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2-14 15:38:00blueful
源氏物語.信仰與生活
文:林水福教授
【源氏物語.信仰與生活】
◇宗教信仰:與生活息息相關,平常沒有特別的事情時或許不覺得,其實,無論有無宗教信仰,我們的生活與宗教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以宋七力為始的宗教事件,掀起軒然大波;達賴喇嘛的來訪,所到之處無不颳起一陣旋風;這也證明了宗教之影響力,與現實生活中,人心企盼從宗教獲取力量之殷切。《源氏物語》中常見有人生病時請和尚來祈禱、修法的描述,這些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以下便做說明。
◇宿世思想:形成《源氏物語》的思想性骨架是宿世思想,宿世思想的根底是佛教三世思想,即前世、現世、來世的輪迴思想,前世之事為因,在某種緣下以果表現於現世,亦即因緣、因果之理。現世為中宮、或皇后、或生為內親王,皆因前世功德。如《源氏物語》中主角光源氏出生時,桐壺帝請來高麗看相人爲光源氏看相,斷定光源氏會登上帝王之位。因為光源氏擁有這樣的宿世,前世積了功德;然而,桐壺帝擔心如此一來,國家恐怕會發生動亂,生靈塗炭。桐壺帝認為如果第一皇子(即後來之朱雀院)與第二皇子爭奪帝位,國家之亂勢難避免,無後援的光源氏勢必難以登上皇位,於是決定將光源氏降為臣籍。高麗看相人又說光源氏將程為國之柱石,但從輔佐天下的角度來看,他的相貌卻不像;也就是說,光源氏不會以臣下之位終其一生。即非天皇,亦非人臣,究竟是何職位?在藤裡葉之卷中爲我們解開了這個謎題,即準太上天皇。光源氏能成為準太上天皇之因在於冷泉院的誕生,這也是他的宿世所帶來的,與藤壺之宮發生關係是宿世之罪。物語中的主要事件皆出自這種宿世思想,女三公與柏木的不倫事件,生下薰,也是女三宮的「宿業」——儘管柏木無論才貌與地位無法與源氏比擬,女三公仍然爲柏木的熱情所融化,且懷了胎兒。《源氏物語》是以宗教性思想為精神的根底,當時的信仰生活支撐《源氏物語》的世界,也貫穿物語世界內部。
◇無常觀:當時支配人心的思想是佛教思想。佛教說人生無常;《源氏物語》中的人物口中也常說「無常之世」。源氏三歲時母親見背,後來正妻葵之上逝世,在父親桐壺帝逝世之後,源氏受到弘徽殿的逼迫,被放逐到須磨地方,經歷人世的無常。在盛極榮華之際,思索勝者必衰之理,起道心;然而,雖有出家之願,但每次總有其他事阻礙,直到面對紫之上之死,源氏第一次真正想中品下生、下品上生、下品中生等,稱為九品往生,想往極樂世界往生要祭阿彌佗佛之像,以像上之手拿的五色線,繫住自己手上,專心念佛無其他雜念而死,則可達成願望。因此,臨終之際即為重要。《源氏物語》中,出家者以女性為多,與受男性好色所苦不無關係。浮舟出家與淨土信仰有關。部分男性雖有道心,僅止於觀念或情緒,未真正出家,薰與八之宮由於人生坎坷多難,無常觀及向佛之心堅強。
◇天台宗:平安時代的佛教以最倡導的天台宗、空海倡導的真言宗兩派最為強勢。天台宗以法華經為根本,精修經典,窮言教裡,是為顯教;真言宗以大日經為根本,重視修法、加持、祈禱,是為密宗,立壇、焚護摩,未現世利益祈禱。天台宗是重視學問的佛教,屬自力門。唸佛、誦經、讀經、潔身、慎心、斷酒肉等佛道修行。
◇法華經:天台宗的經典法華經,是當時貴族最相信的佛經,由於經中說女人亦可以成佛,因此擁有眾多女信徒。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獨立稱觀音經,亦有以此代表法經的想法。「世音」指世間一切言語,觀眾生之願,使其脫離苦惱。補陀落淨土之佛為濟渡眾生以觀世音菩薩顯現,使脫離三毒、七難,滿足生男育女的願望。佛菩薩中最易感受到的是觀世音菩薩。在不動、釋迦、文殊、普賢、地藏、彌勒、觀音、阿彌陀……等十三佛之中,《源氏物語》中的清水觀音、石山觀音、初瀨觀音皆觀世音菩薩,其中尤以大和地方初瀨寺觀世音最為靈驗,受王朝貴族的歡迎,貴族女性大多會到該寺拜拜。又進認為能與玉鬘再會是初瀨觀世音靈驗所致;浮舟遇橫川僧都一行人也被認為是初瀨觀音的慈悲;髭黑大將相信能得到玉鬘是石山觀音保佑。藥師佛是祈求現世無病消災之佛,而觀音是祈求現世利益之佛。《源氏物語》中常見修法、加持、祈禱的背後是因為有上述的佛教信仰之故。
◇加持、祈禱:最盛所傳天台宗是真言宗混合禪宗,天台宗也與真言宗一樣重視修法、加持、祈禱、與真言宗無異。以東寺為據點的真言宗之密教稱為東密,而叡山的天台宗稱為台密。叡山的天台宗加上與現世利益的加持、祈禱是依貴族的請求,因此演變成帶有祈禱的佛教色彩,與真言宗無異。《源氏物語》中除了祛除附在病人身上獲產婦身上的不祥之物,實施修法、加持、祈禱等方法。有加持僧專門祛除讓人生病的靈怪。天皇及貴族間都聘請加持僧護持,有的還有特定的祈禱師,遇生病或不祥之物附身時及祈禱予以驅除,如橫川僧都爲薰的祈禱師之一。又,遇天皇或國家有大事時,築壇修法,焚護摩以消滅罪業。《源氏物語》時代的佛教以密教的現世利益深入當時的貴族生活,相信修法、加持、祈禱等法力。密教的本尊,梵語是摩訶毘盧遮那,日本人譯為大目如來,即過去、現在、未來,上下四方無所不在之佛。以平安時代為背景的《源氏物語》,可見相當多與宗教信仰有關的描述,其「迷信」的程度非現代人所能想像;其背後仍然存在著信仰的根源。
【源氏物語.信仰與生活】
◇宗教信仰:與生活息息相關,平常沒有特別的事情時或許不覺得,其實,無論有無宗教信仰,我們的生活與宗教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以宋七力為始的宗教事件,掀起軒然大波;達賴喇嘛的來訪,所到之處無不颳起一陣旋風;這也證明了宗教之影響力,與現實生活中,人心企盼從宗教獲取力量之殷切。《源氏物語》中常見有人生病時請和尚來祈禱、修法的描述,這些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以下便做說明。
◇宿世思想:形成《源氏物語》的思想性骨架是宿世思想,宿世思想的根底是佛教三世思想,即前世、現世、來世的輪迴思想,前世之事為因,在某種緣下以果表現於現世,亦即因緣、因果之理。現世為中宮、或皇后、或生為內親王,皆因前世功德。如《源氏物語》中主角光源氏出生時,桐壺帝請來高麗看相人爲光源氏看相,斷定光源氏會登上帝王之位。因為光源氏擁有這樣的宿世,前世積了功德;然而,桐壺帝擔心如此一來,國家恐怕會發生動亂,生靈塗炭。桐壺帝認為如果第一皇子(即後來之朱雀院)與第二皇子爭奪帝位,國家之亂勢難避免,無後援的光源氏勢必難以登上皇位,於是決定將光源氏降為臣籍。高麗看相人又說光源氏將程為國之柱石,但從輔佐天下的角度來看,他的相貌卻不像;也就是說,光源氏不會以臣下之位終其一生。即非天皇,亦非人臣,究竟是何職位?在藤裡葉之卷中爲我們解開了這個謎題,即準太上天皇。光源氏能成為準太上天皇之因在於冷泉院的誕生,這也是他的宿世所帶來的,與藤壺之宮發生關係是宿世之罪。物語中的主要事件皆出自這種宿世思想,女三公與柏木的不倫事件,生下薰,也是女三宮的「宿業」——儘管柏木無論才貌與地位無法與源氏比擬,女三公仍然爲柏木的熱情所融化,且懷了胎兒。《源氏物語》是以宗教性思想為精神的根底,當時的信仰生活支撐《源氏物語》的世界,也貫穿物語世界內部。
◇無常觀:當時支配人心的思想是佛教思想。佛教說人生無常;《源氏物語》中的人物口中也常說「無常之世」。源氏三歲時母親見背,後來正妻葵之上逝世,在父親桐壺帝逝世之後,源氏受到弘徽殿的逼迫,被放逐到須磨地方,經歷人世的無常。在盛極榮華之際,思索勝者必衰之理,起道心;然而,雖有出家之願,但每次總有其他事阻礙,直到面對紫之上之死,源氏第一次真正想中品下生、下品上生、下品中生等,稱為九品往生,想往極樂世界往生要祭阿彌佗佛之像,以像上之手拿的五色線,繫住自己手上,專心念佛無其他雜念而死,則可達成願望。因此,臨終之際即為重要。《源氏物語》中,出家者以女性為多,與受男性好色所苦不無關係。浮舟出家與淨土信仰有關。部分男性雖有道心,僅止於觀念或情緒,未真正出家,薰與八之宮由於人生坎坷多難,無常觀及向佛之心堅強。
◇天台宗:平安時代的佛教以最倡導的天台宗、空海倡導的真言宗兩派最為強勢。天台宗以法華經為根本,精修經典,窮言教裡,是為顯教;真言宗以大日經為根本,重視修法、加持、祈禱,是為密宗,立壇、焚護摩,未現世利益祈禱。天台宗是重視學問的佛教,屬自力門。唸佛、誦經、讀經、潔身、慎心、斷酒肉等佛道修行。
◇法華經:天台宗的經典法華經,是當時貴族最相信的佛經,由於經中說女人亦可以成佛,因此擁有眾多女信徒。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獨立稱觀音經,亦有以此代表法經的想法。「世音」指世間一切言語,觀眾生之願,使其脫離苦惱。補陀落淨土之佛為濟渡眾生以觀世音菩薩顯現,使脫離三毒、七難,滿足生男育女的願望。佛菩薩中最易感受到的是觀世音菩薩。在不動、釋迦、文殊、普賢、地藏、彌勒、觀音、阿彌陀……等十三佛之中,《源氏物語》中的清水觀音、石山觀音、初瀨觀音皆觀世音菩薩,其中尤以大和地方初瀨寺觀世音最為靈驗,受王朝貴族的歡迎,貴族女性大多會到該寺拜拜。又進認為能與玉鬘再會是初瀨觀世音靈驗所致;浮舟遇橫川僧都一行人也被認為是初瀨觀音的慈悲;髭黑大將相信能得到玉鬘是石山觀音保佑。藥師佛是祈求現世無病消災之佛,而觀音是祈求現世利益之佛。《源氏物語》中常見修法、加持、祈禱的背後是因為有上述的佛教信仰之故。
◇加持、祈禱:最盛所傳天台宗是真言宗混合禪宗,天台宗也與真言宗一樣重視修法、加持、祈禱、與真言宗無異。以東寺為據點的真言宗之密教稱為東密,而叡山的天台宗稱為台密。叡山的天台宗加上與現世利益的加持、祈禱是依貴族的請求,因此演變成帶有祈禱的佛教色彩,與真言宗無異。《源氏物語》中除了祛除附在病人身上獲產婦身上的不祥之物,實施修法、加持、祈禱等方法。有加持僧專門祛除讓人生病的靈怪。天皇及貴族間都聘請加持僧護持,有的還有特定的祈禱師,遇生病或不祥之物附身時及祈禱予以驅除,如橫川僧都爲薰的祈禱師之一。又,遇天皇或國家有大事時,築壇修法,焚護摩以消滅罪業。《源氏物語》時代的佛教以密教的現世利益深入當時的貴族生活,相信修法、加持、祈禱等法力。密教的本尊,梵語是摩訶毘盧遮那,日本人譯為大目如來,即過去、現在、未來,上下四方無所不在之佛。以平安時代為背景的《源氏物語》,可見相當多與宗教信仰有關的描述,其「迷信」的程度非現代人所能想像;其背後仍然存在著信仰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