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18 16:12:44菩提

(轉載)退失菩提之因

引用來自於: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8/29

菩薩正行第29集~由 正偉老師開示:退失菩提之因
菩薩正行影音連結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繼續收看,我們正覺教團「三乘菩提菩薩正行」節目,我們依據 佛陀在菩薩《優婆塞戒經》,同時也參考 平實導師在正智出版社出版的菩薩《優婆塞戒經講記》當中的開示,來為大家說明這部經中勝妙的道理,今天我們繼續說明解脫的道理。

我們先來看一下經文是怎麼說的?佛陀說:「善男子!如舍利弗等六萬劫中求菩提道,所以退者,以其未得解脫分法;雖爾,猶勝緣覺根利。」佛陀在這一段經文的開示是說:「善男子啊!就好像舍利弗這些人一樣,他們在過去世的六萬劫這個長時間之中,去求證佛菩提道的這個過程之中,他們之所以會退失的原因,這是因為他們還沒有證得解脫分法。」而因為我們從《菩薩瓔珞本業經》當中,也同樣有這樣的教證,《菩薩瓔珞本業經》當中說:淨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等人他們在過去世六萬劫中求證佛菩提道,他們這樣努力、精勤佛菩提道,終於明心了;可是在明心以後,因為沒有佛菩薩、沒有善知識的攝受,而有因緣使他們生疑,結果他們居然退失了菩提。他們退失佛菩提道之後,於十劫之中無惡不造,一直到了這一劫,終於遇見了 釋迦牟尼佛,剛開始他是先學解脫道,獲得了解脫分而成為阿羅漢,所以 佛接著在宣講般若的時候,他們才能證悟而不會退失。

舍利弗尊者他們十劫前明心之後,為什麼會退失呢?他們都經過整整六萬劫勤求佛菩提道,才能在十劫前求得一個明心;但是當時他們因緣不好,沒有佛菩薩出現在人間攝受他們,所以就退失了佛菩提道了!退失了以後,在十劫之中他是無惡不造,遇到了 釋迦牟尼佛以後,才終於可以因為 佛陀的開示,而證得了解脫果,然後又聽聞 釋迦牟尼佛,講解般若諸經才能明心,又聽講一切種智才能入地。

我 們想想看,如果這一世可以開悟明心,那就很幸運了,俗語說:「吃果子要拜樹頭。」台灣的俗語是這樣講;但是樹頭在哪裡啊?那就要感恩 釋迦世尊,釋迦牟尼佛就是我們的樹頭、法源,所以要飲水思源。任何一個學佛人,都應該要飲水思源,我們都要存著感恩之心。如果有的人說:「我明心了,我就 沒事了!如果說要什麼護持正法?那是佛菩薩的事,與我無關。」那這樣的人就不對了,因為人人都應該要感恩戴德才對!因此說:必須要飲水思源,才是一個佛弟子該有的德行。

我們回到主題來說,從這一段經文中的開示,我們要討論、探究的一點是什麼呢?為什麼明心之後會退失佛菩提道呢?為什麼會這樣?有的人認為悟了退失佛菩提是一件很奇怪的事,他會提出質疑說:「悟了怎麼可能會退呢?」但是我們從《菩薩瓔珞本業經》中,以及從《菩薩優婆塞戒經》當中的這一段就知道這個道理;《菩薩瓔珞本業經》當中,有一段說「如我初會眾中有八萬人退」,也就是說,佛陀有一次度了幾億人天,其中有八萬人退失,因此他退失是一個正常的現象。但是退分的菩薩們,他們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其實他們的問題,就是沒有把所悟的真心與涅槃互相的關係加以深入的思惟和觀察,因此無法轉依成功,那麼他就會在這裡退失佛菩提了。 如果他有善知識能夠攝受他,他自己也沒有私心、沒有慢心,或者沒有自己的成見存在的話,他願意被善知識攝受,那他就不會退失了;如果他不願意被善知識攝 受,而隨順自己的私心,因為自己的成見、自己的慢心,覺得自己真的是不得了、很行了,認為自己是比善知識更高超,不肯被善知識攝受,當然他必定會退失。這 個退失的原因—就在於他明心之後,並沒有把證悟的真心去與無餘涅槃的境界作互相之間的關聯,互相之間的關係來推究、來現前觀察;所以他們不知道:阿賴耶識不再出生十八界的時候,其實就是無餘涅槃,他們也不知道離念靈知完全就是意識心,因此他們又把我見拉起來;我見沒有完全斷除乾淨,就不得解脫分了。因為不能了知這兩點,所以他們對阿賴耶識產生了疑惑,不知道阿賴耶識心體自身就是無餘涅槃的本際,他們還想要另外找尋一個涅槃心,或者找尋一個佛地真如第九識;這時候因為他又生起了我見而沒有斷除乾淨,也就是說,他們已經沒有解脫分了,所以就退回意識境界當中,錯認離念靈知心以為這個就是更高層次的真心,所以退回意識境界而退失了佛菩提

另外有一部分的人退失佛菩提, 是因為他們有不正確的心態,他們心中始終認為一個錯誤的概念,認為說:開悟其實是很難,哪有可能那麼容易得到?所以真正開悟的法,應該要很辛苦。但是他們 沒有想到,開悟雖然是很困難不容易,可是正當你開悟因緣成熟的時候,也只是一念相應罷了;你的福德因緣,種種因緣到的時候,你只是一念相應,速度很快。甚 至 佛世的時候,我們看經典佛世的時候,有時候 佛陀只開示一句話「善來比丘」, 對方就馬上開悟,甚至已經證得阿羅漢果,那是更輕鬆的。

但 是我們要瞭解:悟的背後是要有什麼樣的實質?要有什麼樣的基礎?證悟的背後是要有福德以及正知見作為基礎。可是如果眾生不懂得這個道理,然後再加 上自己錯誤的觀念,因此他們心裡產生了懷疑;懷疑的結果就會相信大名聲的惡知識,被大名氣的惡知識,稍微恐嚇一下,他們的結果就像,往昔的舍利弗一樣,心 裡面七上八下,擔心東、擔心西,沒有自己的見地,因此就退失了佛菩提;然後這些假名善知識,還會引用一些邪見法師所說的書裡面的道理來主張說:真如心是另外一個心,不是如來藏。他們會主張而誹謗說:如來藏是外道的神我。他們聽了以後,就跟著退轉了;退轉了以後,必然會回到意識的境界去,就回到常見外道的境界當中。這些人因為自己沒有智慧去詳細判斷,又因為沒有能力去體驗所證的阿賴耶識,結果被外國的一分佛學研究者誤導。

所 以退轉的人(就是可以知道),當初他們並不是真參實究而得來的,他們是打探密意或者是聽善知識為他們明講,讓他們悟得太容易,所以沒有把該有的解 脫功德和智慧功德發起出來,因此而產生了疑;而自己又沒有能力可以決疑,加上自己的性障深重、私心作祟,或者他們的慢心高漲,而不能接受善知識為他們的開 示而攝受,結果就一一退失了佛菩提, 要另外再去找一個想像中的真如。但是想像中的真如其實是錯的,因為「真如是識之實性」,如果沒有文字障的人,讀了就清楚知道,真如只是識體所顯現出來的真 實性;換句話說,真如就是阿賴耶識所顯現真實如如的體性。有文字障的人,他們就沒有辦法弄清楚這一點,他們就會想要另創新說,他們想說:「真如是識之實 性,所以識的上面,應該還有另外一個真如心可以證得啊!」他們這樣想,這就是文字障;加上又不肯被善知識攝受,只好退到離念靈知,以為自己增上,其實是退 回我見、常見當中。所以明心之後,如果願意接受善知識的攝受,那就不會再有退失的情形;如果沒有善知識的攝受,通常三賢位的菩薩有的往往都會退失掉菩提。這就像十劫以前的舍利弗這些人一樣,他們在以前六萬劫勤求佛菩提道,好不容易明心了,結果卻因為沒有善知識為他們決疑,所以在十劫前就退失掉佛菩提,而退回到意識境界之中,就會回到六塵五欲相應的法當中,所以十劫之中就無惡不造。還好他們還有一些善根、善緣,後來遇到 釋迦世尊來為他們說法,他們才又重新回到佛道當中得到實證。

所以從這一段聖教的開示,我們就知道,那些如果明心之後會退失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明心之前沒有先獲得解脫分法,沒有斷我見,他的解脫分沒有具足。而解脫分有:二乘的解脫分和大乘的解脫分。二乘的解脫分就是要了知涅槃的修證內容,它的實質就是要把我見、我執給斷除乾淨;可是斷除自我以後,有誰能入無餘涅槃? 其實沒有!因為五陰滅了。所以二乘解脫分法就是把自我的五陰消滅掉的方法;消滅掉自我,就是自我在三界中能夠消失,不再出生後有。世間人的自殺,其實是殺 不盡、殺不死的,並沒有滅掉自己五陰,因為色身死了又再去投胎,下輩子又有色身,永遠殺不死,永遠繼續輪迴;只有斷盡我執的聖者—阿羅漢,才能夠一次把自 己在三界中斷除而消失,只留下涅槃的本際—第八識如來藏的心體;而這個能夠把自己殺掉,而永遠不再出生,那才叫證得二乘涅槃

但是二乘聖人的證得涅槃,從大乘明心者的見地與二乘的見地來說,是有點不一樣(應該說很多不一樣),二乘人證得涅槃,其實無所證;他們沒有明心,所以他們並不知道涅槃本際,涅槃的裡面是什麼!大乘菩薩有明心證真,經過詳細的探究現觀發覺:「原來無餘涅槃裡面就是明心所證的這個如來藏嘛!現在我知道如來藏,我現前觀察祂就知道:滅盡五陰十八界而入無餘涅槃,是只剩下如來藏,那才叫作涅槃, 才是解脫生死。只要把我執給斷盡了,就與解脫分相應了。」這個見地如果通透以後,我執還沒有斷盡之前也是有解脫分相應,不再把五陰中的離念靈知當作是真實 常住的萬法根本,那就不會繼續在六塵境界中生起了貪著,對於名聞利養,種種的貪、瞋、癡惡法,就不會因為被這個影響,而退失了佛菩提。如果不是這樣,不小心落在離念靈知境界當中,就會被名聞利養等等世俗法所繫縛,那就沒有解脫分法,那他一定就會退失掉他的佛菩提

可是我們想想,當年舍利弗等人六萬劫之中求佛菩提道,退失了以後雖然還沒有得解脫分法,還在造惡,卻仍然還是勝過緣覺種性人,因為他們的根性還是比緣覺猛利的。為什麼會是這樣子?因為緣覺種性始終是沒有親證到如來藏,沒有親證到這個第八識;但是舍利弗等人,或者這些退失的菩薩們,他們曾經在十劫前親證、接觸過,實證到如來藏;雖然後來因為惡緣的關係(他們不信這就是萬法的根源),所以退失了,但是他們至少知道:有這個第八識阿賴耶識存在,也曾經有這個種子。所以單憑這一點,他就超勝於緣覺聖人很多。緣覺雖然捨報時可以取證無餘涅槃,其實不如當時舍利弗等人的退失佛菩提道;因為他們縱然退失了,就算十劫後仍然沒有遇到 釋迦如來, 而繼續流轉下了地獄七十大劫也都沒有關係,回來之後他未來照樣可以證悟;等到這一個時候,他悟了以後與以前悟的一樣,所以說這時候可以心得決定。所以說明 心之後退失,即使沒有解脫分法,還是勝過緣覺聖人,因為他們的智慧根性終究還是超勝於緣覺辟支佛的,因為他們曾經接觸過如來藏(雖然在久遠劫前)。所以退分的舍利弗等人,還是超勝於沒有退過而又不曾體驗過如來藏的獨覺辟支佛,因為沒有退過的辟支佛聖人沒有體驗過如來藏,兩者的慧根並不一樣。

我 們繼續來看後面 佛陀的開示,佛陀繼續開示說,佛陀說:「善男子!是法有三,謂下、中、上:下者聲聞,中者緣覺,上者諸佛也。」佛陀在這一段經文的開示說,解脫分法有下 品、有中品、有上品這三種;下品的解脫分法乃是聲聞人所證的解脫,中品的解脫分法是緣覺所證的解脫,而上品的解脫分法則是大乘佛法中,諸佛所證的解脫。但為什麼會有這三種的差別呢?是因為下品聲聞人他所證的,只是從四聖諦、八正道去現觀蘊處界,現觀五陰十八界的虛妄不實,現觀到十二因緣法,只以這個現觀去取證無餘涅槃,他們的智慧狹隘而不寬廣;而中品則是緣覺菩提,他不但可以通透四聖諦、八正道現觀,還可以自己通達十二因緣法,順逆觀察十二因緣而得以通達,所以緣覺的菩提勝過聲聞人的解脫慧。

可是緣覺雖然勝過聲聞聖人,但是這十二因緣推究到最前頭是無明,可是這個無明從哪裡來呢?無明究竟躲在何處?總不可能無明是躲在虛空當中?儲存在虛空當中?不應該像某些法師說:「佛法在虛空中。」這是邪見;甚至有的人把虛空當作法界實相,虛空中有什麼佛法與實相可說?其實虛空是無法,它只是一個施設的名相,所以虛空是無法;因為虛空是依物質的邊際—沒有物質而施設的名相,所以虛空有的時候,經論叫作「色邊色」,虛空其實是依據色法而施設的,本是唯名性空,哪裡有佛法存在呢?不懂佛法的人想像了以後,就這樣亂說一場,說虛空就是實相,這是誤會。

我們再來看緣覺聖人,他觀行、思惟推算到最後,知道無明不是依附在虛空而存在,一定是另外有一個常住不滅的心,那個就是「識緣名色,名色緣識」的本識心—如來藏存在,而無明就依附這個常住不滅的心而存在。可是這個常住心在哪裡呢?他也不知道!但是他卻可以透過因緣觀的實證,而把自己的我見、我執斷除,捨壽以後入了無餘涅槃,這就是中品的解脫。

我們再來看上品的解脫,就是大乘佛菩提道所證的解脫具足圓滿,就是到諸佛的究竟解脫──不可思議的究竟解脫。這個解脫得要從佛菩提道的開悟明心來入手,諸佛菩薩從七住位開悟明心,就有一分的大乘佛菩提的解脫;而這個佛菩提道的開悟,得要親證這個無明所依的主體識。這個本識在哪裡?這個第八識心體在哪裡?當菩薩親證了以後,他就可以了知無餘涅槃之中,其實就是祂獨存的境界;菩薩卻因為實證法界實相,不取無餘涅槃,生生世世在三界當中,利樂有情行菩薩道,這樣一直往前進修,達到了究竟佛地的時候,就成就了四種涅槃,也就是祂成就了—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的實證、有餘依涅槃的實證、無餘依涅槃的實證,乃至無住處涅槃的實證,成為究竟佛。

其中第一種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以及最後一種的無住處涅槃,這兩種涅槃是不共二乘的涅槃實證;對於聲聞、緣覺聖者來說:他們連想都想像不到是怎麼回事。既然有這上、中、下品三種的不同,二乘聖人連七地以前菩薩所證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都不懂了,那就更別說佛地的無住處涅槃了!同樣的道理,菩薩於八地的時候,就已經證得了前面三種涅槃,他都還不能知道佛地的無住處涅槃;如果像阿羅漢或辟支佛,這樣的二乘菩提的實證者,這些聖者他們當然更不可能知道佛地的無住處涅槃,到底是什麼樣的境界。所以說上品解脫分法的內涵的具足圓滿,那其實是佛地所實證的境界,並不是二乘聖人乃至外道所能了知的,這個必須大家要瞭解。

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說明到這裡,歡迎大家繼續收看我們後面的課程,我們後面繼續將會為大家說明—這個解脫分的道理。謝謝大家的收看,歡迎大家繼續收看。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