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07 09:21:12Martin.H
Jobs 的執著
賈柏斯離開了, 看到大部份的報導都提到他1997年回到蘋果的事蹟.
他早年的些事蹟或許很多現下的年輕人不熟悉.
我想挑幾項他之前的些執著:
Mac128k的主機板:
有必要做得那麼小嗎?
#12 那區就是記憶體, 才2排的空間.
只要再多2排, 歷史或許會不一樣.
因為, 有了4排的DRAM位置, 就可裝入 256KB (64KB * 4).
等有了一顆 256Kbit 的DRAM, 就可在1984年有 1MB記憶體的電腦.
簡單的說, 對寫軟體的而言,
Mac最大的強項就是32位元的Motorla 68000 CPU, 最大記憶體可用到16MB.
比起PC的16位元的8088, 最大記憶體只到 1MB,
被系統用去了384KB, 就剩640KB可用.
灌了倚天中文, 就只剩300多KB, 好擠.
這也讓全世界的人要suffer DOS 的640KB好多年.
等到1984年聖誕節, 當蘋果倉庫裏堆滿了賣不出去的Mac128K,
Jobs 和 Sculley 兩人互相指責.
兩人想發動董事會革命
來趕走對方.
但1984年的董事會, 大家已受夠Jobs的領導風格,
就投票解除了他的董事長職務.
Jobs 也因此離開了蘋果.
當年的Mac加上印表機, 差不多US$3000多,
沒什麼軟體, (因為大部份寫軟體的都無法
寫出擠得進128KB), 只能寫10頁的文件,
與PC完全不相容, 又沒自己的軟體,
沒硬碟, 連軟碟拷貝都會手抽筋,
LAN網路超慢, 外接硬碟又貴又慢,
外接磁碟機非常貴 (好像花了我NT$7,000).
像這樣的Mac, 大家說看看, 沒有什麼競爭力.
就連中文都不理想.
送的中文作業系統很楊春, 好用的奇易中文要NT$20,000!
甭說, 蘋果麥金塔只佔了小的市場.
但, 非常神奇的, 現下的iPhone/iPad一樣有當年的特性:
Jobs這次成功做對了很多件事.
蘋果這次就改變了整個遊戲規則. 因為是平板電腦, 用途不像PC那麼廣泛, 所以較容易得到主要軟體共應傷的支持, 因為只需寫好少數幾項軟體就夠了.
iPad vs Android 會像 Beta vs VHS 嗎?
拭目以待!
他早年的些事蹟或許很多現下的年輕人不熟悉.
我想挑幾項他之前的些執著:
- 蘋果第2代的 logo~7色蘋果.
Jobs堅持要在顏色之間不用分隔的黑色細線.
雖然這樣子印刷起來為了避免兩顏色邊界重疊,
成本很高, 但賈柏斯堅持要用較貴的無間格彩色logo.
雖然這樣子印刷起來為了避免兩顏色邊界重疊,
成本很高, 但賈柏斯堅持要用較貴的無間格彩色logo.
- 美觀的朔膠外殼. 無風扇 (Jobs顯然很討厭風扇聲)
旁邊有通風孔, 機殼兩旁可支撐顯示器.
據說, 這機殼是Jobs一直去煩下游廠商,
堅持一定要做到他滿意.
據說, 這機殼是Jobs一直去煩下游廠商,
堅持一定要做到他滿意.
請看看同期的別牌電腦~ Commodore64
- Apple II 的電源共應器
這又是一項Jobs一直去煩設計的工程師.
得到的結果, 又是一項優質產品. 據說這個供應器的電源很穩.
而且不需要風扇來扇熱.
同期的Commodore64的用的卻是一顆又大又醜的,
還必須放在地上的power supply.
得到的結果, 又是一項優質產品. 據說這個供應器的電源很穩.
而且不需要風扇來扇熱.
同期的Commodore64的用的卻是一顆又大又醜的,
還必須放在地上的power supply.
- 麥金塔(1984) 大部份的規格
外殼 ~ 堅持要豎立, 螢幕比同期電腦要高, 比較符合人體工學.
但麥金塔也是Jobs的意見開始與現實起衝突.
回過頭來看, 大家不覺得, 現下的 iPad 不就是
當年的Macintosh嗎?
只不過現在的技術已成熟到可實現他的遠見.
iPad 與 Mac 共通之處 :
該理性的大眾買的時候,
大家赫然發現, 哇咧! 128K的麥金塔只能寫10頁的文字,
然後就記憶體不夠啦!
螢幕小不啦機的. 高解析度的螢幕卻只有9英吋!?
最想用這種電腦的電腦輔助設計, 起碼需要16吋以上吧?
更滑稽的就是那 Floppy Dance,
要從ㄧ片磁碟片拷貝一個檔案到另ㄧ片,
哇! 要插進/退出磁片50幾次!!!
絕對不要在你的PC朋友面前做這拷貝動作!
會被笑死的.
網路呢? 蘋果當時根本沒有網路的觀念.
居然用低速的RS232(230.4kbit/s)來當網路,
速度哪能和PC的ethernet(10Mbit/s)比?
公司行號必備的硬碟哩?
IBM PC/XT 有硬碟, 所以如果公司要用麥金塔來取代PC,
那當然必須功能上和PC相同才行.
但是, 沒有地方可加硬碟.
蘋果發布的規格說, 若欲加硬碟, 就從RS232接.
結果有別加廠牌出了接RS232的外接硬碟....慢死了.
(RS232是種低速的接頭, 用來接鍵盤, 滑鼠還行, 接硬碟當然不夠快.
Jobs要的高速接頭要到USB2.0才實現)
但麥金塔也是Jobs的意見開始與現實起衝突.
回過頭來看, 大家不覺得, 現下的 iPad 不就是
當年的Macintosh嗎?
只不過現在的技術已成熟到可實現他的遠見.
iPad 與 Mac 共通之處 :
- 螢幕 9 英吋左右
- 封閉結構, 買了之後不可外加記憶體或儲存容量
- 鍵盤小到最小的可能範圍
- 沒有方向鍵
- 單鍵指標 (到了iPad它連老鼠都改用手指代替了)
- 賈柏斯 似乎不喜歡儲存. Mac上用的是體積最小的3.5英吋磁碟片.
- 所有懂點電腦的人都建議單磁碟會容量不夠, 但他堅持.
- 軟體從新開始建立
- 方便使用的電子小幫手
該理性的大眾買的時候,
大家赫然發現, 哇咧! 128K的麥金塔只能寫10頁的文字,
然後就記憶體不夠啦!
螢幕小不啦機的. 高解析度的螢幕卻只有9英吋!?
最想用這種電腦的電腦輔助設計, 起碼需要16吋以上吧?
更滑稽的就是那 Floppy Dance,
要從ㄧ片磁碟片拷貝一個檔案到另ㄧ片,
哇! 要插進/退出磁片50幾次!!!
絕對不要在你的PC朋友面前做這拷貝動作!
會被笑死的.
網路呢? 蘋果當時根本沒有網路的觀念.
居然用低速的RS232(230.4kbit/s)來當網路,
速度哪能和PC的ethernet(10Mbit/s)比?
公司行號必備的硬碟哩?
IBM PC/XT 有硬碟, 所以如果公司要用麥金塔來取代PC,
那當然必須功能上和PC相同才行.
但是, 沒有地方可加硬碟.
蘋果發布的規格說, 若欲加硬碟, 就從RS232接.
結果有別加廠牌出了接RS232的外接硬碟....慢死了.
(RS232是種低速的接頭, 用來接鍵盤, 滑鼠還行, 接硬碟當然不夠快.
Jobs要的高速接頭要到USB2.0才實現)
Mac128k的主機板:
有必要做得那麼小嗎?
#12 那區就是記憶體, 才2排的空間.
只要再多2排, 歷史或許會不一樣.
因為, 有了4排的DRAM位置, 就可裝入 256KB (64KB * 4).
等有了一顆 256Kbit 的DRAM, 就可在1984年有 1MB記憶體的電腦.
簡單的說, 對寫軟體的而言,
Mac最大的強項就是32位元的Motorla 68000 CPU, 最大記憶體可用到16MB.
比起PC的16位元的8088, 最大記憶體只到 1MB,
被系統用去了384KB, 就剩640KB可用.
灌了倚天中文, 就只剩300多KB, 好擠.
這也讓全世界的人要suffer DOS 的640KB好多年.
等到1984年聖誕節, 當蘋果倉庫裏堆滿了賣不出去的Mac128K,
Jobs 和 Sculley 兩人互相指責.
兩人想發動董事會革命
來趕走對方.
但1984年的董事會, 大家已受夠Jobs的領導風格,
就投票解除了他的董事長職務.
Jobs 也因此離開了蘋果.
當年的Mac加上印表機, 差不多US$3000多,
沒什麼軟體, (因為大部份寫軟體的都無法
寫出擠得進128KB), 只能寫10頁的文件,
與PC完全不相容, 又沒自己的軟體,
沒硬碟, 連軟碟拷貝都會手抽筋,
LAN網路超慢, 外接硬碟又貴又慢,
外接磁碟機非常貴 (好像花了我NT$7,000).
像這樣的Mac, 大家說看看, 沒有什麼競爭力.
就連中文都不理想.
送的中文作業系統很楊春, 好用的奇易中文要NT$20,000!
甭說, 蘋果麥金塔只佔了小的市場.
但, 非常神奇的, 現下的iPhone/iPad一樣有當年的特性:
- 與Intel完全不相容的CPU
- 完全沒有現成的軟體, 從零開始
- 不能擴充記憶體
- 小小的硬碟 16/32/64GB
- 外接的出口比當年還少
- 有高速無線網路
- 軟體開發員都支持發展軟體 (因為, 透過App Store大家有錢賺)
- 靠攏PC的軟體公司都快被微軟給打死光了
- 寫PC軟體的公司沒什麼賺頭, 因為傳統軟體銷售管道實在太不方便了.
Jobs這次成功做對了很多件事.
- 停止Mac clones. 市場容不下另一個相容工業. Motorola, IBM, Apple 三家公司想要跟全世界的PC主機板公司打對台, 根本沒勝算.
- 將POWERPC 平台換成 Intel 平台. 這樣可共用PC的零件, 不必什麼東西統統自行研發.
- 攻擊PC界群龍無首的弱點, 發展硬體/軟體合作無間的產品.
- 用iPod讓大眾習慣使用蘋果產品. 當時PC只有慢速的USB1.0, 無法快速將歌曲下載到iPod上. 雖然PC也可加高速的Firewire, 但大部份的使用者都不習慣開機殼, 加卡片, 灌驅動程式. 想用iPod嗎? 買台麥金塔吧!
- 用iPhone來引導軟體開發. 先用$0.99的低價位起頭, 啟動的iPhone軟體風潮. 如果先有iPad再有iPhone, 就不會成功了. 因為大家需要隨身帶著手機, 平板電腦就未必.
- 我們無法知道是否剛好天時地利人和, 但iPhone上市時, 無線手機業者剛好面臨傳統語音話務已進入瓶頸, 正愁無新業務. 來了個iPhone, 真是剛好, 給了大家真正的 mobile internet.
- 其實在iPhone之前就已有 mobile internet, 但各電訊公司只有有限的自行研發的數位業務. 這些少數的獨家app, 哪能和全世界的iPhone發展員比呢?
蘋果這次就改變了整個遊戲規則. 因為是平板電腦, 用途不像PC那麼廣泛, 所以較容易得到主要軟體共應傷的支持, 因為只需寫好少數幾項軟體就夠了.
iPad vs Android 會像 Beta vs VHS 嗎?
拭目以待!
上一篇:筆電壞了 iPhone 怎辦?
下一篇:2011 雜記 之 未完成的夢想
Martin 果然是跟Jobs一起長大的
話說
這些東西我都沒見過呢.....
妳留言時,才寫了一半.
怕寫完按錯全沒了, 所以搶先發表, 再編輯.
Jobs早期的事蹟發生時, 妳在讀國小.
他的離開有點嚇人,
因為他也沒比我自己大幾歲. 2011-10-07 11:5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