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11 16:36:38菩提

(轉載)應修一切種智(上)─三乘菩提概說第57集

引用出處: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6/57

三乘菩提概說第57集~~由 正圜老師開示:應修一切種智(上)
三乘菩提概說影音連結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的電視弘法節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概說」,內容主要是細說三乘菩提的內涵與三乘菩提之差異,以提供初機學佛人基本的佛法知見。

在前面幾集中我們談過了佛菩提道的階段差別,將成佛之道分為遠波羅蜜多、近波羅蜜多和大波羅蜜多等三個階段;也說明整個成佛之道都是以第八識如來藏為根本,菩薩必須具足般若總相智、別相智以及一切種智之後,才能次第圓成佛菩提果,成就圓滿波羅蜜多之修證。

今天我們要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為各位介紹菩薩「應修一切種智」單元,歡迎您繼續收看。

大乘佛子在破參明心時,找到自己無始來的本來面目如來藏,般若正觀現在前,能親自現前領受如來藏的體性,親見自心真如之理體,也就是如來藏的本來性、自性性、清淨性和涅槃性;這種能夠親見自身真如無為性之總相體性,就稱為般若總相智。菩薩在破參明心獲得總相智以後,繼續跟隨真善知識修學般若系列的一切經典,也就是從種種不同的方向、種種不同的層面,來探究這個實相心與一切法彼此之間的關係;這都是屬於般若別相智所含攝,在別相智圓滿以後,應該繼續熏修一切種智。所謂「一切種智」就是指第八識如來藏所蘊藏的一切種子,了知如來藏所含藏一切種子的智慧,就叫作一切種智。修學一切種智而還沒有圓滿者,譬如初地到等覺菩薩所修就稱之為「道種智」。簡單的說,一切種智就是指「一切種子之智慧」。

種子又叫作界,也叫作功能差別。如來藏中所含藏的一切種子,具有三種能變之功德,能夠變現五陰世間以及能夠輾轉出生萬法來。這三種能變識,就是大乘唯識經典中所說的「心、意、識」。這心、意、識為什麼稱為能變呢?那是因為「第八識心」祂可以變現出種種法來,不僅可以出生祂自己的功能差別,也可以變現出眾生的五蘊、十八界以及六塵萬法,所以稱為「第一能變識」。第二能變識是指「意根」,也就是末那識,祂能變生識的種種執著,因此而有貪、瞋、癡、慢、疑等染污體性出現;也因此而導致有情眾生的第八識共同變現出山河大地世間,而使有情眾生得以在其中受種種之苦樂果報。第三能變識就是指「意識心」,祂能讓有情產生對六塵境界的種種分別,並且能夠變現出種種的世間法來。

接下來,我們就進一步來說明這三種能變識的功德:

首先說明第一能變識,第一能變識就是指第八識,梵語稱為「阿賴耶識」,在天竺譯為「無沒」,也就是指不會消失之識;在中國則翻譯為「藏識」,意思是說祂能夠「攝藏一切種子」,生起萬法,是一切有情生命的本源,也是眾生生命的實相,所以稱為「藏識」。這個第八阿賴耶識具有「能藏、所藏、我愛執藏」的意涵存在。

所謂「能藏」的意思是說,這個第八識能夠貯藏萬法種子,生起世間萬法,因此第八識是能藏,種子是所藏。而「所藏」的意思,則是指種子在生起現行時,會受到能熏的七轉識雜染法的熏習,受熏之後的新種子仍然會回藏於第八識心中;這個時候新種子是能藏,而第八識則是種子所藏之處。而「我愛執藏」的意思是說,第七識妄執第八識見分為我,對於自我的虛妄生起種種的貪愛、執著不捨,因此就稱為我愛執藏;這個時候第七識是能執,第八識則是所執。

佛世尊於三藏十二部經中,廣說這第八識有種種不同的名稱,都是因為這第八識有種種不同的能變性而施設建立。接下來,我們就以第八識最主要的三種名稱,來說明祂的能變功德:

第一叫作「阿賴耶識」,這是指有學位之三乘聖人以及一切凡夫異生的真實心。雖然離開能所分別,但卻仍然具有能藏、所藏、我愛執藏的體性,能夠攝藏一切雜染法而不會喪失,仍然含藏著能夠引生分段生死之有漏法種,也就是仍然具有阿賴耶性存在,所以稱為阿賴耶識。

第二叫作「異熟識」,這是指凡夫異生、阿羅漢、辟支佛以及一切菩薩,不論分段生死已經斷除或者尚未斷除,都還有善、不善業的異熟種子存在,能夠引生未來世的異熟果報。因此,二乘無學聖人雖然斷了分段生死,但卻仍然不離變易生死;他們因為害怕分段生死的痛苦,所以在捨報時就取無餘涅槃。而菩薩阿羅漢或八地以上的菩薩摩訶薩,雖然斷了分段生死卻不畏分段生死,以廣大之慈悲願行而受後有;雖然示現有分段生死,然而實際上卻唯有變易生死。由於他們的真實心中還有能引生死異熟果報的種子存在,所以稱為異熟識。第八識之所以有異熟的體性存在,正是第一能變識的功德所成,因此這個異熟識的名稱函蓋範圍就極為廣泛。

第三叫作「無垢識」,這是指佛子在歷經資糧、加行、見道(通達)、修道、究竟等五位三大無量數劫的修行以後,而使凡夫地真實心中的一切有漏法種,轉變為清淨的無漏法種,這個第八識就 成為無上清淨諸無漏法之所依止,名之為無垢識真如。譬如禪宗中土諸祖所悟的真心就是指阿賴耶識,方便說為真如;又譬如西天大迦葉尊者,乃至達摩祖師等諸聲 聞阿羅漢迴小向大以後,修學禪宗的般若禪而得開悟,乃是悟得異熟識,也方便說為真如;那是因為此時「大圓鏡智」以及「成所作智」等佛地功德,還沒有現前的 緣故。

各位菩薩,綜合以上所說我們可以知道:一切有情眾生都有第八識,因為有分段生死之染污種子和所造業種,以及所含藏的前七識種子,具有集藏分段生死之集藏性存在,所以稱這第八識為阿賴耶識。這個第八阿賴耶識,祂是本來具足,不是修行造作而得;祂遠離能所分別,本性清淨而有染污種子,藉著身根及覺知心才能生起現行,必須經由修行轉變清淨而生起般若實相之智慧。

假使修行者在聞受聲聞解脫道之後而得以見道,以及其後能夠繼續努力修道斷除思惑,不再有阿賴耶性,也就是不再有集藏分段生死種子的集藏性存在時,就成為阿羅漢;這時第八識改名為「第九識」—異熟識,也稱為「菴摩羅識」,其實仍然是第八識,唯改其名不改其體。

如果阿羅漢們隨後聞佛說大菩提成佛之道,能夠心生歡喜而迴小向大,進修佛菩提道, 經由明心的七住位證得般若總相智,進修般若經所說之般若別相智;復又能不起自滿之心,繼續進修諸地所修之一切種智,而生起無生法忍進入初地,能斷盡思惑而 不斷之,留一分思惑以潤未來世受生,向諸地進修;從此以後,開始進斷分段生死的習氣種子,並進修無生法忍之一切種智,地地增上。一直到初地滿心位時,能夠 取證慧解脫果而不取證,到三地滿心時能證滅盡定之俱解脫果而不證之;初地三地菩薩捨壽時,能夠取證無餘涅槃而不取之;次第進修唯識種智而至六地,必定取證滅盡定而仍不入無餘涅槃;繼續進修七地之念念入滅盡定,八地之於色變現自在,於解脫道無功用行,以及由佛所授之引發如來無量妙智三昧等,漸至等覺位中;又於百劫中隨處捨身受生,布施頭目、腦髓、身軀、手足等,如是以百劫之無量內財而修相好,才能在最後身菩薩位時,具足成佛時所需之廣大福徳資糧。福徳具足以後,在因緣成熟時降生人間,出家修行,斷盡所留最後一分煩惱障習氣種子,斷盡最後一分極微細所知障隨眠,成究竟佛道。此時之第八識改名為第十識,稱為「無垢識」,又叫作「果地真如」。

如是進修而成就佛道,就名為佛菩提道,也稱為「大菩提道」,這是因為不同於二乘菩提所修之解脫道的緣故。如是進修,漸漸轉易第八識之內涵,使第八識之阿賴耶性及異熟性能夠斷除淨盡,成為無垢識真如;這都是由於第一能變識,有這種大功德力所致。如果沒有阿賴耶識之初能變性,就沒有宇宙一切現象與萬法之現起,也沒有三乘一切法門之修行,乃至世間一切有漏有為法之修證,也都無法成就。

以上略說第一能變識。接下來,我們繼續來介紹第二能變識:

第二能變識是指第七識—意根,又稱為末那識。意根乃是十八界法所攝,歸屬於六根之中。六 根之前五根是眼、耳、鼻、舌、身根,是有色根,屬於色法;而 意根則是無色根,乃是心法,非是色法。阿含諸經中說之為「意」,第三轉法輪唯識諸經中說為「意、末那、遍計執識」,祂是意識之俱有依。末那識處處作主,恆 內執阿賴耶識為自內我,也執意識覺知心為我,復執五根五識為我,祂恆欲了別三界諸法,普遍計度,執為真實,所以名為「遍計所執識」;因此而說意根與我見、 我慢、我愛、我癡等四煩惱恆共相隨,乃至眠熟無夢時,亦不暫捨這四種煩惱以及內外執著;一直要到菩薩七住位真見道不退轉之後,才能漸漸捨離這四種煩惱以及祂的執著性。

這個第七識不知道自己虛妄,普遍計度一切三界諸法為我、為我所,無始來覆障真如不執我、 不作主、不起慢、不貪五塵等清淨體性;一切有情之所以有貪、 瞋、癡、慢等境界,都是這個處處作主之心所變現,所以說末那識意根是一切無明之根源。又因為這個末那識恆常不斷地審察度量、處處作主、時時作主,因此成凡 成聖悉憑末那識之「人我執」與「法我執」斷與不斷而有差別。

由於意根從無始劫以來一直恆審思量的緣故,所以產生了普遍計度執著的體性,也因為這種執 著性,使得眾生不斷地輪迴三界生死。然而祂的這種執著性是從 哪裡來的呢?是由無量世以來,被意識錯誤的教導熏習而來。熏習越久,意根的執著性就越強,所以意根是一個「習慣性」比重很大的執著心。由於意根種子從如來藏中不斷地流注而出,無始劫以來未曾剎那間斷(不像「意識覺知心」在眠熟、悶絶、正死位、入無想定、入滅盡定時會斷滅消失),於一切時中恆時不斷地審度一切法塵,而處處作主、時時作主,不斷地指揮六識造作種種善惡業,所以說末那識恆審思量一切法。

從另外一方面來說,意根末那識恆與相分相應,無有中斷時,白天清醒位時,恆藉內相分而與 外相分相應,眠時夢中俱與外內相分相應,眠時無夢則藉內相分 與外相分相應,無始劫來恆常運轉,未曾有一剎那間斷,所以說此心恆、審、思、量。若無此心,一切人不能於睡眠中醒覺,一切修行者也不能於無心定中出定;乃 至一切有情雖能分別覺知,而悉不能造作一切事業,都將像植物人一樣,雖然能夠覺知痛癢,但不能自行的搔撫,也沒有辦法向別人表示意思請求協助處理。所以說 必須有意根剎那剎那作主思量,才能有有情的一切行為產生。

這個意根雖然無始劫以來恆審思量一切法,而不曾剎那間斷,但是祂卻是可以滅除的。譬如二乘無學聖人斷了意根的自我執著以後,捨壽時便可以斷除意根之自己而入無餘涅槃,這個意根就永不復現,無有再生起運作之時;因此,意根是沒有常住不壞之自體性者。

從另一個層面來說,意根末那識唯有第八阿賴耶識為其俱有依,不像意識等六心需有其他的俱有依,一定得依五根方能生起;因此,人在死亡以後,意根種子仍得從如來藏中流注而出,使意根繼續現行而導致「中陰身」之從如來藏中 出生。中陰身出生以後又有見聞覺知,死後依靠家人飲食祭拜的香氣,可以維持中陰身的力氣;這個中陰身到第六天開始衰弱,第七天時壞掉,覺知心再度無法現行 運作;如是一七乃至七七,意根為了繼續擁有見聞覺知心,於是在中陰階段,由意識分別、觀察、選擇,再由意根決定去投胎。下一世出生的時候,雖然是同一個意 根,但卻是另一個全新的意識覺知心,因此根本記不得往世的事情,只知道要保持見聞知覺性來供自己所用;祂的分別性很差,但卻是相續不斷的。

這個意根的運作非常的細膩,即使在正死位、悶絕、眠熟、滅盡定、無想定位中覺知心滅了, 祂還是繼續不斷地在運作著。這個部分都必須靠行者在悟後,一 步一步的去親自體驗祂。末那識意根,雖然本身辦不了大事,可是祂卻很厲害,祂遍緣一切法(無有一法不緣);解脫道的修證要靠祂,祂若不肯自己滅了來成就無 餘涅槃,誰也奈何不了祂;修學佛菩提道而成佛,也同樣時時刻刻都離不開祂;乃至將來利樂無量有情,成就佛地廣大無邊的功德時,也得要看祂。修行愈到最後的階段,和意根的關係就愈密切,所以值得我們好好深入的去證解祂。

各位菩薩,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就說到這裡。

非常謝謝您的收看!祝福您:色身康泰,學法無礙,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