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念佛法門第68集:果地實相念佛(六)
第六十八集 果地實相念佛(六)
正偉老師 主講
各位電視機前的觀眾們!
阿彌陀佛!
今天我們繼續接著上一次的課程。上一次我們說到了,具足的這一個上品上生,他不但要能夠證得了真如、如來藏,並且要能夠親見佛性,真如是體,佛性是用,到了這個地步才能夠叫作具足的實相念佛。念佛人到了這個境界以後,他重新再來閱讀念佛圓通章,他的所知所見又是另一番境界,和以前不相同。這個部分 平實導師在書裏面已經寫得很清楚了。就好比說,真如是體,佛性是用,真如如果是燈的話,佛性就是那個光。自古以來能夠同時具備明心又見性的人可以說少之又少,號稱自己已經見性的人,大部分是所見非真,這個部分又是唯證乃知的東西,所以請有興趣的菩薩們仔細的閱讀正覺講堂相關的書籍,當然如果能親自來講堂修學,這是最好最妙的。
接下來我們就進入第197頁:
【佛子進入實相念佛的境界之後,再來重新閱讀念佛圓通章的原典,就會發現到《楞嚴經》它是「理事權實」,圓滿分明。更能夠判別念佛圓通法門它不是持名念佛的法門,而是無相念佛的法門,叫作憶佛念佛、憶想念佛。現在我們就以念佛圓通章所屬的經典的這個全名,配合這一部經的大意來說明,就能夠很容易的瞭解到親證實相念佛的這一些菩薩們的一些見地。
念佛圓通法門它是源自於密教部的《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先就經名分析如下:
第一、「大」:一切有情眾生的心性,豎窮三際、橫遍十方,這就叫作大。因為過去無量無邊,未來無量無邊;現在的心性也是無量無邊,所以豎窮三際、橫遍十方,叫作大。
第二、「佛」:佛是真如顯現出來的靈明覺了,所以佛是報身、應身、化身。真如不是佛,祂只是為了方便的一個施設法而已,施設一個名稱叫作「法身佛」,這個才是真實的佛。但對於一般的眾生而言,所說的佛就是「報身佛」,就是「應化身佛」。
第三、「頂」:頂是說當體不可得。因為如果可得,就必定可見,所以十方三世諸佛三十二大人相裏面,有一個相叫作不見頂相。為什麼不見頂呢?因為當體不可得的緣故。真如之中沒有頂,也沒有相,沒有東西南北,沒有處所,所以要怎麼說祂有一個什麼頂呢?當體不可得就叫作頂。「大佛頂」指的就是真如,「大佛頂心」就是指的本來面目,又叫作本地風光,又叫作「菩提涅槃」。祂無形無相,祂不可見,因為真如是世間與出世間最無上最高的法,所以叫作大佛頂。因此,大佛頂就是指真如。
第四、「如來」:《楞嚴經》所說的如來有三種,第一種如來呢,「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不動周圓,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死、生,了無所得。」(《楞嚴經》卷二)這個就是法身如來,就是真如。第二種如來是說「明極即如來」,也就是如來的報身。具有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種隨形好,靈明覺了至於究竟,這是報身如來。那麼第三種如來呢,是「自覺已圓,能覺他者,如來應世」,這就是應化身的如來。譬如說兩千五百多年前,在印度迦毗羅衛國釋種皇宮裏面出生為悉達多太子,然後八相成道轉法輪,這就是如來應世。因應世間眾生因緣的成熟而降臨在這個世間,自覺圓滿又能夠覺悟有情眾生,這就叫應身如來,這是《楞嚴經》裏面所說的第三種如來。至於我們如果平常感應到,或者在夢中、在定中所見到的如來,這個是化身如來。
第五、「密因」:密因有兩個解釋,第一種解釋:《楞嚴經》裏面說:「無生滅性,為因地心,然後圓成,果地修證。」(《楞嚴經合論》卷四)這裏指的因地心呢,就是指真如、真心。如果以有生滅的、能覺的這個心,當作是真如的話,那這樣的一個心祂就不可能是將來的果地、佛地的因地心。因此經上說,「因地不真,果招紆曲」,指的就是說這個因地心發心不真實的話,以生滅的、能知能覺的這個心想要發心成佛,因為發心的時候,這個心就已經是不真實了,所以要成就果地的無上正等正覺,就會很紆曲。意思是說,要不斷的輪迴多生多世,不斷的再去探索探究。我們必須要以無生滅的那個真如來作為我們的因地心,來圓成果地的修證。因為這個因地心,是外道、凡夫所不能知的,所以叫作密因。密因的第二種解釋:佛子開悟心性,親見自性彌陀之後,還要再藉著四禪八定、首楞嚴定等等這些無量百千三昧,作為事修的手段和工具,而不是以四禪八定裏面所出生的這一些神通、境界、樂受作為目的,這一種知見和修學四禪八定、首楞嚴定、無量百千三昧的這個修證境界,都是奠基於真如為根本而修行的,這個也是凡夫、外道所不能知的,所以叫作密因。
第六、「了義」:所謂的了義《楞嚴經》上說,「應當審觀因地發心,與果地覺,為同為異?」(《楞嚴經》卷四)因此一個人修得念佛三昧,親見自性彌陀的時候,應當要很詳細的去加以審查、觀察,我現在親見自性彌陀的這個真如心,跟我以後究竟成佛的那個心是不是同一個?如果不是的話,那就不叫作了義。那如果現在我所親證的這個自性彌陀、所護持的這個真心,跟以後究竟成佛的那個真心,是同一個,那就是了義。既然這一部經所講的是了義的法,因此念佛圓通的修行法門就必然是了義之法。所以我們用持名念佛這個方便,來接引佛子進入這個法門,但不可以就把念佛圓通解釋為持名念佛的法門,因為念佛圓通法門是了義法門,不是方便法門。
第七、「諸菩薩」:諸菩薩是指一切已經覺悟了,而來自度度他的有情眾生。所以《楞嚴經》所說的諸菩薩,就是指已經親見自性彌陀的人,乃至親見自性彌陀及其他五道的眾生。
第八、「萬行」:所謂的萬行,是藉著事修來圓成果地覺,也就是無上正等正覺。在《楞嚴經》裏面說:「汝今已得須陀洹果,已滅三界眾生世間見所斷惑。然猶未知根中積生無始虛習,彼習要因修所斷得。」(《楞嚴經》卷四)那就是說,佛陀告訴阿難尊者,你現在已經證得了初果,已經斷了世間三縛結的見惑,可是仍然不知道六根之中,累積著有過去無量生的這一些虛妄的習性,這一些習性要從事修上面來斷,才能夠達到果地的無上正等正覺。事修就是指四禪八定、首楞嚴定這一些無量百千的三昧。
《楞嚴經》一開始是講修證二十五種圓通法門所應該知道的關於真如佛性的知見,然後再由二十五位菩薩說明祂們各自證得圓通境界的二十五種法門,這個就是「理則頓悟,乘悟併銷」,接下來就講事修的各種三摩地,包括了四禪八定以及證入五蘊空的境界,這個就是「事非頓除,因次第盡」。在事修方面就講「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開示了這些原則之後就開始講戒殺、戒盜、戒淫以及戒大妄語,這叫作四種的清淨明誨。然後告訴我們修行的三種漸次的階段:第一要斷五辛,不吃五辛。第二要受淨戒,漸漸的斷除了殺、盜、淫、妄的心,不是斷除殺、盜、淫、妄的行;這四種心如果能斷,行就自然能斷,能夠修學正定。第三要能夠攝心旋元入三摩地。以上這些全部都是屬於事修,這一些事修就叫做菩薩萬行。所以依照《楞嚴經》的經旨,如果還沒有開悟,而修集福德資糧,就不能夠叫作菩薩的萬行;必須已經悟明心性,親見自性彌陀之後,再來修各種的事修,才叫作菩薩的萬行。
《楞嚴經》接著又依照菩薩悟後所修的各種三摩地,由淺而深的境界來說明修證的五十五個階位,直到五陰銷盡,究竟成佛,這個叫作果地的修證。因為三摩地的深淺而說明欲界定、未到定、四禪八定。因為四禪八定而觀、鍊、熏、修無量的百千三昧,並說明五陰的區宇及證得五蘊空的各種相貌,一直到識蘊空盡,就具足了無量百千三昧和法界的一切智,這就是首楞嚴三昧,就是妙覺。所以整個念佛圓通章,整個《楞嚴經》,我們曉得念佛圓通它是以自性彌陀為宗、以大乘的修證為教、以圓通的實相為體、以離愛得脫為用、以無相念佛為法、以人法為名,所以叫作〈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整個念佛圓通章雖然只有224個字,但是它是淨土法門的心要。佛子們學念佛法門而到達了實相念佛的境界,就是無生法忍、就是念佛圓通,就叫作「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因為念佛圓通法門是了義的法門,不是持名念佛的方便法門,所以修學念佛法門得到念佛三昧,入了實相的境界,再回來看《楞嚴經》的全名,就可以貫通整部的《楞嚴經》。另外從念佛圓通章的這個章名,也可以貫通念佛圓通章的意旨。】(《念佛三昧修學次第》)
那麼講到這裏,到底親見自性彌陀是什麼樣的情況,所有的證悟菩薩都知道要遵守 佛所再三交代的,不為未證者明說,否則即是犯下虧損法事、虧損如來的重罪。但是既然是講果地的實相念佛卻也不能無語,我們就舉廣欽老和尚的法語來為各位介紹。這是廣老為了美國來的有緣人金博士所開示的——
廣老說(對金博士說):「你來以前我不知道你來,你走了我也不知道你到哪裏去,現在你問我問題,我憑著我的記憶回答你。我在50幾年前有一次情況,我認為是念佛三昧,你認為怎樣我不知道。」金博士一聽精神來了,說他喜歡聽。我(編按:指金博士隨行翻譯云林)趕快從旁邊翻譯說:「他請師父開示。」老和尚說:「50幾年前我在福州鼓山寺,有一次隨眾在大殿裏面行香念佛,大家隨著木魚聲在唸「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我手結定印,邊走邊唸,忽然我那麼一頓……」老和尚的話,我逐句翻來,到了「那麼一頓」這裏,我頭大了,勉強譯為Once suddenly a stop。老和尚馬上對著我說:「你不要翻錯,不是停止喔。」這時候金博士看到老和尚「那麼一頓」的聲勢與手勢,表示他懂得老和尚的意思,我也覺得我的翻譯有誤,慚愧莫名。老和尚接著表示,當時「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的佛號,先在大殿的地面盤繞,然後再冉冉的迴旋上升起來。老和尚講到這一邊,邊做緩緩盤旋手勢,同時唸佛,聲音深沉而渾厚。他說當時沒有什麼寺廟建築和其他人事物的感覺,只有源源不斷的唸佛聲,由下而上一直纏繞,盡虛空、遍法界都是彌陀的聖號。老和尚說,那個時候他也不曉得行不行香,也不曉得定在那裏,光是「南無阿彌陀佛」而已。最後維那引磬一敲,功課圓滿,大眾各歸寮房,他還是一樣「南無阿彌陀佛」下去,二六時中,行住坐臥,上殿過堂,完全融於「南無阿彌陀佛」的佛號當中,鳥語花香,這樣子有三個月之久。老和尚笑著說:「那真的很爽快!不過這只是我記憶中的體會,是不是念佛三昧,我給你做個參考,我覺得是念佛三昧,你認為是不是那是你的事情。」
好,講完了這一段,大家到底知不知道什麼是念佛三昧?什麼是自性彌陀了呢?總還是難會!
據說有一次,在寺廟正在興建的時候,廟中的常住,大家急急忙忙的,白天負責挑水擔石擔沙,晚上累得不得了。結果呢,老和尚有一天晚上,竟然把工地裏面的那些釘子,大大小小全部統統撒翻,而且混在一起。廟中的常住,大家看到這個就忍不住說:「老和尚,你嘛幫幫忙!我們白天已經很累了,你還找這一些事給我們做。」後來這個常住——記錄的常住說,其實老和尚當初是為了考驗他們的耐心所以才這樣做。這裏有什麼相關啊!如果真正懂得老和尚的意思,真正懂得自性彌陀的人,就好把這個釘子拿起來,往大殿裏面丟,看看第二天早上哪一個瞎眼阿師起來,一腳扎,一釘扎在腳上,然後跟老人一起哈哈大笑。這樣子懂得什麼是自性彌陀了嗎?
前面我們還講到,如果是在,只要在初果須陀洹之後,就叫作出家人。有一些人不瞭解這個道理,其實在大乘《地藏十輪經》裏面,佛就已經說的很清楚了:「善男子!有四種僧,何等為四?一者勝義僧,二者世俗僧,三者啞羊僧,四者無慚愧僧。」(《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五)「云何名勝義僧?」什麼是勝義僧呢?謂佛世尊,或者是菩薩摩訶薩,或者呢,是聖獨覺,或者是阿羅漢,或者是不還果(也就是三果),或者是一來果(二果),或者是預流果(初果),「如是七種補特伽羅,勝義僧攝。」也就是說,只要證得聲聞的初果以上的果位,佛說這個人他就叫作僧,就叫作勝義僧,就是出家人。佛還繼續說:那這樣的一個有情,他證得了果位,雖然他現出來的可能還是在家相,他的鬚髮也沒有剃,他也沒有穿上袈裟,他沒有受出家的別解脫戒,那當然也不能參加出家人的羯摩布薩;可是因為這個眾生他有聖法,他得到了聖果,我說他是「勝義僧攝」,叫作勝義僧。反過來講,如果沒有證得果位,就只能叫世俗僧。所以佛又說:「云何名世俗僧?謂剃鬚髮被服袈裟,成就出家別解脫戒,是名世俗僧。」(《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五)也就是說,就算剃了鬚髮,穿上了袈裟,受了三壇大戒——很抱歉,沒有證得果位,佛說這樣的人叫作世俗僧。乃至於更糟糕的啞羊僧,犯了罪自己都不曉得。乃至於更嚴重的無慚愧僧,無慚愧僧呢,佛特別提到了「毁謗正法是名無慚愧僧」。
那各位可以想一想,今天在我們臺灣的佛教界,有多少的出家法師開口閉口「人間佛教」,開口閉口「緣起性空,沒有真如,沒有如來藏;沒有阿彌陀佛,沒有十方諸佛;就只有地球有佛法;而地球的佛法呢,釋迦牟尼佛已經入滅了」。那這樣子算不算是毁謗正法呢?算不算是 佛所說的「毁謗正法是名無慚愧僧」呢?我們再想一想,出家人所受的三壇大戒,它的順序是沙彌戒、比丘戒以及菩薩戒。為什麼菩薩祖師會這樣安排呢?代表後面所受的戒才是真正重要的戒。對於大乘的菩薩而言,他應當是依止最後三壇大戒的第三壇——菩薩戒,為根本戒,而聲聞戒反而是他別解脫戒,幫助解脫道完成的戒;如果是二乘聲聞不受菩薩戒,才能說他的根本戒是聲聞戒。可是很悲哀的,今天臺灣大部分受過三壇大戒的法師們,都已經不明白這個道理了!這樣子算不算是啞羊僧、無慚愧僧呢?電視機前的菩薩,請自己深深的思惟。
今天我們實相念佛三昧的課程就講到這一邊,那如果還有所不明白的,請打開課本,慢慢的閱讀。如果能夠有機緣來正覺講堂,親自跟隨 平實導師修行,相信我們的念佛、我們的無相念佛、我們的實相念佛都能夠快速的成就。那我們的課程就為各位介紹到這一邊。
謝謝大家!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