了。
菩薩則透過五陰我虛妄的觀察,尤其是意識我的虛幻,因而斷了三縛結——我見、疑見、戒禁取見,成為聲聞初果的須陀洹,並透過參禪的功夫,證得一切有情真心如來藏之所在,成為菩薩初果人。菩薩現前觀察的結果,知道我是虛妄的,可是我存在的當下,還有一個真實我,名為如來藏,與我同時同處在一起配合運作;這個如來藏本身不生不滅,卻藉著種種緣出生了生滅不已的我,所以我是從這個真實我的如來藏出生,本來就是真實我的一部分,是為真心如來藏的局部體性,不能外於如來藏而有;所以我與真實我的如來藏,兩者之間的關係是非一非異。
菩薩如實現觀以後,知道我在生滅不已的當下其實是不生不滅,這是因為我已經轉依真實我的如來藏而說。也就是說,菩薩於我存在的當下,就是在無餘涅槃本際中,當下就是在涅槃,何必滅盡自己的五蘊而取涅槃呢?所以菩薩不需要如二乘人一樣斷除自己的五蘊而入無餘涅槃,反而藉著不斷出生的五蘊,以及窮盡三大無量數劫精進的修行,來成就佛地既不住生死、也不住涅槃的無住處涅槃,以此來利樂有情無有窮盡。
從上面說明可知,對眾生而言,根本不知道愛別離是苦的真實道理,所以面對親屬的生離死別,當然無法忍受,因而有種種的苦惱出現,乃至於有異於常人的行為出現,所以才會在三界當中不斷地輪迴生死而無法出離。對二乘人而言,知道愛別離是苦的道理,因此藉著四聖諦、十因緣等法來修行,因而成就初果乃至四果的阿羅漢,於捨壽時願意滅盡自己的蘊處界,願意自我消失而入無餘涅槃,不再三界現身意,永遠斷除了愛別離苦背後的五陰熾盛苦。菩薩則不然,不忍心眾生不斷地輪迴生死而無法出離,因此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來累積自己的福德資糧,以此來求菩薩的真見道;於真見道以後,知道五蘊是以如來藏為因,藉著種種緣而從如來藏出生,本來就是如來藏的局部體性,不能外於如來藏而有,所以五蘊我與真實我的如來藏,本來就是非一非異;也知道五蘊現前的當下,就是在無餘涅槃中,所以不會像二乘人一樣,斷除五蘊而入無餘涅槃,永不再三界現身意;反而不斷地出生五蘊,於內門廣修菩薩的六度萬行,不斷地救護眾生,不斷地累積自己的福德與智慧,以此來圓滿第一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於地上階位不斷地摧邪顯正,不斷地救護眾生,以此來攝受眾生、以此來成就自己的佛國淨土,來圓滿第二大、第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並於因緣成熟誕生人間,在菩提座下明心見性,成為四智圓明的究竟佛,利樂有情無有窮盡。
說到這裡時間剛好到了,今天就講到這裡,下一集將由另外一位親教師主講,內容非常精彩,敬請各位菩薩繼續收看。
阿彌陀佛!
上一篇:(轉載)沙彌救蟻子得長命報緣
下一篇:(轉載)佛以岸喻度難陀比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