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為什麼學佛總是沒有進步?
學佛釋疑(二)第18集~由 正偉老師開示:為什麼學佛總是沒有進步?
學佛釋疑(二)影音連結
各位電視機前的菩薩們:
阿彌陀佛!
先問候大家:少病少惱否?色身康泰否?遊步輕利否?道業精進否?眾生易度否?
各位現在所收看的節目是佛教正覺同修會為各位準備的「三乘菩提之學佛釋疑(二)」,我們將一些初機學佛人會感覺到困惑的問題,把它用簡單的方式,分門別類來為各位解說。前面我們用了很多集的時間,用深淺不同的角度,介紹了佛教中所說的法與觀行的內容,以及如何證得初果須陀洹的方法。雖然我們儘量用白話淺顯的方式來介紹,但相信一定還有很多的觀眾,會覺得好像沒有真正的聽懂,仍然無法去想像到底 佛所說的意思是什麼樣呢?很多人會說:「我也已經學佛了好幾十年了,認真的說起來,我覺得現在的我跟幾十年前比較起來,好像懂了一些事情,但是在實證上真的是沒有什麼進步,連想要唸佛往生西方,心裡也不是很有把握。」
今天的節目我們就這個問題來聊一聊,學佛無法進步的原因有很多,我們可以反過來看,為什麼學佛會進步?大體上說起來,在佛法上面的進步要依靠四個條件,齊步前進才可能作得到。這四個條件就是福德、智慧、定力以及除性障。這四件事情就如同一把椅子的四支腳,一定要齊頭並進;哪一支腳長一些或短一些,這一把椅子都會搖晃不穩,我們一坐上去就會摔下來。
學佛要進步的第一個條件就是要「福德」,而且是必須要在正確的佛法、在正法之中所培植的福德。佛法當中每一個階位的修行,它都必須要具有相對應的福德,差一點點都不行。學佛久了以後就會發現,福德其實是最難在短時間裡面培植具足的,因為要培植福德,它是需要因緣、需要時間。假如我們因緣很好,遇到了能夠幫助弟子解脫證悟的大福田,就要趕快去種、多多的去種。這一些福德,它會大大的關係到日後我們在佛法上的修證。很多人很聰明心性也不錯,可是在學佛的道路上就是難以前進,總是會被一些事物給障礙住,每當有了進步的因緣來了,就會冒出一些事讓我們無法前進修學,這就是福德不足。如果福德不足,那後面的三個條件都不用再看了;因為福德不足的人,他甚至遇不到 佛、遇不到正法住世、遇不到真正的善知識出世弘法。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的福德因緣差,那就一定不可能斷結而證果,最多只是修學一些未來生的福報罷了。
第二個條件是「定力」,一個佛弟子如果心亂亂的,弟子自己都克制不了自己的心,在那邊胡思亂想,那就不會有多餘的心思去思惟法義,沒有多餘的心思去用功。我們的心總是在五欲法塵上面打滾,被五欲之繩給綁住了自己都還不知道。世尊說過:眾生一定是被自己的五欲給綁住,為了貪著色、聲、香、味、觸,眾生花盡了心思、時間,想要去享受五欲,這是眾生的天性。既然是天性,代表這種情況是很難被改變的,因為眾生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辛苦了一輩子,不就是為了享受各種五欲的境界嗎?佛弟子學佛知道了那是有漏的過患,可是仍然無法、無力去改變自己的現況,就是因為自己已經多生多劫以來,就一直被這樣的五欲之繩,一層一層的緊緊捆住,想動也動不了,只是自己從來不知道;即使知道了仍然是無能為力,因為五欲已經變成了我們根深柢固的習氣了,意識雖然想要改變,但最後終究是下不了決定。因為我們整個的心都已經被五欲的枝葉所占滿了。想要改變這樣的狀況,自己一定得要具備一些基礎的定力,至少要能夠讓自已的心不亂。在現在的社會想要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但是在正覺講堂,我們一進來禪淨班就開始學習無相念佛,將自己所有的念匯歸入憶佛的念,用這個法門當作是我們的行門,天天練習、時時鍛鍊,配合上福德的培植、慧力的增上。修學無相念佛的同學可以在半年、一年、兩年半的課程當中,將定力培養上來。從欲界定的定力一直提升到未到地定的定力,我們培植定力但是不入定境,所以外面道場所難以成就的這種定力,在正覺講堂反而是一種基本功,一種基本的要求。
至於「慧力」這是現代末法時代學人的悲哀與痛苦。所謂末法時代是指雖然到處都看得到佛寺、看得到出家人,好像處處都有佛法可以學,但是真正正確的佛法卻很難得到,能夠幫助我們斷結證果的正法更是稀有難遇。放眼望去到處都是錯誤的佛法,或是披著佛教外衣的那一些邪法外道法充斥在坊間,只要我們一不小心,就會變成努力了一輩子但始終都沒有進步,甚至是走入了邪法之門,反而種下了下一生的三惡道種子。
還有一個部分就是要除我們的「性障」,這個部分其實它是屬於福德的一部分,但是因為特別會影響到我們的修行,我們把它獨立拿出來。性障簡單的來說,就是對於欲界、對於三界的貪愛——又叫作五蓋障。由於有這五種蓋障,使得佛法的光明無法照射進我們的心,使得我們無法離開欲界,必須要不斷的輪迴。這五種蓋障大致上來說,就是貪欲蓋、瞋恚蓋、昏沉睡眠蓋、掉悔蓋以及疑蓋,今天的課程當中,我們不針對這四類原因作太細的解釋,我們用一些 佛陀教導我們學佛所以能夠快速進步的原因,讓各位自己來體會一下,為什麼我們學佛難以進步?其中的關鍵到底在哪裡?
大家都知道
世尊在世的時候,教團中最笨的人叫作周利槃特。在《增壹阿含經》跟《法句經》裡面都提到過他,說到:佛在舍衛國的時候,有一位比丘叫作周利槃特,他是到了年老才出家,智慧非常的闇塞;於是
佛就叫五百位阿羅漢,輪流的去教導周利槃特。但是三年過去了,槃特連一句偈也背不起來,所以整個舍衛國裡面,大家都曉得槃特的愚笨。槃特的哥哥也在僧團中出家,有一次哥哥就罵槃特,你再這樣子愚昧,連戒的內容都背不起來,不如還俗回家去吧!槃特聽到以後非常的難過,就靠在祇園精舍的門口哭泣。剛好
佛經過了就問:「你為什麼要哭啊?」槃特說:「哥哥講我再不進步的話就要我還俗」,佛就安慰他說:「你跟著我出家,是依靠我——佛而得到成就,不是依靠哥哥。」所以呢,佛就帶他到一個安靜的房間,拿了一支掃把給他,然後要槃特唸誦「掃地」,把這一句話當作一首偈。槃特從此之後呢,每天就是拿著掃把掃地,口中就唸誦著掃地、掃地、掃地。佛告訴他:「你年老出家,現在會唸這一首偈還不夠,你要觀察自己的,身三業、口四業、意三業,總歸為心的一業。要去看一看它們是如何而起、如何而滅?觀察上天堂、下地獄、入涅槃都是由於它們所生起的啊!」這樣子幾天後周利槃特忽然明白了,原來
佛要他去掃地,就是要掃除心中的結使與纏縛;所以自此之後,他就努力的去除三縛結、去除五下分結、去除五上分結,不久就證得了阿羅漢果。當時僧團規定,每天派一位比丘去為比丘尼僧團說法,有一天輪到了周利槃特,比丘尼們知道槃特不會說法,只會說掃地這一首偈,所以大家就約好把這一首偈倒過來唸變成地掃,要來嘲笑周利。沒想到第二天槃特上座了,比丘尼們大家想要嘻嘻哈哈來唸出地掃的時候,忽然每個人的嘴巴張得大大的,卻發不出聲音。周利槃特於是就順利的說完了有關掃地這一首偈,以及它的意涵,使得比丘尼們大大的佩服。
又有一次波斯匿王在王宮設宴供養僧團,佛陀就要槃特捧著 佛陀的缽,大家順序進入王宮,沒想到門口的守衛知道槃特愚笨,故意擋住他不讓他進去,槃特就只好站在皇宮的門口等待。波斯匿王拿食物要供養 佛陀,可是沒有看到 佛的缽,這時候虛空中就出現了一雙手,捧著佛缽進來,佛陀接過了缽,波斯匿王大驚失色的說:「這是誰的手啊!」佛回答:「這是周利槃特的手,剛才他被你的守衛擋在門口,知道我要用齋了,只好用這種方式把缽拿進來了。」
相反的,提婆達多算是非常聰明的弟子,在很短的時間當中,提婆達多就證得了三禪。可是他聰明反被聰明誤,聰明到自己要異想天開、要害死 佛、要自己取而代之。那為什麼這兩個人的情況會像這樣子呢?佛陀又解釋了,其實早在很多劫以前就已經種下了這個因。《六度集經》裡面說到:世尊過去世為菩薩的時候,曾經是一位善於理財的長者,喜歡救濟貧困、布施眾生。有一次一位好友過世,好友的兒子放蕩,敗光了爸爸所留下來的家產;於是長者自己就拿出黃金千兩給這個敗家的兒子,教誨他說:「理財啊!當以正道為先,你要走正路,未來的福報才能無窮。」好友的兒子表面上雖然恭敬的說:「我一定遵守伯父的教誨。」但是一轉身又揮霍如故,把這個千兩黃金又給敗光了。長者只好再拿出千兩黃金,再次的救濟了這一位好友的兒子。這種情形重複了五次、第六次的時候,長者又拿出了黃金千兩,指著家門前一隻死老鼠說:「如果是善於經營的人,拿這一隻死老鼠,也可以做生意過活。」此時門外有一個乞丐聽到了這句話,就把這一隻死老鼠撿起來,上街去乞討了調味料,然後精心的烹煮這一隻老鼠肉,拿到市場上去賣,賣到了兩個銅板,用這兩個銅板再批發一些蔬菜上街去販賣,就這樣子漸漸的賺錢、經營,成為富有之人。
有一天這位富人就想到:我本來是個乞丐,無意當中聽到長者的教誨,才成就了今日的財富,那我應該要回報長者。所以他就打造了一隻黃金做的老鼠,用各種的寶石塞在這個老鼠的肚子裡面,放在銀做的桌子上,上面鋪著瓔珞,然後拿來供養給長者。長者知道以後就很高興的說:「善哉!大丈夫,你是一位能夠接受教誨的人。」於是便把女兒嫁給了他,繼承了長者的家業,從此以後呢,敬奉佛法僧三寶,以四無量心廣行布施。佛說:「這一位長者就是我——世尊的過去世,那一位乞丐就是周利槃特比丘,而那一位浪蕩子呢是提婆達多。提婆達多過去雖然聽聞我所說的經多達六億品,可是他的嘴巴雖然說好啊!好啊!可是他作出來的行為,卻是違逆我的教導,並沒有把它付諸實踐,所以他死後入太山地獄,也就是第七層地獄。而周利槃特比丘呢,雖然他只聽了我一句話,但是卻歡喜奉行,以此度化眾生。一個人如果有言無行,就好像拿著膏藥貼在自己的眼睛上,自己遮蓋了自己,這個只能叫作小人之智。如果一個人呢,他的言行一致,就如同日月光明,這才是大人之智。菩薩們行布施波羅蜜、行佛法就應該如此。」
從這樣的兩段本生故事裡面,各位想到了什麼?首先,學佛是要學很多很多才會有成就嗎?佛說過八萬四千種法門,意思是指無量法門。我們是要把這八萬四千種法門都學盡了,才會有成就嗎?不是!佛的八萬四千法門是適應不同的眾生、不同的根性,所以會有不同的法門。重點是能不能夠利用、能不能夠找到最適合我們的法門,然後歡喜奉行。就如同周利槃特,我們會發現周利槃特他不是一個聰明的人,甚至在過去生當中,他就一直不是聰明的人。可是他願意相信
佛所說的法,哪怕只是聽到了一句,甚至連一句都背不起來,他卻非常的歡喜奉行而且付諸實現。因此在過去生當中已經是如此,在今生當中呢,他就跟著
佛成就了阿羅漢果。提婆達多呢,在過去生當中他就已經是一位聰明的人,甚至呢比過去生的
世尊都要聰明。在《六度集經》裡面,世尊常常講述:過去的提婆達多是多麼的聰明,遠遠在 祂之上;可是由於心性不正,由於不願意相信
世尊所教導的法,所以即使聽完了 世尊六億品的教導,因為他沒有辦法付諸實現,仍然到頭來是一場空;而且謗佛、謗法,最後只好下地獄去承受這些果報。
我們也會發現今生學佛如果有成就,不是光靠今生的努力,他必須是多生多劫以來福德的累積,所以我們把學佛的四個條件裡面,福德放在第一位。各位會發現為什麼今天周利槃特會成就,不是因為今生的努力,而是早在過去無量生前,一世一世,周利槃特與 佛、周利槃特與正法所累積的善因緣、善種子、善福德。一定是這樣子多生多劫以來的累積,到了今生才有機會在 佛的座下斷結證果。這也就是為什麼 佛陀擁有這麼多的弟子,可是用功努力的不一定有成就,反而是一些好像跟 佛第一次見面的人,佛說:「善來比丘」,結果對方就鬚髮自落,馬上就成就了初果、三果,乃至於四果阿羅漢,這都不是偶然的事。我們只看到的它一個果——今生的狀況,但是過去實際上是累積著無量的因。
又譬如說:在佛世的時候,最年輕的一位阿羅漢只有八歲——八歲的阿羅漢。這位阿羅漢因為只有八歲,所以他就如同一般小孩一樣喜歡玩水,喜歡在水裡面蹦蹦跳跳。有一次這位八歲阿羅漢,在恆河裡面玩水的時候,被波斯匿王看到。波斯匿王回頭就跟茉莉夫人說,跟他的同修說:「說那個是阿羅漢我不相信啦!八歲的小孩又愛玩水,在那邊嘻嘻哈哈的,怎麼會是阿羅漢?」沒想到那位小孩子聽到了,他就跟他的同伴講好:「待會我們洗完澡以後,大家就各自帶著澡盆,我們從天上飛回去。」於是就這樣子威儀庠序,順序的從波斯匿王的王宮上面飛回去;波斯匿王看到之後才大驚失色,原來判斷別人有沒有實際的證果,不能從表相上來判斷。那各位可想而知,八歲的小孩成就阿羅漢果,是因為他今生的努力嗎?不是!這只是一個果,而他的因早就已經種在無量世之前。
今天時間的關係,我們就先為各位介紹到這一邊。謝謝大家!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