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18 03:00:57KERWIN

歐先生

先生

 

時序:2009/11/18凌晨

著者:柯維

文類:生活札記

感源:先生之女

 

        有一天下午稍晚的時候,我與主管兩個人拜訪完客戶後一起回到了辦公室,由於只是台北辦事處,所以我們的辦公室是屬於住辦混和的形式,只有客廳是屬於我們工作辦公的活動場所,其餘的則是我們一位資深經理的住家,而和那一位資深經理同住的還有他一個念高中的女兒。

        在我與主管剛坐下位子沒多久,就聽到從房裡由遠而近傳來一、兩句呼叫聲「歐先生」,原以為是我們資深經理有其他的訪客,沒想到後來注意一看,才知道原來是我們那位資深經理的女兒誤以為他爸爸回來了,所以一邊走出來一邊叫著「歐先生」。但是,再仔細想想,我才發現叫這「歐先生」好像有點不太合乎一般的習慣與觀念,因為他叫的並不是「爸爸」,而是「歐先生」。

    想起前幾個月跟我們那位資深歐經理聊過他與女兒的相處,他說基本上他是當他女兒的朋友,了解他女兒現階段的交友狀況、瘋迷時下哪些東西及說話語言方式,並了解他女兒的困難與瓶頸,與他的女兒溝通或教導解決問題的處理方式,而不是一味的責怪與謾罵。記得我還特別問他一個問題「你會不會對女兒碎碎念?」,他很肯定的表示幾乎很少,並進一步解釋,重要得是替她或是教她解決問題的處理方式,如果你一次、兩次沒有辦法幫她解決問題,而只是給予負面的責難或碎碎念,那麼接下來很可能以後她就不會再與你溝通,很多事情也不會讓你知道了。歐經理面帶滿足愉悅的神情接著說,她的女兒會當著他的面告訴同學說「這是我的麻吉」,甚至當她的同學擔心她告訴她爸爸太多事情而向她小小的抱怨,但沒想到她女兒卻反而對同學說「別擔心,他是我的好麻吉,不會有事的啦。」

    時代與社會急遽的在改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越來越緊繃,很多事情已經不是過去的經驗可以比照辦理或是比照處裡來解決的,需要的是更開放的心來面對一切,有多少人可以接受自己的小孩稱呼自己「歐先生」?又有多少人在面對小孩的錯誤時,不會碎碎念或是給予嚴厲的責難?

    當然,歐先生並不是不會教訓小孩,據他所說,他並不會常打小孩,而唯一的一次動手打他女兒是在女兒約五、六歲時,而且這一次就打得讓他女兒印象深刻,從此不敢再挑戰父親的權威或是警告。這就好比有個理論,大象在小的時候就用鍊子把它的腳拴在一跟小木樁上,而當小象長大了,力氣已經大到可以將樹連根拔起,但用鍊子將它拴在木樁上,卻依舊可以讓大象不亂跑,為什麼?因為鍊子可以拴住大象自己這件事已經深烙在內心,同樣的,小孩因為太壞而受過一次慘痛的教訓之後,即便只是唯一的一次,都會讓小孩印象深刻。

    對我而言,所謂的領導不只是在公司內上對下的關係,基本上在公司對平行單位、對外,或是在家庭內等等很多地方都可以是領導的情境,對小孩也是一樣,而唯一不同的則是對不同的對象會有不同的領導方式,好的領導與領導者是帶其他人更進步、更上一層樓,而壞的領導與領導者則是「一盲引眾盲,相偕入火坑」。同樣的,在對待晚生後輩或小孩時也要有好的領導與教育方式,而不是仗著自己的歲月與年資就想號令晚生後輩或小孩,到頭來卻依舊是領導無方,而小孩也一樣沒教育好。

 

下一篇:津津蘆筍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