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7-09 13:34:54河豚情室

與您共賞 --「王秀杞雕塑展」

「王秀杞雕塑展」自7/5 至 8/28日在佛光緣台北美術館展出,這次的現場展出的作品,包含有親子與佛之藝系列。王老師為台灣重要的中生代雕塑家,能夠將一塊冰冷的石頭賦予生命,重新定義一般人熟悉的佛像,對他而言「觀音」就是東方的維納斯,所以他的表現方式不同於傳統,他將比例拉長、並旋轉物件使線條柔軟,令作品多一分優雅與美感。

在一顆石頭上將親情、母愛與鄉土之情表達的如此圓融,實在很不簡單,他的作品總是能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除了因為他有洗鍊的雕刻技巧外,更重要的是這些作品像是有生命一樣充滿感情,在今天的展場內,有一件作品叫「天使心」,是我最喜歡的,那個小女孩兩個腮幫子—圓圓鼓鼓的,最可愛的是她的小酒窩,淺淺的浮在嘴角,當她微微閉起雙眼,就好像是在向天上的神撒嬌一般,如果這不是一件白色的希臘石雕,我幾乎要懷疑這件作品裡是不是藏了一個小女孩。

另一件作品--「祈禱」與「天使心」是相同的內在表現,卻是東西方文化不同的外在表現形式,「天使心」的小女孩雙腳很調皮的在裙下擺動,使得整個作品突然間變得生動活潑,相襯之下—旁邊的小沙彌低著頭虔誠的向上蒼祈禱,就顯得莊嚴、內斂許多。

「糖葫蘆」在第一展區的正中間,一個小男孩身懷秘密而且開心的吃著糖葫蘆。欣賞「糖葫蘆」時,請勿超過三十公分的距離,否則僅能觀賞到一件傑出的作品,而不能察覺小男孩細密的心思,原來,他怕別人搶,背後還藏著一串,看著他得意的表情使觀賞者不禁慧心一笑,回憶起小時候的生活點滴,那件作品不只是作品,還有著許多我們的情感投射。

39年次的王秀杞,在20年前便榮獲全省美展永久免審查資格的殊榮,從事石雕藝術20多年來的創作一直都十分貼近於生活,在陽明山土生土長的王老師,成長的歷程裡,每天看到的是農人從插秧到收割的整個生活全貌,對他們的悲歡、期望,能感同身受,因此作品裡很自然的流露出濃郁的、樸實的鄉情。因為創作題材來自生活經驗,所以在表現溫情與鄉土這類主題的作品,絲毫不見造作,本次展出以親子、佛之藝系列,採用大家最熟悉的題材,親子造型的圓潤飽滿象徵現康、快樂,突顯生命單純的美感,及強韌生命力的樸實風貌。

近年來,王老師的作品有不少是公共藝術,以去年剛完成的國立編譯館來說,設計了許多空間結合觀賞者的視線,讓觀眾成為作品的一部份。有人說雕塑是一種加、減法的藝術,泥塑是加法,木雕是減法,而王秀杞老師的石雕作品則是融合兩者,創作過程的複雜性,反而賦予雕刻藝術更寬廣的內涵與面向。

邀請您來參觀,館方並備有優秀的導覽義工歡迎您多加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