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28 17:36:09菩提

(轉載)何謂專修與雜修?

引用來自於: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7/80

三乘菩提學佛釋疑第80集~由 正德老師開示:何謂專修與雜修?
三乘菩提學佛釋疑影音連結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今天我們要來探討的題目就是說:何謂專修與雜修?

那麼這個問題,在淨土法門中比較會常常提到所謂說「專修」與「雜修」,但是爲什麼會提到專修與雜修呢?那麼它實質上的意義又是如何呢?我們針對這個部分,來瞭解一下。

修學淨土法門的,依於信願行的方法,當然希望自己能夠因為念佛,而決定能往生。但是有一些念佛人,因為他信心不足,或者說知見不足,或者本身的外緣過於複雜,導致他念佛之外,在世俗事務上面,或者說在佛教以外的外道行門,付出極多的時間來參雜涉獵,而不能安住於念佛之中。那這種情況之下,有一些淨土宗的祖師大德會認為說,這樣子難於決定往生,那怎麼乃至說想要品位提升呢?因此,在這種情況之下,淨土宗的祖師就會將沒有專注在念佛法門上用功的,想要求生淨土的修學方式,稱他說「那你這樣叫雜修」。

但 是,倘若說有人主張說,求生淨土的用功方法,是要以純稱名唸佛才叫專修;假如還有人說,想再進一步要聽經聞法,乃至說要修學六度波羅蜜諸種種福德 業、智慧業,他就會指責說:「你這樣就不是專修,你是雜修,那你就不能往生極樂淨土。」如果是這種情況之下的話,這個我們需要來釐清。因為呢,這是與實質 的因果相背離的,與經中 佛陀開示也不符合的。爲什麼呢?

因為稱名唸佛,它本身是 阿彌陀佛一個施設,一個方便,讓大家稱 阿彌陀佛的名,然後發願求生極樂世界。稱 阿彌陀佛的名,等於在讚歎 阿彌陀佛所成就的這個功德,那因為本身就有福德;同時你又信受經中 佛陀所說的,你這樣子求願自己願生極樂國,同時一心念佛,那也真的如實的學,如實的念,那你一定能往生,這只是一個方便門。但是這個部分,並不是 佛陀唯一的本願,說你只有念佛才能夠往生,而且說只有念佛,你才能夠上品上生。

我 們要知道,在經中 阿彌陀佛有這個九品來攝受有情。九品攝受有情,我們要知道,下品往生者,他甚至於都沒念過佛呢,還造作諸惡業,但是只要有因緣,經過善知識,有善知識的指 點,那他就有可能在捨報時候下品往生。那中品往生呢,他也是只是修學持佛戒,學佛戒而不犯戒律,或是孝養父母,只有這樣的善根,並沒有所謂種種念佛的功課,他仍然是可以中品往生。那至於上品往生呢,這個裏面就隨著說,要修學這個第一義諦了義正法,同時隨著他的修證而品位提升。那麼懂得修學第一義諦法的人都是菩薩,那這個菩薩怎麼可能在修學第一義諦法過程裏面,沒有去行六度呢?因為我們知道,修學第一義諦法主要是要實證,那麼要實證呢,就是前提要先修學般若;修學般若的前提呢,又要先經過這個植福調心的過程;植福調心就在作些什麼呢?就要布施,學戒學菩薩戒,修忍辱,要精進,要修這個靜慮,然後再進來修般若,乃至要斷我見。那這樣的過程,當然不是純粹念佛,那這樣的過程就有機會,讓他能夠實證這個第一義諦了義正法中的法界實相如來藏,那這個正是上品往生者上品上生,甚至於說上品上生者所含攝的。

那 假如說要來指責你沒有稱名唸佛,可是你卻是又是聽經聞法,又修學六度,那麼這樣子你是雜修,就不能夠往生西方極樂淨土,這樣就是跟因果相背離。因 為修學第一義諦法的因,而且實證,來植福,廣植福德,同時智慧又增長,那麼 阿彌陀佛怎麼可能不會攝受這樣的上根者呢?所以,從這個因果本身來講的話,就已經不符合了。

同時,經中佛陀也開示,開示說是不是一定要稱 阿彌陀佛的名,你才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其實不是!求生西方極樂淨土的念佛人,大部分是念 阿彌陀佛沒有錯。那你稱唸 阿彌陀佛,當然知道說,因為 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祂有這個二十四願或四十八願來攝受念佛人。可是,如果沒有唸 阿彌陀佛,你就不能求往生西方極樂了嗎?如果說我跟 釋迦牟尼佛比較相應,或是說我跟 觀世音菩薩比較相應,然後我念 釋迦牟尼佛,或者說我念 觀世音菩薩,就不能求生極樂世界了嗎?那就不是專修而是雜修了嗎?其實不是!因為我們來看有一段經文,佛陀這樣開示。這段經文中 佛說:

【阿難!若他國眾生發菩提心,雖不專念無量壽佛,亦非恒種眾多善根,隨己修行諸善功德,迴向彼佛願欲往生。此人臨命終時,無量壽佛即遣化身,與比丘衆前後圍繞。其所化佛光明相好與真無異,現其人前攝受導引,即隨化佛往生其國,得不退轉無上菩提。】(《大寶積經》卷十八)

這段經文裏面,已經很明白告訴我們說,佛陀這樣講,如果有這個極樂國以外的眾生,他發菩提心,當然最重要的一定是要發這個大乘菩提心;雖然說他不專念無量壽佛,無量壽佛指的就是 阿彌陀佛;那隨他自己所修行的這些種種善根功德,修行的諸多善根功德當然有很多,譬如說在正法中聽聞熏習了義正法,譬如說聽聞《法華經》,知道 佛陀來到人間的一大因緣是什麼,知道原來眾生皆有如來藏,所以非常歡喜,就助印《法華經》,或者是護持能夠真實解說《法華經》的善知識,或者說來護持弘揚正法的僧團;那這樣的情況之下,也不是專稱 阿彌陀佛,可是他所作的這些功德,卻是與 阿彌陀佛的本願相呼應的,能夠符合 阿彌陀佛祂攝受眾生,生到極樂世界去的。

因為生到極樂世界去,既然是九品來攝受,既然品位有差別,表示這裏面的內容是有差別的;就隨著行者所修的內容,隨著行者所植的福德,隨著行者所得的智慧差別來攝受,以這樣的各自的因緣差別來攝受,以這個九品來攝受。所以,如果說這個修學 釋迦牟尼佛在娑婆所遺的這個聖道法門,然後來修學聽聞甚至於護持,以這樣的善根功德,來迴向說我願意往生這個 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那這個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一定會遣這個化佛來接引他的。這個是佛陀告訴我們的。

同時,生到這個極樂世界以後,得不退轉於無上菩提,這也在告訴我們說,生到極樂世界去也是要進行修道的。也就是說,在這個人間你一樣是修聖道門;聖道門指的就是菩薩道,從開悟乃至進入真正的修學種智,然後乃至能夠進入初地,最後地地增上,那這個都是大乘的佛菩提,所以無上菩提呢,指的就是大乘佛菩提。所以,如果說你在這邊人間,已經是在這個內容修學了,那怎麼可能說你要發願往生到極樂世界而不能生呢?因為 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也是在教導生到極樂世界的這個菩薩們,要怎麼樣能夠在無上菩提上 面修學、上進,然後乃至實證,乃至植福,這些內容都一樣。只是說到極樂世界,有極樂世界的這個時節的修學,以及有極樂世界不同因緣的修學;那麼在人間的修 學方式,當然有在人間的種種境界的考驗,以及說在人間植福的因緣。或者說在人間因為有八苦,讓自己能夠發起精進心,能夠在人間的時候值遇善知識,而精進的 修學;乃至能夠快速的斷除我見,然後植福,最後能夠實證自己的如來藏,能夠發起大願心。那這樣的情況之下,你要求生極樂世界,那當然是一定可以如願的。

所以,這個部分,透過這一段經文我們可以知道,並不是說你一定要專念 阿彌陀佛,你才能夠往生極樂世界;也不是說,你是專稱 阿彌陀佛才叫作專修,你稱名稱 釋迦牟尼佛,或者說在娑婆學習 釋迦牟尼佛所留下來的正法,跟隨能夠解說正法的善知識學習佛菩提,這樣子就不是能夠求生極樂世界。這個絕對不是這個道理。所以,我們從經文裏面就知道,你要稱唸 釋迦牟尼佛,稱唸 觀世音菩薩,或者修學真實的了義正法,都是能夠迴向 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同時也能夠得到 阿彌陀佛的接引的。

那麼我們可以知道說,前面的道理一直告訴我們,不專念 阿彌陀佛,但是你能夠安住於大乘法……安住於大乘法的意思,前提就是你要發菩提心;發大乘菩提心,發的心就是讓自己要能夠實證法界實相,最後能夠成就佛道。而且最重要是什麼呢?最重要是讓自己能夠找到,真正能教導我們大乘佛法的善知識;假如說今天發了菩提心,可是卻沒有辦法找到能夠真正教導我們佛法的善知識,那麼這樣子就是很難真實進入正修行。就像 佛陀曾經說過的,如果在八難中的人,是很難真實的聽聞佛法,能夠進入修行的。所以,能夠安住大乘的前提,還是要真正找到,能夠如實教導我們什麼是大乘佛法、什麼是真實菩薩道、什麼是真正成佛法的 善知識。那麼在這個前提之下,經過善知識的教導,懂得修集我們怎麼樣來讓自己善根能夠成熟,讓自己能夠培植更多福德,讓自己能夠發起功德。發起功德就是要 能實證,在佛道裏面的實證,兩個重要的關鍵點,一個就是斷我見,一個就是實證法界實相。對於說其他的禪定的實證,在還沒有實證斷我見,或者是實證法界實相 之前,禪定的實證都是屬於世間法,它不是真正出世間的功德;因為在禪定的實證本身,還是在落於三界中的生死輪迴。所以說功德本身呢,就在真正於能夠解脫, 以能夠真實解脫為基礎,而說功德。所以,如果你能夠安住大乘,修集諸多福德善根功德,如果你嚮往 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那麼你迴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捨報臨命終時,一定能夠受到 阿彌陀佛的攝受,往生極樂國。

那修學大乘法的菩薩呢,佛陀在菩薩戒中,有這樣規範受戒的菩薩

「若佛子心背大乘常住經律,言非佛說,而受持二乘聲聞、外道惡見一切禁戒邪見經律者,犯輕垢罪。」(《梵網經》卷二)

這裏在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因為前面我們說的這個專修、雜修,是關於說求生淨土;求生淨土並非說,你只有稱名 阿彌陀佛才叫專修。怎麼樣你能夠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前提是什麼?第一個、當然最重要是,你要信受三寶,要知道 阿彌陀佛本身成佛,是經過菩薩道最後成佛的,它絕對不是小乘的法。那麼既然是菩薩道的法,自己要求生到極樂世界,當然最基本自己就要當菩薩嘛!因為你沒有要求中品往生當二乘人嘛!所以你一定是要發菩提心。那麼在學大乘法的情況之下,也有所謂專修跟雜修這一點,我們也來探討一下。也就是說,在學大乘法的前提,在菩薩戒中,佛陀曾經以輕垢戒的這個部分,來警戒菩薩說,如果你是已經受菩薩戒的菩薩,然後你的心卻背離大乘常住經律;所謂大乘的常住經律,指的就是如來藏的經律,講到如來藏的經律有關這些經典,都把它當作說是不是佛所說;那會去信受什麼呢?信受二乘的這個小乘的經律,同時去受持二乘的聲聞外道惡見、一些禁戒邪見。這樣的情況之下,對菩薩而言就變成雜修。雜修的部分就受到菩薩戒的規範,你就犯了輕垢戒。

爲什麼 佛陀要以這個輕垢戒,來規範菩薩呢?因為,對於這個大乘本身的經典裏面,如果說你自己認為你是菩薩,但是卻不信受有一個常住心如來藏,這個完全是違背佛法的根本理體;因為佛法之所以能夠屹立不搖,而沒有過失,不被外道所詆毀,是因為它有真實可證的法,確實存在,它的根本理體就是如來藏,祂是常住心。那麼如來藏有關的這些經律呢,所解說的部分,因為不同於世間本身的這個意識層次的思惟想像;所以呢,如果說自己否定了如來藏,然後又去信受二乘聲聞本身所講的五蘊十八界是無常生滅,無常苦空的,那麼以這個蘊處界法一切無常苦空為究竟;這樣子的話,就沒有機會實證法界實相,同時也不能護持正法,不能護持正法,讓正法的法脈永續流傳,那也不能讓其他想要求菩薩道實證的菩薩,能夠在這個法上得利益。因此,佛陀在這個輕垢戒裏面呢,特地的來規範菩薩

就是說當你受了菩薩戒以後,你發了菩提心安住於大乘以後,你不能背離這個如來藏有關的經律所說的內容,不能去信受二乘聲聞所寫下的論點,外道惡見所攝的一切禁戒邪見經律;那如果這樣的話,等於已經偏離菩薩道修學了;偏離菩薩道修學的話,對於佛子本身而言,等於法身慧命就毀損了。

所以說,如果有修學大乘法的佛弟子,不信受說如來藏是常住法,也不信受如來藏是真實不虛的法界實相心;卻把這個如來藏看作是外道神我的理論,認為說如來藏只是假名而說;主張說解說闡釋修證如來藏的經論,它是佛弟子自己篡編的,不是佛所說的;而不受持以如來藏為法界戒體的菩薩戒,反而來受持小乘純為五蘊解脫的聲聞戒。這是講什麼呢?講說自己聲稱自己是大乘的菩薩,然後卻是去以這個聲聞戒為主,而不承認菩薩戒裏面這個菩薩所應該遵守的這個法戒的內容。因為菩薩戒本身,它是以菩薩戒的戒體如來藏為根本來施設的,所以,佛陀在施設菩薩戒的時候有開有遮,絕對不是像這個聲聞解脫道,純粹是求一世五蘊本身的解脫來規範。所以,如果你今天說你是菩薩,或者說是出家菩薩,卻是不承認這個如來藏,然後主張聲聞戒才是究竟;那麼這個情況之下,那就是偏離了大乘法的修學,已經違犯了這個菩薩戒了。

所以我們說,在修學大乘法,也有這個所謂的專修的這個部分要去注意的。也就是說,修學大乘法,絕對不能偏離以如來藏為主的這個經論的精神。但是,因為法界實相祂需要實證,沒有實證的話就會誤會,而以為說這個法本身有矛盾;因此,修學大乘法,你一定要跟隨已經實證法界實相的這個菩薩來修學。那這樣的善知識,他才能夠如實的解說這些如來藏的 經論裏面真實內涵,能夠如實解說《金剛經》的內涵、《心經》的內涵,如實解說《楞嚴經》的內涵,如實解說《法華經》的內涵。那這樣的情況之下,佛弟子才不 會因為誤會 佛在經中所說的意思,而去信受外道所說的這些一切法空、不信因果、不信佛戒,這些惡見、常見、斷見不應該去修學的部分,而導致佛弟子的法身慧命受到毀損。

所以,菩薩們如果說有心要修學大乘佛法,一定要注意這一點。除了前面講到求生淨土的專修、雜修的道理以外呢,對這個修學大乘的部分,也是要認真的考慮你現在是否在專修大乘法;那麼專修大乘法就要注意到,你是否信受佛法的根本理體如來藏的這一些經論。那這個部分,我們就提醒大家這個是需要思考的。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就探討到這裏了。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