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1 16:20:56菩提

(轉載)持戒與攝護諸根

引用來自於: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0/2355-a10_083

菩薩正行(二)第83集~由 正國老師開示:持戒與攝護諸根
菩薩正行(二)影音連結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收看《三乘菩提之菩薩正行》節目。今天我們所要探討的題目是「持戒與攝護諸根」。

菩薩們在發起了殊勝的大願,受持戒法之後,接下來就是要勤加守護這個戒法;菩薩對於所有的戒相中,不論是輕戒或是重戒,因為都是 如來世尊所制的戒,也因為對於我們都有殊勝的利益,因此都要生起尊重與守護之心,而不敢輕易毀犯,不要讓煩惱染汙與影響自己的心,要常常保持在不犯眾生的清淨作意之中;其中攝護諸根與遠離惡法,對於持戒者來說,是很重要與基本的方法,因此我們今天要探討這方面的相關法義,希望對大家的持戒之行,能夠有所幫助。

首先我們引用《優婆塞戒經》卷6中的開示:【善男子!若有人能攝護諸根,身四威儀不作諸惡,能堪眾苦,不作邪命,當知是人則能具足尸波羅蜜。若於輕重戒中,等生怖畏;雖遭惡時不犯小戒,不令煩惱穢污其心,修集忍辱,當知是人則能具足尸波羅蜜。若離惡友,令諸眾生遠惡邪見,知恩報恩,當知是人則能具足尸波羅蜜。】(《優婆塞戒經》卷六)雖然在家菩薩想要持戒清淨是相當困難的,但是佛菩薩仍然會告誡在家的菩薩們,對於戒行還是要很謹慎、很用心的持守,因為持戒不犯對於佛子真的是很重要。因此在此段經文中,世尊開示我們要能夠攝護六根,於行住坐臥四威儀中不造作惡事,並且堪忍於種種的苦,而不做不正當的謀生事業;即使生在惡時,譬如五濁惡世連很小的戒律也不應違犯,不讓煩惱汙穢了自己的心,反而要修集忍辱行,也要遠離惡友,並且教導被誤導的眾生們都要離開惡劣的邪見,同時自己要知恩報恩,也要教導眾生知恩及報恩;如果有人能夠這樣具足修行,一直都奉行不違,他就可以具足持戒波羅蜜。

這裡首先提到要攝護諸根,也就是要將六根護持住,要時時向內攝持不亂,不要把六根往外放去攀緣,要把正念照顧好。因此攝護諸根的主要目的,是要使外面的境界不要影響到修行者,而能住於自己內心的境界中;包括修學佛法所證得的自心內境,或住於自己與定相應的境界中。在《虛空藏菩薩經》卷1中有開示:【眾生諸貪諍,皆因諸根起,若能攝諸根,疾得於解脫。】(《虛空藏菩薩經》)因為透過六根攝取六塵,而產生內心對於境界的攀緣,通常會引生煩惱心所法的現起,使得內心不寂靜;同時因為六塵之變化不止,使得諸心心所交互現起不停追逐,因此造成內心更加散亂不利於修行,而難得入於解脫之門。而在這樣攀緣種種六塵境界的情況之下,便容易再引發各種煩惱之現行,乃至於造作諸惡業。尤其是在現今之時代,周遭的環境五光十色,加上世界各國密切頻繁的交流,佛子可以接觸到的各種事物與境界,比古人可以說是多出很多倍;包括在末法時期邪說氾濫,對於初學者來說,因為知見上還不足以作深入的法義抉擇,而在心性上也尚未完全調伏,因此要面對這些種種的境界時就要想辦法,不要被這些六塵境界所影響,而把心收攝住不與惡法、惡行、惡心相應,而其中攝護諸根便是一個方法。

攝護諸根有一種方式,是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往內收攝,好像烏龜遇到危險時六處都收進殼中;還要守住意根與意識,好像守住城堡不讓外塵進來,不想去和一切外法接觸,這些是屬於二乘的修法;所以他們出門托缽時,只能看著前方地面五、六尺遠,不許左右觀看,必須「藏六如龜,守意如城」。譬如《法句譬喻經》卷1中的開示:【吾念世人不如此龜,不知無常放恣六情,外魔得便形壞神去,生死無端輪轉五道,苦惱百千皆意所造,宜自勉勵求滅度安。】(《法句譬喻經》卷一)因此不應該放任自己攀緣六塵,執著種種覺受造成心意散亂,而生起種種煩惱,乃至造作諸業輪轉五趣無有終止。應該學習烏龜逃避危險的方式,避免因執著外面的境界而引發煩惱,減少染汙熏習自心的機會;同時也要避免在心中生起諸惡覺觀,因此要把意根當作是一座城牆一樣守住,不要讓意根向外攀緣,要守住城牆不要讓法塵一直進來。對於初學者來說,因為煩惱較為粗重,因此利用這種方法,減少接觸與遠離染汙法或諸惡法,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因為自身的力量還無法克服外境的影響,因此應當儘量減少接觸種種惡因緣的機會。另外一種攝護諸根的方法,是因為有修習動中定力,可以同時住在淨念中,而不妨與人應對但卻不失淨念,這種攝護諸根的方式外人看不出來,表面上跟俗人沒有兩樣,但是他卻能夠在歷緣對境之中,一直住在淨念相繼的境界中。

在先前的節目單元中,有親教師為諸位介紹的無相念佛、無相拜佛的方法,就是可以成就動中定的法門,也就是《楞嚴經》卷5〈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中所開示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的方法。因為無相憶佛,不需要透過眼耳鼻舌身五根攝取外五塵境界就可以生起無相憶佛之淨念;五根五識亦不攀緣五塵境界,同時意根可以安住,及攝於憶佛淨念而保持不斷,將眼耳鼻舌身意都回歸到意根來,這就是都攝六根的方便善巧;因為心中一直都有憶佛淨念存在,因此在與眾生互動的過程中,雖然六根六識面對六塵,但是他不會把心放在六塵上不斷的攀緣,而是能夠同時向內收攝而不放逸的;因為這樣的緣故,便能夠不受世間法的影響,而照樣能夠正念分明,把心安住在憶佛的正念之上,因此不必遠離六塵,也能夠達到攝護諸根的效果;對於行菩薩道的修學者來說,實在是非常具有方便善巧的方法。這裡面順便要說明的是,採用無相念佛的方法,因為是修學動中定力的緣故,除了可以在歷緣對境中有攝護諸根的力量,同時因為心中時時有憶佛念的存在,也可以與佛菩薩相應而得到祂們的攝受護念,並且依此定力也可以作為將來斷我見,乃至證悟如來藏的基礎。因此這個法門,實際上是現代修定、學禪,和修淨土的人所夢寐以求的法門。建議大家如果有機會修學的話,一定不要放棄前面兩種方式;雖然都是攝護諸根的方法,但是在修學路上還是要再配合解脫道與佛菩提道的正知見來修學,也就是要瞭解種種六塵我所境界,都是因緣所現、是生滅之體性,不僅無法長久擁有,而且如果執著它,便會有種種的過失及引生痛苦;因此從道理上去瞭解觀察驗證,並且配合蘊處界諸法中無有真實我,只有自心如來藏才是不生不滅的真實我等知見來修學,將來行者就有機會能夠斷我見而得解脫受用,並且進一步可以逐漸修除對於種種蘊處界及其衍生法的執著。

譬如在《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7中的開示:【云何名為不放逸法?所謂常當攝護諸根。云何名為攝護諸根?謂眼見色已不執其相,亦復不執隨形妙好,亦不愛著色等諸味,如實了知出離之法。如是耳聞其聲、鼻嗅其香、舌了其味、身覺其觸、意知其法,皆不執相,亦復不執隨形妙好,亦不愛著諸法等味,如實了知出離之法,如是所說名不放逸。】(《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七)對於我所有很深的貪著,就會與解脫法門不易相應,因為心都放在我所的執取上,貪愛我所上面種種妙好的境界,喜歡領受所緣境界中的種種韻味,心裡面所現起的都是這些法,因此就會荒廢道業。譬如《瑜伽師地論》卷29中的開示:【云何魔事?謂諸所有能引出離善法欲生,耽著諸欲增上力故,尋還退捨,當知此即是為魔事。】(《瑜伽師地論》卷二十九)因此攀緣六塵境界耽著諸欲,將使得好不容易生起的種種解脫煩惱與修學善法之行,產生退失的現象,這實在是很可惜的事。所以我們從瞭解六塵境界之生滅性與過患,便能夠逐漸生起離開對於六塵我所執著的力量。而且菩薩也知道,意識心所接觸到的六塵境界,都是自心所現之內相分,因此實在沒有什麼值得執著不捨的;並且也要如實了知出離之法,知道覺知心之我虛妄,思量心之意根我虛妄,三受五受之我悉皆變異無常,如此才有可能真正斷除我見,與逐漸修除我執。

這裡面菩薩們與二乘根本的不同,在於菩薩雖然也是要攝護諸根,但是並不是要摒除六塵境界的觸,而是要在利益眾生之中不斷地觸六塵,但是只到觸知為止,不起攀緣與有漏性的了知;並且配合正知見,就可以逐漸成就不放逸行,因此在道業上就可以快速前進了。

從上面的說明我們就可以瞭解,菩薩們是不離六塵而可以得到解脫,也可以行六度,不是採用壓制自己的方式。如果能夠配合正知見與智慧,就可以很快樂地修行,這樣才是真正的菩薩法門。雖然別人表面上看不出來他跟平凡人有多大的差異,可是他的道業卻是在快速前進中,因為菩薩已經融入六塵中而行菩薩道了;如果能夠攝護諸根,內心安住於正念,就能夠依據佛菩薩的教導,而能身四威儀不作諸惡,能堪眾苦不作邪命,就是在身四威儀行住坐臥中絕對不造諸惡,凡是對眾生有害的事情都不做,因為既然已經走上修行之道就要不作諸惡,否則就違反了當初自己的發心,並且要成就道業就要堪忍於世間的種種痛苦。因此修行人也要知道,道業不是隨便就能夠成就的,即使是一般世間法各行各業,也都要辛勤經營、勞累奔波才能成就,何況是遠遠超勝於世間法的佛菩提呢!

因此修行當然得能堪眾苦,也不可以因為世間種種痛苦,不能堪忍就邪命自活,也就是以不如法的方法賺取生活所需的財物,或者從事對眾生有害,而從中獲取利益的職業;菩薩不可以這樣,即使賺錢很困難,也絕對不作邪命自活的事,因為這樣就會與他修學的目標違背,而且將會產生種種障礙與苦果,因此如果能夠作到上面所說的,就能具足尸波羅蜜。這裡 世尊特別提醒不作邪命,因為有些職業雖然在世間法上是合法的,譬如,以釀酒、賣酒、殺生來活命,但是無形中它對於眾生卻是有傷害的,因為會有因果業力存在;因此對於在家菩薩來說,應當要儘量避免從事這方面的行業,才不會對於自己的修行產生障礙。

接下來,「雖遭惡時不犯小戒,不令煩惱穢污其心,修集忍辱」;這部分確實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犯戒可能只需要很短的時間就能夠輕易完成。譬如,口業只要很短的時間,說一說就可以完成,但是其後果卻可能很嚴重;而且業果展現時,通常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受報結束,這些都是法界因果律的事實。菩薩應當要信受,才能尊重戒法而不犯戒,即使是犯了小戒,也會讓他的內心產生染汙的熏習、讓煩惱增長,乃至引生出其他種種的雜染法之現行,而想要恢復清淨,就要花更多倍的力氣;因此菩薩如果能夠比較深入了知因果道理,就知道一定要修集忍辱,使自己更有力量能夠持守戒法;尤其是在五濁惡世,在家之人有許多的惡因緣所纏繞的緣故,因此更加要謹慎小心。因為知道凡夫畏果、菩薩畏因的道理,菩薩在受持戒律之後,也要善於發起大願心,希望一切眾生都可以清淨他們的戒行與心地。這裡附帶一提的是斷我見之後才能真正斷煩惱,否則只能算是暫時降伏,因為斷煩惱必須要靠智慧。

在上面所引的《優婆塞戒經》卷6中,還有幾句很重要的開示內容就是:【若離惡友,令諸眾生遠惡邪見,知恩報恩,當知是人則能具足尸波羅蜜。】(《優婆塞戒經》卷六)這個也是在本節目中,許多親教師所常常強調的內容。因為惡友與邪見的問題非常大,他不僅讓修學者無法成就三乘菩提,同時因為修學的方法錯誤,通常可能有未證言證之風險存在,也有可能以邪見來誤導其他眾生,或者毀謗正法,斷了自他的法身慧命,那後果就非常嚴重。因此 世尊也特別再叮嚀「要令諸眾生,遠惡邪見」,也就是不僅自己要能夠遠離惡友,還要教導被誤導的眾生都要離開惡劣的邪見;因為邪見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大了,也極容易擴散傳播。因此從這裡大家就可以知道,能夠破邪顯正的善知識是非常難得的,應該要讚歎護持其法義辨正,與慈悲救護眾生之行,因為這樣才能從根本上真正的救護眾生。而由於這樣的緣故,菩薩也能夠累積無量的功德,並且能夠具足尸波羅蜜,而這也是報答佛恩的最佳方式。

今天我們所探討的內容,在遠離染汙法或惡法的方面,包括不作諸惡、不作邪命、不犯小戒、不令煩惱穢汙其心、遠離惡友、令眾生遠惡邪見等等,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持守戒法的基本要求。而我們也比較詳細介紹了攝護諸根的方法與道理,其中也包括了二乘與菩薩的兩種攝護諸根之方法。相信諸位菩薩都已經能夠瞭解,並且能夠逐漸應用到自己的修行上面,讓自己的持戒之行更加得力;因為能夠真正的應用正知見,在歷緣對境中與自己結合在一起,才能成為自己的東西,不會與自己有很大的距離,未來世也才能夠很容易的讓這些功德再度現起。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這一集就談到這裡。

祝您身體健康,道業增上!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