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2 23:38:32佳視影音DVD購物網
聚焦京味兒 《芝麻胡同》堪稱“舌尖上的電視劇”
《情滿四合院》之後,京味兒大劇缺席了壹段時間。近日,講述老北京“沁芳居”醬菜鋪風雨數十年的京味兒電視劇《芝麻胡同》在東方衛視熱播。《情滿四合院》原班底人馬回歸,導演、編劇、美術指導和演員等幾乎都是地道北京人,胡同裏的人情冷暖和醬缸裏的百味人生,除了吸引了很多年長觀眾之外,不少年輕人也愛上了這股子熨帖的“京味兒”。
揚子晚報/揚眼記者 孔小平
“老北京”元素讓人想起“城南往事”
京味兒的藝術作品往往帶有很特別的韻味,去年,京腔京調的話劇《老舍五則》來南京吸引了很多劇迷。近年來電視劇方面,《情滿四合院》《正陽門下小女人》等,也都分別從不同方面反映北京人的生活狀況和北京城的時代變遷。
如何能在京味兒題材下有新的表達,成為此類劇創作的壹大難題。《芝麻胡同》這次聚焦非遺醬菜,以1947年北京沁芳居醬菜鋪為背景,圍繞老板嚴振聲、妻子林翠卿及壹心為父親治病的牧春花,講述了三人之間的情感故事。不少網友表示,劇中駱駝車隊、街頭雜耍,鹵煮火燒、冰糖葫蘆、牌樓四合院,以及老年間才能看見的街頭把式和建築,得到還原,觀眾壹下子被拉回到了老四九城,“讓人想起了林海音的《城南舊事》和老舍的《駱駝祥子》。”
網友考據不少細節很到位
記者在豆瓣還看到,有網友考證發現,劇情也與老北京的生活息息相關,且經得起推敲,“例如第壹集裏曾提到過‘雨水’節氣,民國三十六年,雨水節氣是1947年2月19日;第二集提到了‘芒種’,是1947年6月6日這天。所以第二集俞大爺去嚴家找翠卿要大兒子時應該是夏季之初,他壹進門就剛好碰見嚴家院子裏正在準備搭建涼棚,院子地上堆著壹些卷起來的葦席。”
這位網友顯然也是北京人,他表示,老北京有句耳熟能詳的俚語“天棚魚缸石榴樹,先生肥狗胖丫頭”。壹進五月五端午節過後,北京城裏的大戶人家就要在天熱前搭好涼棚,以遮陽取涼,故北京人多稱“天棚”為“涼棚”,搭四合院的涼棚常用的材料有杉蒿、葦席、粗細麻繩和撥棍,由此感慨小細節很是到位。
還有網友曬出了“芝麻胡同”的路標圖照片,對此編劇劉雁曾表示,取名《芝麻胡同》有兩層含義:壹是因為老北京城裏確實曾經有過芝麻胡同(黑芝麻胡同、白芝麻胡同);二是,“人在世界中就如芝麻壹樣渺小,但芝麻雖小,榨出來的是油”,也點明了該劇要講述的是老北京普通百姓有裏有面、有滋有味的百態人生。
聚焦較為少見的非遺醬菜技藝
《芝麻胡同》比較少見地聚焦了“非遺醬菜”這壹傳統技藝,劇中呈現了十分壯觀又很有儀式感的制作過程,包括凈水洗腳、烈酒消毒,精壯漢子們唱著歌,腳踩黃豆等等。
作為胡同裏長大的導演,劉家成[微博]為了將《芝麻胡同》裏“沁芳居”這個醬菜鋪子所代表的中國飲食文化做紮實,在拍攝前非常深入的對這門非遺技藝進行了解,並邀請了“六必居”醬菜行的老師傅入組指導,所以就有了嚴振聲(何冰飾)和孔老癡(錢波飾)關於制醬獨門手藝的討論與展示,打耙、搗醬、換缸,動作壹氣呵成,步伐穩健有力,何冰和錢波的演繹不僅讓觀眾壹睹傳統技藝的風采,更展現了普通人對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匠心精神的傳承。
不少網友表示,自己是第壹次看到醬原來是這麽制作出來的,簡直是“舌尖上的醬菜”。也有網友說父母看到後不禁懷念起他們小時候醬菜的味道,“那可是下飯佐粥的必備啊,吃完了唇齒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