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野圭吾《惡意》
書名:惡意
作者:東野圭吾
內容簡介:
暢銷書作家突然遭人殺害,真兇到底是誰?
兇手的殺人動機究竟為何?
是什麼樣的深仇大恨,非得致作家於死地不可?
事件的背後,隱隱流竄的是人性的黑暗面,與居心叵測的惡意!
生動活潑的人物刻劃、張力十足的故事情節,
沒有詰屈聱牙令人生畏的情報化知識,有的是純粹本格推理的妙味。
寫實型本格推理小說能手──東野圭吾,
將手記敘事可能性發揮極致的驚豔之作。
推理迷心中名列前茅的東野文學高峰之作 「加賀恭一郎系列」之一
他從沒想過,世上竟存在這樣的惡意!
人氣作家日高邦彥在移居加拿大前夕於家中慘遭殺害,命案現場的發現者為日高的新婚妻子,及同為作家的昔日同窗野野口修。野野口修記錄好友意外經過的筆記成為警方破案的關鍵線索,眼看真兇呼之欲出,然而,隱藏在殺人動機背後的,卻是令人不寒而慄的惡意......
書中交互穿插著死者好友野野口修,及刑警加賀恭一郎的自述與筆記,真相就掩埋在兩份真假難辨的紀錄中!不可不讀的經典,東野圭吾手札敘事推理傑作!
(此版本為09年新版,原版本於2004年出版)
************************************************************
心得:
大概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認真寫心得了。這期間當然還是看了很多作品,不管是在電影或是書籍方面,也許是怠惰,畢竟要在看完之後再次咀嚼,才寫的出心得,還挺壓榨腦神經的,所以大都的時候,都抱持著看完就算了,雖然心中還是會有一些想法,卻不會認真記錄下來。
昨天回首看了一下之前寫的東西,發現我這傢伙真是太不應該了,以前居然可以這麼認真的分析研究,現在時間多的要命,性格卻變的很懶散。
以上,照舊防雷一下,我的心得一向把故事說的太清楚,不適合沒讀過的人來看。作者東野圭吾,是這幾年紅起來的作家,很多作品都被改編成電影或是日劇,像是伽利略系列、宿命、嫌疑犯X、流星之絆等等。
東野是個寫作變化蠻多的作者,通常劇情也很精采,我喜歡伽利略那種有點自我中心的感覺,也覺得在嫌疑犯X裡的犯罪者,他的心思轉折相當細膩,宿命中命運的糾葛;日本的推理作家總是將人的個性描繪的很細緻,劇情不一定緊張刺激,但是情感上百轉千迴,高低起伏,幾許真又似假,這就要歸功在鋪陳的技巧上。
首先,書名取的挺好的,《惡意》,我一開始就體認到,書名在描述的是動機,而這個動機混合了太多的情緒,最後被總和出來的就是一種"邪惡的意識"。雖然在與友人的討論中,我還是會堅持是個人的性格問題,有的人天生樂觀堅強,有的人本來就膽小陰險,真要說,大概就是像小丸子的同學─永澤吧!(僅是比喻),再我看來犯人本身,正是因為性格上的缺陷,才使得他去犯下這樣的罪行,否則單純的以殺機來看,那些情緒每個人都會有,但是要堆積到引發犯罪,還是一個長達半年一年的犯罪過程,若要我來說,根本可以歸類在”不可思議事件不”了,所以,真要說,我是覺得這樣的殺機要撐起殺人的過程是有點薄弱的,雖然可以理解動機,但不覺得有需要把犯罪過程複雜化。
本書的內容幾乎是以記錄的方式來描述的,所以其實在劇情的描繪上,總是會很明顯的有些被強調之處,顯得刻意誇張,而犯人與警方鬥智的過程中,讓閱讀者情緒轉折倒是蠻明顯的。
一開始野野口塑造出來的假象是,看似好朋友實際上他是日高的影子作家,日高在心境上折磨他,還逼迫威脅他寫稿。畢竟一開始是由野野口的筆記開始的,所以在引導閱讀者進入劇情的時候,其實是很主觀的,故意隱瞞殺貓事件,然後有幾次不經意的提起,那是一件不重要的與案件無關的事情,卻使人更加聯想,或是故意將日高描繪的像個有點大頭症的作家,拖稿,要求別人隨傳隨到之類的。
所以一開始大概可以猜出犯人是誰,但是因為被野野口的筆記牽著鼻子走,所以情緒一面倒的會同情野野口。
到中段的時候,野野口寫了自白,當然,全是假的,是他為了殺人而建構的巨大的謊言,最主要的理由是想破壞日高的人格,毀滅他在社會上的人望,讓眾人唾棄他。
(這個部份,我認為根本是野野口的自我中心而已,當一個人死去,他身後的價值只有世人知道,本人早已無從知曉,所以即便是要羞辱日高,人死了早就沒有意義了,而野野口這麼做,只是一種心情問題,只是因為他想要看到這樣的景象罷了)
野野口的謊言是跟日高前妻不倫的外遇,再加上前妻之後發生意外,讓野野口喪失求生意志,加上發現病痛,所以才決定殺人。不過正如我前面所說,野野口用了很多誇張的語句去引導警方辦案,像是故意說:「請你不要在我屋裡亂翻,裡面有人家寄放在我這裡重要的書本。」
(怎麼看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但也就是這樣去引導警方到他的陷阱中)
裡面最重要的引導是日高的作品,野野口的確一開始就沒說錯,他根本不是日高的影子作家,應該說他只是期望自己成為日高而已。但是因為的確全是日高的創意,所以野野口根本不知道哪些是真哪些是杜撰,事跡也開始逐漸敗露,最重要的部份就是”螢火蟲”裡的煙火師父,比”禁獵地”來的重要;但是”禁獵地”一書的確是後面最大的轉折,因為校園霸凌事件幾乎可說是事件的起點之一,野野口的惡意可能就是從這個地方開始延伸的。
所以加賀(警方)去訪談了當年的同學,東野在這個部份加入了多人說詞,看似雜亂跳躍(因為是多年前的往事,很多人不是忘了就不願提起),但是實際上將他拼湊對照起來,就會明顯的發現,野野口跟日高在性格上的變化,當然是因為一開始野野口的引導,讓人會覺得日高是個混帳傢伙,而感覺上,野野口是個多愁善感,斯文心思細膩的人。
但是實際上,日高是個開朗樂觀勇往直前的人,而野野口的性格卻很扭曲,所以往事可能被掀的醜惡,卑鄙陰險的心態,感覺到事事不如意順心的時候,被相對應著,讓野野口感受到屈辱,以及怨恨、忌妒,也許也帶有崇拜,可能希望自己成為那樣的閃閃發亮的人,卻發現自己根本不可能達到,反而變成了恨,變成了長駐心中的種子。
而這個種子,在野野口癌症復發之後,發芽茁壯,在心中長成了樹,當他一邊構思犯罪過程的時候,恨意也在持續的累積,若以結論來說,就是一句「看他不爽」而已。
自以為是什麼好朋友,事業成功又一帆風順,根本不能理解我的痛苦,笑的一臉天真,真讓人不爽。(私自解讀野野口的心態)
就算被逮捕也不怕,即使賭上自己所剩無幾的人生,也要貶低對方的人格。這是怎樣的一種心態啊?
說老實話,我實在找不出任何合乎邏輯的理由。不過,野野口先生,你也是這樣吧!說不定連你自己都釐不清?
這兩段從書中節錄的內容,簡單的解釋了野野口的犯罪動機。一種融合了各式各樣的情緒,最後犯下的罪行。
我知道這樣的恩德反而招致了怨恨。因為在他面前,你不可能沒有自卑感。
(對於自己宛如被施捨的命運感到怨恨)
但真要我來說,我還是認為這是野野口的性格缺陷所造成的。
有人說過:得不到的永遠是最好的
羨慕、忌妒、自卑、崇拜;是每個人都會有情緒。但是要累積到犯下殺人的罪行,甚至是大費周章的貶低對方的人格,我覺得相當沒有意義,因為最終罪行被偵破之後,警方還是可以將案件公諸於世,野野口苦心經營的一切,不但退回原點,甚至自食惡果。
(當然他的犯罪前提是在於沒有人發現他真正的動機啦~)
我個人並不覺得這是東野最好看的一本,但是寫作的技巧跟鋪陳的手法,還有敘事性的描述,的確是讓人讚賞,而巧妙的把所有人(警方+讀者),一起騙進野野口編織的謊言裡,這部份是我覺得東野在本書中最棒的地方。
上一篇:[心得]波上的魔術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