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菩薩為何發菩提心?(下)
菩薩正行第14集~由 正源老師開示:菩薩為何發菩提心?(下)
菩薩正行影音連結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在前一集三乘菩提之菩薩正行節目中,我們談到菩薩為何發菩提心?說:有人是為了讓菩薩種性不會斷絕、以及為了斷除眾生的罪苦和煩惱而發菩提心。然後探究菩薩種性特別之處,在於菩薩是生生世世無我無私、心量廣大、為法、為眾生。
要再進一步說明的是:如果想要真正成為菩薩種性的人,應當先建立正知正見,就是「成佛法道」極為寬廣豐富,並不是聲聞解脫道所能成就的。因為聲聞初果到四果的聖人所證的解脫道,其實都只具有少分解脫德,並不能具足解脫德;更因為他們都不能親證法身—如來藏的緣故,也就不能具有絲毫的法身德;也因為不能親證如來藏的緣故,就無法現觀一切法界的真實相,因此就不具有絲毫的般若德。只有菩薩依佛菩提道,漸次修習這三德,到最後身菩薩位 時,方能於夜半明心一悟而成佛道,再於夜後分明星初起之時,而得眼見佛性,發起成所作智而成為究竟佛,因此才具足了解脫德、法身德及般若德。至於一切的聲 聞聖人,不論是慧解脫、俱解脫乃至三明六通大解脫,全都不具有絲毫法身德與般若德,也都不具足解脫德。具備這些正知見,能夠深入理解而發起正信的人,才是 真正菩薩種性的法師、居士。
另外,從心性上來說,前面解說當中我們曾經引了《大乘本生心地觀經》當中的偈,釋迦牟尼佛說:「鈍根小智聞一乘,怖畏發心經多劫,不知身有如來藏,唯欣寂滅厭塵勞。」(《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3)說那些鈍根小智的二乘人,聽聞了唯一佛乘的佛菩提道,都怖畏!必須發心後,經歷三大阿僧祇劫修學才能成就,他們都是不知自己身中有如來藏——藏著如來種,只是一心欣喜著涅盤寂滅的解脫境界,而厭惡世間六塵勞苦,不敢像菩薩勇敢地發起大心,求證佛菩提。由此也可證明:菩薩種性是於佛菩提修學勇猛、銳利而無有畏怖的,真可謂「菩薩種性尊貴」!
另外還有的人,則是為了兩件事而發菩提心, 就是為了自己可以作真正的善業,並且作了以後,永遠都不會消失掉。世間法上所說的善業,都不是真實的善業,只是表相的善業;那什麼才是作了以後,永遠都不 會消失掉的真實善業、善事呢?從事相上來說:當然就是能讓眾生真正解脫三界輪迴生死的善業,才是真正的善業。因為像在人間募化許多錢財,來救濟眾生的貧 病,這是世間的善事,並不究竟,不是真實的善事;因為這種事情會使行善的人,生到欲界天去享福,但是享福的日子過得很快,不知不覺一生就過去,欲界天的一 生過去了,以前在人間修來的福報就都享盡了,只剩下在人間時曾造的小惡業,接著就要報償惡業來入三惡道,短時間內無法再來人間了。除非往生天界之前,都沒 有造過任何惡業,但是那種人畢竟不多。尤其是過去生一天到晚只是打坐修禪定,而不是佈施行善的人,縱使修得了四禪,乃至四空定的證量,舍報後生到色界天, 或無色界天的這些禪定天當中,成為色界天或無色界天的天人;但再長的天人歲壽,都還是會報盡;報盡之後,必定就要下墮三惡道去,去報償過去所造而未償的惡 業果報。所以這些不離三界果報的善業,都是遲早會消失掉的,執著善業而想要獲得善業的果報,執著於欲界天種種富樂,或色界、無色界天的寂靜、安逸的我所境 界,終究不免五趣輪迴,所以都不是真實的善業。那修習二乘解脫道,應該是真正的善業了吧!二乘解脫道的修習,雖然可以出三界入涅盤,但是阿羅漢入無餘涅 盤,他的五陰十八界全都滅盡無餘了,其實已經不再有一個受解脫道善業果報的阿羅漢存在了。那從這樣來看,他解脫道的善業,不也等於消失了嗎?所以說修習二 乘解脫道的善業,也不是真正的善業,只有大乘法才是真實的善業,因為二乘法不能了知實相,而且不能利益廣大的眾生,還不夠真實;大乘法則親證法界實相心 ——第八識如來藏,卻永遠不滅五蘊十八界七轉識心,乃至成佛以後,仍然八識心王具足,轉為純淨的八識心王,而利樂有情永無窮盡,所造一切的善業都不會失壞,這才是真正的作已不失的善業。
我們再從實相來說,釋迦牟尼佛在《金剛經》〈淨心行善分〉當中,告訴須菩提尊者:「複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非善法,是名善法。」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淨心行善告訴我們那個淨心,是永遠清淨的心,祂不是有時清淨、有時染汙的心。可是眾生的見聞覺知心,是五陰和合而有,縱使是離念 靈知,也從來都在四相之中,從早上醒來的第三剎那開始,就已經具足四相了,第一剎那出現時是率爾初心;接下來,第二剎那的離念靈知出現了,還是沒有辦法作 了別;等到第三剎那時,就可以了別前兩個剎那的差異,於是認知到「原來我醒了、原來我還在家裏」,我相就出現了,所以離念靈知不可能離開四相,即使入了初 禪……四禪等禪定中,都還是有四相。所以經文中 世尊的意思,就是要找到那個離開四相的心,來修一切的善法,就一定可以得到因地以及將來果地的無上正等正覺。反面的意思就是說:凡是落在意識心裏頭,凡是用離念靈知來修學一切善法時,所修的一切善法,就不得無上正等正覺;必須是用沒有四相的心,用這個清淨心來修一切善法,才可以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如果不是用這個本來離四相的心來修一切善法,都只會成為修集般若智慧的資糧,最多就只能成為開悟實相前的加行,不可能成為無上正等正覺。離念靈知在修一切善法的時候,都知道那是善法,是落在五陰之中去行善,就不可能有實相智慧,一定是同時具足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如果是離四相的如來藏,你依如來藏的立場,來修一切善法的時候,那些善法都不算是善法,因為如來藏根本不分別那是善法或惡法,也從來不會貪染或厭離,完全都不分別,所以依祂來說:所謂善法就不是善法,因為對祂而言無所謂善法;依實證如來藏的 這種境界而現觀時,所出生的實相智慧為根據,來修學一切善法的時候,才是 世尊所說的真正的善法。五陰和合稱為眾生,而眾生的五陰都是能夠知道,那個善法是善法,那他所修的就不是真正的善法,就是已經落入三界輪迴法則中的惡法, 可是五陰眾生身中,都有個法身佛,這個法身佛不了別善惡,祂跟著你一起在行善,惡人的法身佛也跟著惡人一起在造惡,可是祂都不了別那是善或惡。所以你是菩薩你行善法,當你修行善法時,你知道那是善法,當你在行善的時候,祂配合著你一起在行善,可是祂不了知那是善法,所以對你而言那是善法,對祂而言那不是善法,因為祂沒有善惡可說,所以如果你實證如來藏心而轉依了祂,當祂正在配合五陰行善時,祂也不知道那是善事,不會有任何想要獲得回報的心行。能覺能知的意識心依這樣的現觀而修的善法,才是真正的善法,因為這是覺知心背後的真我——如來藏,完全沒有執著,是在真如法性的境界當中去行善的,這樣便可以成就佛道,這才是實相佛法中所說的善法,才是真正而且永遠不會滅失的善法。
由此可知,只有實證佛菩提的根本心——第八識如來藏,才能作這個永遠不失的善業,因此有的菩薩就為了這個緣故,而發菩提心求證佛菩提;並且菩薩悟後,還要轉依如來藏的無所得,本來清淨的自性,而使意識自己變成清淨心;這樣來依于本來清淨的此經——如來藏來行善,才能成就未來無上正等正覺,才不會落入有所得心、有期待心的意識覺知心境界去行善;如果是落到意識境界的人,才會認為有所得,才會有期待心,這樣修上三大阿僧祇劫以後,依舊是凡夫不能成佛。這也就是說:修學大乘菩提所證得的人天果報,是超過世間一切人天的,因為菩薩世世不斷的利樂有情,必然可以獲得後世無量的可愛異熟果,而這可愛的異熟果,和世人、天人所得的果報不一樣,它是伴隨著佛菩提果而存在的,所以菩薩的可愛異熟果報,菩薩修集的福德,就是因為伴隨著佛菩提的這個佛菩提智,因此超越了一切人天的果報,才稱它是菩薩的可愛異熟果報。不但如此,道業上的證量果報,也超勝於一切的二乘聖人的果報,因此也有菩薩為了勝過一切人天,乃至一切二乘的果報,而發菩提心。而這個佛菩提的根本心——如來藏,是確實可以親自證得的法,並不是只是想像的法,如果不是真實存有而可以實證的實相法,又怎麼可以成就我們前面所說,勝過一切人天及二乘果報,而且永遠不會消失的真正善業呢?像有人把般若諸經,解說實相心如來藏空性之 理,說為性空唯名,說般若諸經所說的「非心心、無心相心」,其實只是假名施設一個名相,來指稱 釋迦佛在初轉法輪諸經所說「緣起性空」的法則。然而緣起性空只是意識心面對現象界一切法,都是緣生緣滅、本無今有、有而還滅、終歸於無,這個空無自性的現 象所假立的名相,這個單純世間現象,是絕不可能成就勝過一切人天及二乘果報,而且永遠不會消失的真正善業。
再來說,如果佛法是不可知不可證,那麼還要發菩提心來學佛作什麼呢?尤其是必須歷經三大阿僧祇劫,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地修學,才能成就大乘佛菩提。所以菩薩以比量來觀察諸佛如來,過去的諸佛如來、未來的諸佛如來都和自己一樣,一直都有這種人間的色身,在受種種的苦惱,但是進一步深細觀察:這個人間色身,雖然一生又一生——生、住、異、滅,它的背後卻確實存有一個永遠常住不滅,並且可以實證的佛菩提根本心——如來藏,能夠執持一世又一世修學佛菩提的真正善業,讓一切的修行都功不唐捐,因此能成就究竟的佛果。也就是說:諸佛如來在因地,都是用這種跟我們一樣的色身,來修學佛菩提道,如果沒有這個色身作為工具,就無法修學佛菩提了,我們也同樣有色身,可以來修學佛菩提,也必定證得無上正等菩提。既然是這樣,也就應該要趕快發起菩提心啊!
而菩薩都是不願意捨棄任何一個眾生的,菩薩最初三歸依發菩提心,同時就發了四巨集誓願,四巨集誓願第一句就說:「眾生無邊誓願度」,既然發了眾生無邊誓願度的願,那將來成佛以後,當然不可以違背誓願入無餘涅盤,而是利樂有情永無窮盡,永遠不入滅度。否則歷經三大阿僧祇劫行菩薩道, 修學六度及十度波羅蜜,廣行一切內財、外財佈施,修證般若總相智、別相智及諸地無生法忍道種智,直到圓滿佛地一切種智,這樣具足了無量無邊的福德與智慧, 成為福慧兩足尊,卻只為了成為接受眾生供養的人天至尊,對於眾生的解脫、眾生的成就佛道,絲毫沒有幫助,那又有什麼意義呢?所以諸佛成佛以後,都不舍一切 眾生,必定會轉法輪——說法來度眾生得解脫乃至得佛菩提,這是在菩薩因地初發菩提心,就立下的誓願,縱使最初發心時,自己並不具有這種能力,但就以這個誓願,在一世又一世修學過程中,效法 佛不舍一切眾生的大慈悲,來行菩薩道,累積福德資糧以及智慧資糧。
但是菩薩道的修學,卻必須舍離一切煩惱,包括起煩惱及上煩惱,也就是一念無明煩惱障,及無始無明所知障的煩惱,是修證佛法所應斷除的煩惱。一念無明煩惱障的煩惱,稱為起煩惱,乃是不明白蘊處界我虛妄,而執著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蘊處界「我」為常住不壞法,就是我見、我執與我所執,又稱為根本煩惱。無始無明所知障的煩惱,則是上煩惱,乃是菩薩在般若見道通達,進入修道位後,為了想要往上修學,成就究竟佛菩提果,想要證入佛地之前,所應該要斷的煩惱;上煩惱的數量猶如恒河沙,所以又稱為過恒沙數上煩惱。如果不能斷除煩惱障,起煩惱的種子現行,就無法解脫;而所知障上煩惱的隨眠不能斷除,就不能成就究竟佛果;菩薩為了舍離這些煩惱,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因此就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以上說明了菩薩發菩提心的種種因緣,時間也已經到了,就解說到此。
阿彌陀佛!
上一篇:(轉載)菩薩為何發菩提心?(上)
下一篇:(轉載)發心後首應親近真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