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23 23:22:50菩提

(轉載)《大乘起信論》作因之補充

引用來自於: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2/2586-a12_012

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一)第12集~由 正仁老師開示:《大乘起信論》作因之補充

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一)影音連結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在上一次的節目當中,我們已經將 馬鳴菩薩造《大乘起信論》的八個原因講解完畢,接著 馬鳴菩薩再以所要利益眾生的對象背景,來補充說明這八個原因。他說:【此諸句義,大乘經中雖已具有,然由所化根欲不同,待悟緣別,是故造論。】也就是說,前面這八個作因的真實義理,在大乘各部經典中雖然已經完全包含,而且也都說過了,但是 馬鳴菩薩的那個時代,眾生的根性以及他們心裡所想的念頭,和以前佛在世的時候眾生之根性,以及那個時候他們心裡所想的不同。除此之外,兩個時期眾生等待證悟的因緣也都不一樣;由於這兩個原因,馬鳴菩薩才造了這一部論來利益他那個時代的眾生。

      接著下來這一段,馬鳴菩薩更進一步詳細地說明,他想要度化眾生的根性。他說:【此復云何?謂如來在世所化利根,佛色心勝,一音開演無邊義味,故不須論。佛涅槃後,或有能以自力少見於經而解多義,復有能以自力廣見諸經乃生正解,或有自無智力因他廣論而得解義,亦有自無智力怖於廣說、樂聞略論攝廣大義而正修行,我今為彼最後人故,略攝如來最勝甚深無邊之義,而造此論。】以上這一段內容的意思是說,當 如來在世的時候,祂所度化的弟子多是屬於利根的人,本來就比較容易度化;又加上佛的色身殊勝,以金色身示現的時候,眾生就會很容易對佛生起信心,所以對於佛所說的法就能夠信受;又再加上佛的智慧深妙,具足種種方便善巧,能以一音而為眾生開示演說無邊無際的深妙法義,法味無盡無窮,所以在佛那個時代,只要以經典來為眾生宣說就可以了。但是離開佛世到了現代,眾生的根器和福慧不夠,除了必須有經典以外,還得要有論典來對經典中的深妙義理,加以更為詳細地宣示及演說。所以 如來在世的時候,是不必有菩薩的論來作輔助說明的,因此當年佛在世的時候,菩薩們就不必造論了。

      可是,當 世尊在化緣已經圓滿而入了涅槃之後,學佛的眾生就逐漸分成四種不同的根器,第一種人是:能夠以自己所具有的智慧能力,不須讀過很多的經典,就能夠理解到很多的法義,這種人是不需要有論典來幫助他瞭解佛法的。而第二種人是:有能力依靠自己的慧力,在廣泛閱讀許多經典以後,漸漸就對佛所說的法義發起了正確的見解,這種人也是不需要論典來幫助他的,他只要多花一些時間來閱讀經典,自己再深入思惟,就能證得經典中所說的勝妙法義,不須論典的幫助。至於第三種人:他是自己並沒有智慧,對於經典中所說的法義,他無法產生理解乃至親證,所以他必須依靠更有智慧的菩薩造論,將一些勝妙法義作廣泛而詳細的說明,他才能夠經由研讀這些論典,而證解了經典所說的深妙義理。至於第四種人:他們是自己沒有智慧,可是對於菩薩所造論典中這麼廣泛而深細的論述又產生了恐懼,無法抓住綱要和重點;這是因為他們的智慧不夠,無法從這些細膩而深入的眾多內容中整理出主軸綱要,也就是一般我們說的見樹不見林,或是只見樹葉不見枝幹。也因此他們對於菩薩所造廣泛而深細的論典就心生恐懼,反而喜歡閱讀簡單而概略的論說,這種人因為喜歡閱讀略論,就不能離開深妙法義的主軸;雖然他們不像前三種人那樣,可以很快地深入勝妙的法義,但是因為一直沒有脫離法義的主軸,在經過相當一段時間之後,他們就能攝盡廣大而深妙的法義,達到相當的境界。在以上這四種人當中,馬鳴菩薩所造的《大乘起信論》就是為了最後這一類的人說的,所以《大乘起信論》是略說深妙法,而不作廣泛詳細的論述,這也是他創作此一《大乘起信論》的原因。以上所講的,就是能生大乘信根的第一分,也就是作因。

      接著我們要來說,能生大乘信根的第二分,也就是立義分。所謂的立義就是建立正義,建立真實的道理,為什麼要立義呢?就是說,當你要講什麼道理的時候,要先把宗旨建立起來,例如唐朝的 玄奘菩薩,當他在印度學成以後,遍歷十八個國家,到每一個國家的時候,他都會召開無遮大會,他當時在無遮大會上所建立的宗旨就是「真唯識量」,也就是說一切法唯識,唯識量是真實的,唯識的現量境界是真實的,一切法都是唯有從這個本識出生,不管是世間法或是出世間法,統統是由這個阿賴耶識而出生、而顯現;其中出生和顯現不同,出生的是一切有為法,而顯現則是一切無為法,這樣的例子就是立義分。

      現在我們再回過頭來看 馬鳴菩薩如何解釋立義分。馬鳴菩薩說:大乘法裡面所說的法,總共可以分成兩種,一個叫作「有法」,另外一個叫作「法」。大乘法中的有法,所講的是三界有,三界有的根源,就是一切眾生的真實心,這個第八識心體是真實有的法,一般又稱其為空性或是空法。但是 馬鳴菩薩在論中,他並不說祂為空性或是空法,反而說祂是「有法」,這是因為這第八識心體如實不空。一般人總是說:「佛法講空,四大皆空、五蘊空、一切法空。」但是如果在講這些空的時候,不承認有如來藏阿賴耶識的存在,就會變成斷滅論者。例如有些大法師、大居士講般若的內容就說是一切法空,就是緣起性空,當他們在這樣講的時候,並不承認有如來藏的存在,不承認在一切法都空掉以後,還有一個不生不滅的如來藏,這樣一來,佛陀在第二轉法輪所講的般若諸經,就會變成了和斷見論的外道沒有差別了,因此這樣的說法是有很大過失的,間接地也毀謗了佛所說的般若諸經。

      這個第八識自心如來藏,很多菩薩在造論的時候都稱祂是空性,那為何 馬鳴菩薩會稱之為「有法」呢?因為大部分的眾生都有一個毛病,當跟他說空的時候,他會害怕:「什麼都空掉了,那不是就變成斷滅了嗎?我現在有這個色身這麼健康,有這個意識覺知心這麼伶俐,可以享受世間的各種快樂!可是現在你卻說這些都要空掉,我實在放不下,那我不要學佛了!」馬鳴菩薩為了要對治這種人,為了對治誤解佛法是空無的斷滅空,所以才說這個法叫作「有」,叫作「有法」,不是斷滅空。這些人聽到之後,就會覺得很安心,可以放心地修學佛法了!然而還有另外一種人,當他聽到如來藏是真實有,就會誤會說:「那這樣佛所說的如來藏,就和外道的神我、梵我是一樣了,這樣佛在初轉法輪所講的無我空不同,所以第二、第三轉法輪的經典是後來的菩薩們長期創造,再集結完成的,不是佛所說的正法,不符合緣起性空的正理。」以上這就是密宗應成派中觀的邪見者,也就是月稱、寂天、阿底峽、宗喀巴、歷代達賴喇嘛,以及印順等人所墮的落處。

      事實上,佛在第二、第三轉法輪所說的如來藏,和外道的神我、梵我是完全不同的。例如:如來藏的體性是離見聞覺知的,但是外道的神我、梵我卻是有見聞覺知的;如來藏的無我性是沒有思量審度的功能,外道的神我、梵我卻是會思量審度的有我性;如來藏是不會返觀自己的無我性,外道神我、梵我卻是能返觀察覺自己存在的有我性;如來藏是不生不滅的第八識,外道神我、梵我卻是有生有滅的第六識,也就是一般人所知道的意識。以上所舉的,只是一些較簡單明顯的例子,如來藏和外道神我、梵我還有許多的不同點,但是因為今天時間不多,我們就暫時略過。當佛在第一轉法輪《阿含經》中講第七、第八識的時候,是隱覆密意而說的,所以有很多人是聽不懂、也讀不懂的;因此當 佛在第二、第三轉法輪的時候,以正式而明顯的方式宣講第八、第七識而被集結成大乘經典後,這些人就以他們所誤解的《阿含經》義理,認為沒有如來藏存在,來判斷第二、第三轉法輪的大乘經典內容;由於誤解《阿含經》中沒有說到如來藏的緣故,他們就認為第二、第三轉法輪的大乘經典,和《阿含經》不同,就毀謗說大乘經典不是佛親口所說,是後來的菩薩們經過長期創造而集結完成的,這真是誤會得太離譜了!原因就出在他們讀不懂《阿含經》,認為《阿含經》只講緣起性空,沒講如來藏,而自己落入斷滅空的外道見中渾然不知,以上這些就是執著於表相空的密宗應成派中觀邪見者。

      可是對於一般要修學佛法的人而言,他們的毛病都是落在「有」上面,什麼樣子的有呢?就是欲界有。也就是覺知心能夠在色塵,乃至聲塵、香塵、味塵、觸塵當中享受欲界的五欲之樂,這就是「有」。我們為什麼會有這個「有」?為什麼能夠覺知到這個「有」呢?那是因為有個意識能夠覺知,知道我在這些五欲當中,我在享受這些五欲六塵,了了分明地返觀自己在六塵中享受,這返觀的能力,就是意識的證自證分。當意識能夠接觸六塵、能夠返觀自己的時候,就已經落在欲界六塵有的境界;只有不觸六塵境界的心體,才是真正離六塵的,才是真正不落在六塵境界中的真心。另外有一些人則是落在「色界有」中,這些人專注於禪定的修行,已經能夠證得初禪乃至四禪的境界;他們已經離開欲界色聲香味觸等境界,且認為這樣安住在四禪的境界當中,就是真實有、就是常住而不會壞的有,這些人雖然不執著於欲界有當中,卻還是落在色界有中。另外還有一些人的禪定境界更高,已經能夠證得四空定,他們認為住在四空定當中,這樣的覺知狀態能夠常住不壞,因此而落入「無色界有」中。以上這三種人:欲界有、色界有及無色界有,我們統統稱為落入三界有的眾生。

      很多有情眾生修學佛法,都是想要以這個意識覺知心去入涅槃,結果卻反而無法入涅槃,為什麼他們抱著這樣的想法,就無法入涅槃呢?因為無餘涅槃中的境界,是要滅盡五陰十八界的。當有情的六塵、六根和六識的十八界都全部滅盡之後,連第六識的意識覺知心、離念靈知心都滅了,哪裡還會有一個覺知心的我存在呢?哪裡還會有一個處處作主、恆審思量的意根我存在呢?真實的狀況是這個樣子:這些屬於十八界中見聞覺知乃至一念不生的第六識意識,以及處處作主、恆審思量的第六根意根必須要全部滅盡之後,有情眾生才能進入無餘涅槃。可是眾生不知道這個道理,都是執著在那個「有」上面。無論是欲界有、色界有,或是無色界有,都是意識覺知心的境界,在入無餘涅槃的時候,都必須被滅盡。由於對於「有」的這些誤解,他們的我見和常見就無法斷除,而成為他們修證解脫道乃至取證無餘涅槃的障礙。佛為了對治一般眾生這個三界有的大病,就說這個不生不滅、常住不壞的第八識如來藏為空性,祂才是法界的真相;而這個三界有,只是意識覺知心的各種不同層次的境界,是有生有滅之法,不是法界的真相;只有不生不滅、常住不壞的第八識如來藏,才是法界的真相。

      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就說明到這裡為止,非常謝謝大家的收看。

      敬祝各位菩薩:身心安泰,道業精進,福慧增長,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