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2-23 13:14:50blueful
馬諦斯Henri Matisse
【野獸派Fauvism︰馬諦斯Henri Matisse】
《二十世紀的現代藝術》1886年印象派最後一次畫展在巴黎展出,此時印象派主力畫家都已有各自發展的方向,畢卡索、馬諦斯和布拉克為竄起的新秀,三人把二十世紀的西方藝術從傳統中分離,改變藝術風貌。此時歐洲和美國遽變,1889希特勒生、隔年梵谷自殺、1896雅典舉行第一次奧運、1914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1905愛因斯坦發表相對論、1913福特生產汽車、紐約芝加哥出現摩天大樓,藝術家拋棄傳統題材,改用色彩、形狀表現繪畫,而視覺的世界也逐漸被幻想世界所取代。
《初期藝術---野獸派》高呼「以藝術改革社會」的口號,1901~1906年間梵谷、高更、塞尚作品首獲肯定,以尋求解放、幡展鮮豔色彩、造型扭曲的新風格被稱為「野獸派」。既無團體也無組織,畫家多各自發展,唯有馬諦斯是貫徹野獸派風格的人。
《探索時期1890~1904》馬諦斯出生於貧困的法國北部,原攻讀法律,1892向Gustave Moreau學畫,摩羅鼓勵學生透過與不同文化傳統的接觸,增加自我藝術的原創性。此時馬諦斯嶄露頭角,作品頗受好評,26歲得志讓他覺得受之有愧,他覺得他只是追隨當代的風格,沒有把徹底翻轉藝術創作的意念表達出來。在後來十年內,創作屬於他本人的系統,1908年出版的「一位畫家的筆記」最能表現他的美學論點。這段研習時間十分艱苦,他勤於增廣見聞︰到巴黎及倫敦的美術館、1898年英國行特別留意透納的作品;開始學習歐洲以外的藝術品,如巴黎奇美美術館、羅浮宮、東方藝術博物館的展覽等。受塞尚影響最深,也被席涅克「從德拉克洛瓦到新印象派」一書所提出的新印象派理論所吸引。此段時期他特別注重對素描的研究,在油畫方面則是放縱自己,用強烈表現性的色彩。1904年和席涅克有直接接觸,他覺得自己可以尋找一種有活力的方式解決那「素描與色彩的永無止境的衝突」問題。1905年的秋季沙龍展裡,畫的「表現」不再由外界賦予,而是由本身構圖所產生。介平塗色塊造成關係上的互動而構成畫面的韻律感。
《素描與色彩1905~1914》1905年法國巴黎秋季沙龍展雕刻家的馬爾克展出的一件頭像,和文藝復興時期的杜那太羅相近,隔日在報紙上被評為「杜那太羅被一群野獸包圍了」,這便是野獸派的由來。野獸派主要在「色彩」與「空間」問題的思辯作總結上的革新,追求一個經過感覺和想像力轉化過的詩意空間,以一個再創的真實取代實際空間描寫的真實。「色彩」是構成其激情空間最重要元素,以純粹飽和的色彩,有組織的運用補色原理,以彩度為主的「色彩、空間」取代自然主義以素描、明度為主的「光線、空間」。「巴黎聖米榭爾橋」用遠近透視空間明確、光線的明暗變化,色彩依循素描手法,風景對象與空氣感的真實描寫為傳統筆法;「塞納河之景」卻已擺脫真實摹寫。
《人像與風景1917~1930》1917年馬諦斯移居威尼斯,畫風轉為較傳統,是受到幾個因素影響。他拜訪過老年的雷諾瓦、1919年爲俄國芭蕾舞團做一系列舞台裝飾設計不滿意,決定專注於傳統的架上型繪畫。他熱愛溫和光線,所以他常到近郊的海岸上去作畫;1929年在創作上遇到瓶頸,他重新以大幅畫布作畫,與那些研究性質的畫作上奮戰,有時還是無法完成。到1930年這些困難使他停止作畫,直到美國巴恩斯基金會向他訂作大型裝飾性畫作舞蹈,才他重拾畫筆,這也成為他剪紙剪貼藝術的濫觴。
《中國風》他常將中華文物安排在畫作中呈現,顯示對中國的興趣。代表作是「夜鶯之歌」,是一系列舞台佈景的服裝設計,內容以中國宮廷為故事背景,述說一個重病的皇帝因為聽到一隻夜鶯啼叫的聲音而挽救他的性命。「夜鶯之歌」的設計促使馬諦斯到倫敦及巴黎最大的幾家博物館參觀並啟發靈感,後來全心投入對如何規劃舞台空間的整體性的構思上。他覺得這是一次失敗的設計,照劇服設計的色彩破壞裝飾性的統一。唯一成功的是大佈景及哀悼服的設計,因為它們在造型上最嚴謹且手法純化。
《詩書集插畫與裝飾》書籍插畫要求藝術家個人的參與,創造上必須適合文學著作的內容。他要求作品清晰,或是將其重要的版畫作品佔滿整頁版面,素描保持樸實、素雅,線條精純。他所繪的插畫幾乎是古代或古典詩人的作品,多以愛情為主題。1931年爲詩人馬拉美的詩集插畫是他第一本真正的插畫集;1934年爲喬愛斯名著「尤里西斯」;1944年爲波特萊爾「惡之華」;1947年爲疉昔亞德「爵士」。「爵士」讓他著手不透明水彩的繪製,也因此結識疊昔亞德並成為好友。
《符號的創生1940~1954》「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我們屬於我們的時代,也受到這個時代的觀念,情感及錯誤的影響。每一個藝術家都帶有他那時代的烙印,而偉大的藝術家就是那些印痕落的最深的人。」、「我感興趣的,既不是靜物畫,也不是風景畫,而是人物畫。」從這兩段話可看出馬諦斯對「人」情有獨鍾,對於臉的形象描繪具有驚人的記憶;表情和造型秩序是吸引他創作的主因。他賦予畫生命力,體現人的根源,達到繪畫與生命結合的境界。在「夜鶯之歌」的失敗讓他領會到「情感線條」與「給予空間」的重要性。1939年他已能用「情感的線條」來塑造「白色紙張上的光線,但並不喪失其感人的白淨特質。」素描能純化到僅以線條表示「人」和「事物」的生命。「畫樹」這個主題深入探討樹葉與周圍留白之間比例的關係,不難發現他有塗改過的痕跡,致力於追求線條轉換和圖像之間的關係而成為所謂的「造型符號」。如「蝸牛」系列作品由實際形體線瞄轉換到渦捲形蝸牛的造型符號。
《純粹的裝飾》馬諦斯一生中最後幾年有兩項重要的成就︰首先是素描上的成就,可隨心所欲將素描與主題做有節奏性的結合;再來是剪紙的創作,這完全跳脫西方傳統的繪畫方式,將此素描與顏色結合。1941年因腸癌動大手術,病癒康復後,有「再生」的感覺,而將這種感覺表現在剪紙作品裡。裝飾這個觀念一直是他創作的基石,主張加強對現實世界的描述或意念的傳達。在放棄油畫專心做裝飾性的創作後,有三個重要的系列作品。第一件是「爵士」,用水粉彩飾色於紙上以剪紙方式創作,用鏤花模板方式印製,藉白紙黑字呈現純淨與彩色圖板的明亮張力做結合。第二件是「大洋洲-天」、「大洋洲-海」的剪紙畫作,是爲適應各種的空間而設計的,使它們可以「融入」其中,並由內而外活化空間。第三件是全部由他自己構想完成的旺斯教堂︰內外部的建築、彩色玻璃、瓷磚、門、擺設及禮拜儀式中穿著的禮服等。這所教堂被視為是馬諦斯精神上的遺囑,他賦予他餘生的意義,結合他這一生「努力的結果」。
《主要作品》油畫︰「豪華、寧靜和享樂」、「戴帽的女人」、「土耳其宮女和玉蘭花」、「舞蹈家和安樂椅,黑色背景」、「紅色內室」等。雕塑︰「美洲虎吞食野兔」、「奴隸」、「坐著的裸體」等。我覺得這次展覽最特別的一幅畫是「Femme au madras,戴碼德拉斯布的女人」,因為這幅畫的主角部分幾乎是留白,而著重在鮮明背景的色彩配置。牆壁是粉紅格子圖案,邊線留白呼應主題;地板被切割成紅色和藍綠色讓人不是很清楚它所存在空間的實際距離。他大膽的用大塊面的切割表現人物和空間,而且主角沒上什麼色還能讓畫面有平衡的感覺,可見他在構圖設計和用色的搭配上有過相當的斟酌。
《二十世紀的現代藝術》1886年印象派最後一次畫展在巴黎展出,此時印象派主力畫家都已有各自發展的方向,畢卡索、馬諦斯和布拉克為竄起的新秀,三人把二十世紀的西方藝術從傳統中分離,改變藝術風貌。此時歐洲和美國遽變,1889希特勒生、隔年梵谷自殺、1896雅典舉行第一次奧運、1914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1905愛因斯坦發表相對論、1913福特生產汽車、紐約芝加哥出現摩天大樓,藝術家拋棄傳統題材,改用色彩、形狀表現繪畫,而視覺的世界也逐漸被幻想世界所取代。
《初期藝術---野獸派》高呼「以藝術改革社會」的口號,1901~1906年間梵谷、高更、塞尚作品首獲肯定,以尋求解放、幡展鮮豔色彩、造型扭曲的新風格被稱為「野獸派」。既無團體也無組織,畫家多各自發展,唯有馬諦斯是貫徹野獸派風格的人。
《探索時期1890~1904》馬諦斯出生於貧困的法國北部,原攻讀法律,1892向Gustave Moreau學畫,摩羅鼓勵學生透過與不同文化傳統的接觸,增加自我藝術的原創性。此時馬諦斯嶄露頭角,作品頗受好評,26歲得志讓他覺得受之有愧,他覺得他只是追隨當代的風格,沒有把徹底翻轉藝術創作的意念表達出來。在後來十年內,創作屬於他本人的系統,1908年出版的「一位畫家的筆記」最能表現他的美學論點。這段研習時間十分艱苦,他勤於增廣見聞︰到巴黎及倫敦的美術館、1898年英國行特別留意透納的作品;開始學習歐洲以外的藝術品,如巴黎奇美美術館、羅浮宮、東方藝術博物館的展覽等。受塞尚影響最深,也被席涅克「從德拉克洛瓦到新印象派」一書所提出的新印象派理論所吸引。此段時期他特別注重對素描的研究,在油畫方面則是放縱自己,用強烈表現性的色彩。1904年和席涅克有直接接觸,他覺得自己可以尋找一種有活力的方式解決那「素描與色彩的永無止境的衝突」問題。1905年的秋季沙龍展裡,畫的「表現」不再由外界賦予,而是由本身構圖所產生。介平塗色塊造成關係上的互動而構成畫面的韻律感。
《素描與色彩1905~1914》1905年法國巴黎秋季沙龍展雕刻家的馬爾克展出的一件頭像,和文藝復興時期的杜那太羅相近,隔日在報紙上被評為「杜那太羅被一群野獸包圍了」,這便是野獸派的由來。野獸派主要在「色彩」與「空間」問題的思辯作總結上的革新,追求一個經過感覺和想像力轉化過的詩意空間,以一個再創的真實取代實際空間描寫的真實。「色彩」是構成其激情空間最重要元素,以純粹飽和的色彩,有組織的運用補色原理,以彩度為主的「色彩、空間」取代自然主義以素描、明度為主的「光線、空間」。「巴黎聖米榭爾橋」用遠近透視空間明確、光線的明暗變化,色彩依循素描手法,風景對象與空氣感的真實描寫為傳統筆法;「塞納河之景」卻已擺脫真實摹寫。
《人像與風景1917~1930》1917年馬諦斯移居威尼斯,畫風轉為較傳統,是受到幾個因素影響。他拜訪過老年的雷諾瓦、1919年爲俄國芭蕾舞團做一系列舞台裝飾設計不滿意,決定專注於傳統的架上型繪畫。他熱愛溫和光線,所以他常到近郊的海岸上去作畫;1929年在創作上遇到瓶頸,他重新以大幅畫布作畫,與那些研究性質的畫作上奮戰,有時還是無法完成。到1930年這些困難使他停止作畫,直到美國巴恩斯基金會向他訂作大型裝飾性畫作舞蹈,才他重拾畫筆,這也成為他剪紙剪貼藝術的濫觴。
《中國風》他常將中華文物安排在畫作中呈現,顯示對中國的興趣。代表作是「夜鶯之歌」,是一系列舞台佈景的服裝設計,內容以中國宮廷為故事背景,述說一個重病的皇帝因為聽到一隻夜鶯啼叫的聲音而挽救他的性命。「夜鶯之歌」的設計促使馬諦斯到倫敦及巴黎最大的幾家博物館參觀並啟發靈感,後來全心投入對如何規劃舞台空間的整體性的構思上。他覺得這是一次失敗的設計,照劇服設計的色彩破壞裝飾性的統一。唯一成功的是大佈景及哀悼服的設計,因為它們在造型上最嚴謹且手法純化。
《詩書集插畫與裝飾》書籍插畫要求藝術家個人的參與,創造上必須適合文學著作的內容。他要求作品清晰,或是將其重要的版畫作品佔滿整頁版面,素描保持樸實、素雅,線條精純。他所繪的插畫幾乎是古代或古典詩人的作品,多以愛情為主題。1931年爲詩人馬拉美的詩集插畫是他第一本真正的插畫集;1934年爲喬愛斯名著「尤里西斯」;1944年爲波特萊爾「惡之華」;1947年爲疉昔亞德「爵士」。「爵士」讓他著手不透明水彩的繪製,也因此結識疊昔亞德並成為好友。
《符號的創生1940~1954》「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我們屬於我們的時代,也受到這個時代的觀念,情感及錯誤的影響。每一個藝術家都帶有他那時代的烙印,而偉大的藝術家就是那些印痕落的最深的人。」、「我感興趣的,既不是靜物畫,也不是風景畫,而是人物畫。」從這兩段話可看出馬諦斯對「人」情有獨鍾,對於臉的形象描繪具有驚人的記憶;表情和造型秩序是吸引他創作的主因。他賦予畫生命力,體現人的根源,達到繪畫與生命結合的境界。在「夜鶯之歌」的失敗讓他領會到「情感線條」與「給予空間」的重要性。1939年他已能用「情感的線條」來塑造「白色紙張上的光線,但並不喪失其感人的白淨特質。」素描能純化到僅以線條表示「人」和「事物」的生命。「畫樹」這個主題深入探討樹葉與周圍留白之間比例的關係,不難發現他有塗改過的痕跡,致力於追求線條轉換和圖像之間的關係而成為所謂的「造型符號」。如「蝸牛」系列作品由實際形體線瞄轉換到渦捲形蝸牛的造型符號。
《純粹的裝飾》馬諦斯一生中最後幾年有兩項重要的成就︰首先是素描上的成就,可隨心所欲將素描與主題做有節奏性的結合;再來是剪紙的創作,這完全跳脫西方傳統的繪畫方式,將此素描與顏色結合。1941年因腸癌動大手術,病癒康復後,有「再生」的感覺,而將這種感覺表現在剪紙作品裡。裝飾這個觀念一直是他創作的基石,主張加強對現實世界的描述或意念的傳達。在放棄油畫專心做裝飾性的創作後,有三個重要的系列作品。第一件是「爵士」,用水粉彩飾色於紙上以剪紙方式創作,用鏤花模板方式印製,藉白紙黑字呈現純淨與彩色圖板的明亮張力做結合。第二件是「大洋洲-天」、「大洋洲-海」的剪紙畫作,是爲適應各種的空間而設計的,使它們可以「融入」其中,並由內而外活化空間。第三件是全部由他自己構想完成的旺斯教堂︰內外部的建築、彩色玻璃、瓷磚、門、擺設及禮拜儀式中穿著的禮服等。這所教堂被視為是馬諦斯精神上的遺囑,他賦予他餘生的意義,結合他這一生「努力的結果」。
《主要作品》油畫︰「豪華、寧靜和享樂」、「戴帽的女人」、「土耳其宮女和玉蘭花」、「舞蹈家和安樂椅,黑色背景」、「紅色內室」等。雕塑︰「美洲虎吞食野兔」、「奴隸」、「坐著的裸體」等。我覺得這次展覽最特別的一幅畫是「Femme au madras,戴碼德拉斯布的女人」,因為這幅畫的主角部分幾乎是留白,而著重在鮮明背景的色彩配置。牆壁是粉紅格子圖案,邊線留白呼應主題;地板被切割成紅色和藍綠色讓人不是很清楚它所存在空間的實際距離。他大膽的用大塊面的切割表現人物和空間,而且主角沒上什麼色還能讓畫面有平衡的感覺,可見他在構圖設計和用色的搭配上有過相當的斟酌。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