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三乘菩提之不共道(十二)
三乘菩提概說第96集~由 正偉法師開示:三乘菩提之不共道(十二)
三乘菩提概說影音連結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今天繼續收看我們「三乘菩提概說」的節目。我們今天將繼續下面的課程內容,我們還是要再繼續探討三乘菩提的境界差別。
今天,我們也就是要從行淨的不同來開始說明,也就是從三乘菩提境界差別中行淨的不同來開始說明。也就是說,在三乘菩提的異同之中,我們要來比較二乘菩提與大乘菩提在實證境界上面的差別,今天我們要從所行清淨的不同來說明。
我們先舉一段 佛陀在經典上面的開示,我們看 佛陀在《菩薩優婆塞戒經》當中,有這樣子的開示內容:
「淨有二種:一者智淨、二者行淨。聲聞緣覺雖有淨智,行不清淨;如來世尊智行俱淨,是故名佛。」(《菩薩優婆塞戒經》卷一)
我們從這裏所舉的經文中,從經文所說的內涵來看,我們知道大乘菩提與二乘菩提是有差別的。配合前面的課程來算,這是說第四種的差別,二乘菩提與大乘菩提的境界差別的不同,是從行淨的角度上面來說當中的差別,就是我們今天的課程要說明的。
就如同上幾節課所述說的,二乘菩提裏面二乘聲聞緣覺聖者,他們實證二乘菩提所發起的解脫智慧,對於外道以及凡夫來說,那是非常清淨的,但是,從解脫道的實證角度來說,二乘聲聞緣覺聖人的智慧是非常的清淨;如果說要從成佛之道比較嚴格的角度來說,二乘聲聞緣覺聖人,他們的智慧仍然是不夠究竟清淨,這樣相較之下,佛陀的佛菩提智才是更為清淨無染的。但是,只有修學菩薩道的菩薩們, 他們這樣精勤的修習成佛之道,因此而到達了究竟佛地果位的時候,祂們的身行、口行、意行,才能究竟清淨無染。然而,二乘聲聞緣覺聖人,他們因為習氣種子並 沒有斷盡,所以仍有許多的習氣種子隨眠存在,他們因此也只能維持自己身行的清淨,以及口行的清淨而已;然而這樣實證解脫的二乘聲聞緣覺聖人,他們對於意 行,則是無法達到絕對的清淨。所以說,對於二乘聲聞緣覺聖人來說,他們的習氣種子仍然會繼續不斷地出現啊!
例如我們舉經教來看,我們看《大智度論》卷四十二〈集散品〉,龍樹菩薩有舉出大迦葉尊者在聽聞天樂以後,而自然起舞的這個例子。從這個例子我們就知道,二乘人還有習氣。我們看經論是怎麼說的。《大智度論》中是這樣說的:
【問曰:聲聞、辟支佛,一切法不受故漏盡。此中云何說「不受三昧,不與二乘共」?答曰:彼雖有不受三昧,無有廣大之用,不利不深,亦不堅固。
復次,聲聞、辟支佛漏盡時,得諸法不受。菩薩久來知一切法不受,皆如無餘涅槃,畢竟空,是故說「不與二乘共」。
復次,二乘有習氣,有礙有障故,雖有無受三昧,不清淨。如摩訶迦葉聞菩薩伎樂,於坐處不能自安。諸菩薩問言:「汝頭陀第一,何故欲起似舞?」迦葉答言:「我於人天五欲中永離不動。此是大菩薩福德業因緣變化力,我未能忍!如須彌山王,四面風起,皆能堪忍;若隨嵐風至,不能自安。」聲聞、辟支佛習氣,於菩薩為煩惱。
復次,此無受三昧,惟佛遍知。菩薩求佛道故,雖不能遍,而勝於二乘,以是故說「不與二乘共」。】(《大智度論》卷四十二)
我們稍微說明詮釋一下這段論文的意思。
有人問說:二乘聲聞、辟支佛聖者,他們對於三界愛的一切法不受後有,因此之故而說其為漏 盡,也就是諸煩惱漏失已經淨盡了;但是又說「不受三昧,不與 二乘共」,這當中的內涵是什麼道理呢?論主就這樣回答說:這些二乘聲聞、辟支佛聖者,他們雖然已經實證解脫而可以出離三界了,因此,他們在解脫道的實證上 面是有不受三昧,他們可以不受後有的流轉生死,是可以離開生死輪迴的;雖然二乘聲聞、辟支佛聖者,他們可以有這樣不受三昧的功德,但是,他們不受三昧卻是 沒有廣大之用啊!他們的不受三昧乃是不猛利,也不深妙,同時,他們的不受三昧也是不堅固的。
從另外一個層面來說,二乘聲聞、辟支佛聖者,當他們實證解脫而漏盡的時候,他們已經證得三界愛諸法永斷的功德,因此而不受後有;但是他們捨壽後就入了無餘涅槃,對於廣大眾生來說,並沒有大利益,沒有大作用啊!反過來觀察,菩薩行者卻不然。菩薩在入地的時候,就已經性障永伏如阿羅漢了,這樣的菩薩摩訶薩,他們早就已經可以實證解脫果的極果,也就是阿羅漢果,也就是早已經可以斷盡思惑而當世入無餘涅槃;但是,菩薩卻是發起廣大的悲心,發起廣大的願力。這些菩薩摩訶薩,他們從久遠以來就已經證知一切法,一切法不受的解脫果,他們老早就已經性障永伏如阿羅漢一般了,他們皆已如實證無餘涅槃的二乘聲聞辟支佛聖者的解脫德啊!因此,他們現觀三界法乃是畢竟空寂,同時他們也可以現觀,一切法都是第八識空性心如來藏所生顯;這是不共二乘的大乘勝妙的解脫德,因此之故而說「不與二乘共」。
好!我們再從另外一個層面來說,二乘聲聞、辟支佛聖者,他們雖然已經實證了解脫果,因此 具有不受三昧的解脫功德;但是,二乘聲聞、辟支佛聖者,他們 仍然有三界愛的習氣種子尚未斷除啊!這對於成就佛道來說,乃是有礙有障的緣故。雖然他們具有二乘解脫道的無受三昧受用,這樣的來說他們是具有二乘的解脫功 德,這是從解脫道的角度來說;但是從整個成佛之道的大乘佛菩提道來說呢,這樣的無受三昧還是不夠的清淨,沒有究竟清淨。
舉例來說,例如聲聞十大弟子中的頭陀第一、苦行第一的大迦葉尊者,也就是摩訶迦葉尊者。這位三明六通的俱解脫大阿羅漢,他對於二乘解脫德的實證已經達到了究竟;但是,大迦葉尊者聽聞天界菩薩演奏伎樂供養 佛陀的時候,卻無法安處於座位上,因為他的習氣種子還沒有斷盡的緣故。因此,大迦葉尊者與其他同類的聲聞聖者們,他們卻於所坐之處不能自安,他們因爲習氣種子現行的緣故而想要翩翩起舞。因此,這些菩薩卻問大迦葉尊者說:「你是已經實證解脫的三明六通大阿羅漢,乃是 佛陀座下頭陀第一的尊者,那到底是什麼緣故,你卻無法安坐在座位上呢?而想要翩翩起舞呢?」大迦葉尊者就回答這些菩薩們說:「我是實證阿羅漢的解脫果,是可以對於人天五欲之中是可以永離不動的;但是,現在的境界是大菩薩福德業因緣變化力,因為我的習氣種子還沒有斷盡,因此我還不能安忍這樣的境界。就如同須彌山王,如果四面大風吹起的時候,這個須彌山王皆能堪忍;但是,如果是隨著嵐風而至的話,那就不能自安了。」
由此可以知道,二乘聲聞、辟支佛聖者,他們的習氣種子是還沒有斷盡,對於一心唯求解脫三界生死的二乘聲聞緣覺聖者他們來說,他們並沒有斷除這個部分的習氣種子。但是,習氣種子的部分,這對於菩薩道的行者來說,卻是必須要斷除的部分;也就是煩惱障所攝三界愛的習氣種子,乃是第二阿僧祇劫的菩薩摩訶薩們,他們所要斷除的煩惱種類之一。
因此,因為這個道理而我們說,這樣的大乘佛菩提道的無受三昧,乃是非常超勝於二乘聖者的,這個大乘的無受三昧,是不與二乘共的,這樣的無受三昧的智慧內涵,只有佛陀能夠遍知啊!大乘菩薩在行成佛之道的過程當中,乃是有少分或者多分的斷除與實證,到了佛地就是滿分的實證。雖然菩薩們還不能如佛陀一樣的能夠普遍證知,然而菩薩摩訶薩們,這樣的智慧以及解脫的功德,卻是超勝於二乘聲聞緣覺聖者的功德,因為這樣的緣故,所以說「不與二乘共」。
所以,二乘聲聞緣覺聖者,他們的心行是無法清淨的,就是因為習氣種子還存在的緣故,所以無法達到絕對的清淨無染。但是,行大乘菩薩道的菩薩們,他們在入地以後,就可以一分一分的開始斷除習氣種子了;乃至到了究竟成佛的如來世尊的果位,祂二障的習氣種子以及隨眠則是全部斷盡乾淨,因此,佛陀世尊是絕對究竟的清淨。
因此,從這裏的經論文我們可以知道說,聲聞緣覺雖有淨智,可是行不清淨;然而,如來世尊則永遠不會有任何一念不清淨的心行出現,所以說如來世尊不僅是智慧清淨而已,祂的身口意行也都是究竟清淨的。因為如來世尊祂是智行二者全部俱淨,所以才可以稱之為佛。然而,二乘阿羅漢辟支佛聖者,他們無法稱為佛陀。
所以,我們從 佛陀開示這一段經文的開示,我們可以知道這個意思是說,要說清淨大約是可以分成二種:第一種的清淨乃是智慧上的清淨;第二種的清淨乃是所行的清淨。二乘聲 聞緣覺聖者,他們的智慧只能在廣義上面來說是清淨的,這是與外道凡夫來比較說,他們的智慧是清淨的;如果要從更嚴格而且狹義的角度來說的話,其實二乘聲聞 緣覺聖人,他們的智慧仍然不是究竟清淨的,只有佛陀的智慧才算是究竟清淨啊!這個意思就是說,在智慧的清淨上面來說,如果是以狹義的標準而說的話,那是只 有佛陀的智慧才算是真實究竟的清淨;二乘聲聞緣覺聖人的智慧,他們其實並不是究竟的清淨。
為什麼說二乘聲聞緣覺聖人他們不是真實究竟的清淨呢?因為,二乘聲聞緣覺聖人的智慧,他 們也只能知道世俗諦的真理,這對於世俗人以及外道凡夫來說, 那這個解脫慧是很清淨的;但是,對於整個成佛之道所要實證的智慧來說,還是不夠,還是不夠究竟圓滿。也就是說,二乘聲聞緣覺聖人,他們只能在五陰十八界上 面來現觀驗證;二乘聖者他們這樣的現觀驗證之後,所以他們可以心得決定地認知,蘊處界乃是虛妄不實。然而,他們所現觀的蘊處界諸法,全部都是三界世俗法所 含攝;因此,從這裏現觀實證而得到的智慧,也只是對於三界蘊處界的解脫智慧而已。二乘聲聞緣覺聖人他們所實證的智慧,並沒有涉及到實相法界的現觀智慧,他 們也只能現觀現象界諸法而已;他們現觀現象界諸法是緣起性空,全部都是無常、苦、空、無我,因此而斷除了我見我執,而實證了解脫三界的智慧。但是,這樣不 共外道凡夫的智慧,乃是二乘聲聞緣覺聖人所實證的;但是,這個二乘聲聞緣覺聖人他們的智慧與凡夫外道來比,那是非常的清淨的解脫智慧。但是,從大乘佛菩提道來說,這樣智慧是不夠究竟清淨,還不夠究竟。因為,他們的智慧仍有許多的無明存在,對於實相法界仍然不知;而且,他們對於習氣種子的正理,仍然無法了知,同樣更無法斷除。
這也就是說,因為二乘聖人的智慧也只能知道世俗諦,只能認知五陰十八界的虛妄不實,這樣的二乘解脫智慧的實證,是得以出離三界分段生死輪迴的;這樣可以出離三界輪轉的解脫智慧,對於凡夫外道來說是非常清淨;但是從整個佛菩提道,大乘佛菩道來說,那只是一個小部分的內容,對於整個大乘佛菩提道所知、所應知、應斷、應證、應修的智慧卻是不夠的,是不足的。因此而說,二乘聲聞緣覺聖人的智慧,仍然不夠究竟清淨。
我們知道,二乘聲聞緣覺聖人他們所證的解脫智慧,是現觀五陰十八界的虛妄不實;然而五陰 十八界都是三界世俗法,他們只能現觀世俗法的現象界,並不涉 及實相法界的智慧。因為二乘聲聞緣覺聖人,這樣出離三界分段生死的解脫智慧,也仍然不知實相法界的智慧,對於實相法界他們是沒有實證,所以才說二乘的智慧 只能在廣義上面來說是清淨的。如果要從狹義的角度而論,其實二乘聖人他們的智慧仍然不是完全究竟清淨的。所以,只有佛陀才是究竟清淨的智慧呀!
二乘聲聞緣覺聖人,他們仍然無法了知實相法界的內涵到底有哪些內容,當然對於更為深入的大乘菩薩的深妙實相智慧,二乘聲聞緣覺聖人他們更是無法思議的;那更不用說對於諸地菩薩無 生法忍的智慧,乃至諸佛一切種智的智慧功德,二乘聖人全然不知。所以,二乘聲聞緣覺聖人的智慧,只能在廣義上面來說它是清淨的;如果從狹義的界定來說,或 者從究竟的角度來界定的話,二乘聲聞緣覺聖人他們的智慧其實仍然不清淨。這是第一個層面來說,二乘聖人雖然有少分的智淨,其實嚴格來說,還是智淨不足,智 淨不究竟。
我們知道這段經文的意思是說,二乘聲聞緣覺聖人雖然有廣義的智淨,但是他們卻無法稱為佛陀;因為從另外一個條件來說,他們仍然沒有究竟行淨。如果要說具足二種清淨,也就是身口意行的究竟清淨,以及智慧的究竟清淨,當然只有佛地的佛陀——無上正等正覺, 才是究竟的清淨啊!因為二乘聲聞緣覺聖人,他們的習氣種子並沒有斷盡,我們之前的課程已經舉出很多;所以,二乘聖人仍然有許多的習氣種子隨眠存在,因此身 口意行裏面,只能夠維持著身行清淨、口行清淨而已,他們的意行是無法絕對清淨的。所以,他們的習氣種子是仍然會繼續出現,不像佛陀已經斷盡一切的習氣種 子。
因此,我們從這段經文的內容是說,聲聞緣覺雖然有廣義的淨智,可是他們的行卻不清淨;因為二乘聲聞緣覺聖人,他們的心行不一定是清淨的,這個習氣種子還會存在,所以心行仍然不清淨。然而,行大乘佛菩提道究竟的如來世尊,則是永遠不會有任何一念的不清淨心行出現。所以說,如來世尊的智慧清淨,身口意行也都清淨,這樣的智淨行淨,而且兩者俱淨,所以才可以稱為佛陀啊!
因此,我們今天所討論的內容當中,從今天的節目內容來說明,大家就可以知道,三乘菩提的境界差別當中,二乘菩提的 實證完成以後,如同像阿羅漢辟支佛緣覺等等這些二乘聖者,他們雖然在解脫智慧來廣義說是清淨無染,但是從整個成佛之道的嚴格狹義的定義來說,這些二乘聖人 仍然不夠清淨;而且二乘聲聞緣覺聖者,他們還有行不清淨。只有究竟佛道的佛陀世尊才是智慧清淨、所行清淨,這不是從廣義或狹義來說,而是全部都究竟圓滿。 因此,大乘佛菩提的究竟清淨,就是成就佛道,這才是圓滿的智行清淨。
今天我們節目到這裏。謝謝大家的收看!
阿彌陀佛!
上一篇:(轉載)三乘菩提之不共道(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