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8-01 19:01:37隨便你叫
這一陣子以來的總結(1)
啊啊......該從什麼地方寫起好呢?
我主要是想記錄過去一年來的生活,把那一段人生保存起來。
用文字完整保存一段人生?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事。
像是氣氛,感受......文字只能作為一種引導提示,讓我看見那些語句時能夠多少在腦中反映出當時的細膩感受。文字其實是侷限性很大的表達工具,它能傳達的意涵只能建立在讀者有經驗過的事物上:以那些事物的經驗作為基礎,進行類比、組合、推導......它沒有辦法讓一個讀者完全瞭解一個他沒有體驗過類似事物的東西。
不管文筆再怎麼順暢精巧,你都不可能讓天生的盲人看見風景,不可能讓人聽見一首你想讓他聽見的歌,用文字讓人看見一張你精確想傳達的臉。
所以以下的文字,可能只對我具有特殊意義。只有我感受得到那是我的一段人生。
對於旁觀者而言,那可能只是一些瑣碎的流水帳、模糊的描寫而已。
沒辦法,目前我能用來保存記憶的方法就只有文字這種隔靴搔癢的提示性工具而已。
============================================================
從高三開始寫吧。
很長的一段時間,學校已經沒有新課程了。到學校來是要準備大考的。無數的人都為了同樣的目標天天努力,我們的目標很具體又很虛幻。
具體,因為我們做的這些努力就是為了要考上好校系,就這麼簡單;
虛幻,是因為我們到底為什麼要考上好校系?
雖然可以說出很多其他有的沒有的理由,但最主要還是為了面子。
報章雜誌,書面媒體,身邊人們的態度,老師的說法,路邊賣早餐的大嬸,問你讀哪個學校的親戚.....等等集合而成的社會價值觀,告訴我們校系是一種階級:錄取分數高的學校的學生是比較優越的,錄取分數低的學校的學生是比較失敗的。名校的學生會被敬佩,會被認為是菁英;低分學校的學生會被輕視。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人上之人,所以大家都忍著無聊讀下去,並理所當然地視之為一種上進。
我自己則是還有一些別的理由。
從一些科學家寫的文章裡,我感覺到他們很喜歡自己的工作。那是我非常嚮往的生活方式。我是個非常害怕無聊的人,總是覺得無聊佔了生活中的絕大部分。我渴望能有個我喜歡的事情讓我可以投入。不要讓無聊一再提醒我活著是多麼荒謬的事。
看到他們的快樂,又想到自己平常是個喜歡思考的人,再加上我當時對於藝術類不知所云的風格感到反感、對於人類竟能藉由理性思考證實那麼多看似不可能被瞭解的世界真相感到驚訝(很多現在人類可以做到的事情,在以前是只有在人們的幻想中可以用魔法辦到的。這種把誇張的幻想實現於現實的奇景讓我滿感動的),所以選組時我選擇了理工組。我不禁期待自己也能成為他們的一員,從瞭解這個莫名其妙的世界中得到樂趣。
讀書這件事並不能說是沒有樂趣,但不可否認的是過程常常相當枯燥累人。
樂趣主要在於把一個看似複雜到不可能理解的事實逐步瞭解到幾近直觀體會的成就感。我不能忍受把一個我不懂為何成立的理論背起來直接使用,那會使我很煩燥。我會想要把所有該解釋的環節都解釋清楚,直到我感覺那個理論確實是清晰明白的邏輯事實。
要把一個理論完全弄明白有時相當費時,因為課本並未認真詳述某些理論的原理。它只是告訴讀者該定理的存在,並且教導讀者如何應用該定理。至於該定理為何成立則不是它關注的重點。當初課本如此撰寫的想法應該是希望能減輕學生的學習份量,使學生不必花費心力在不簡單的嚴謹證明上。但這樣的貼心反而造成了像我這種比較追根究底的學生的困擾。我會為了想不到如何證明一個定理而卡在那裡苦思許久,無法前進。
這樣的性格使我讀得比一般人辛苦,也很不利於考試。考試並不要求學生對於定理的證明要有那麼深刻的瞭解,它只要求你理解定理的敘述以及應用。我花在證明的時間極多,以致我需要的讀書時間比別人長,但解題能力未必贏過別人。不過我並不後悔,我覺得我是盡力照著我真正想做的方式去做。
如前所述,促使大多數人讀書的動力還有一個,就是自尊。我也不例外。
每當進入人群,我都感到無所適從。因為我不知道自己跟這些多得像螞蟻一樣的人們有何差異。我並不是討厭人,我只是不希望處在人群中的自己像滴入海中的水滴一樣消失在人海裡。我希望自己能夠是厲害的,是特別的;我不希望我只是眾多路人甲乙丙丁之中的隨便一個。這樣的不安使得我想要贏過別人。在教室裡,我能做的反抗就是努力念書。想像正在專心讀書的自己是個不凡的特別人物,跟那些正在聊天笑鬧的平庸面孔們有所不同。優雅地扶一下我的鑲金框眼鏡......啊,多麼美好的畫面。(完全只是自我感覺良好而已) 這種幼稚的想像在那段日子裡陪伴我在不少別人都在玩鬧的時候專心讀書。
(也和我一樣喜歡自我陶醉的你當然不可不來品味一下南宮博士的金玉良言:
http://www.gameimp.com/archives/2007/03/08/800/
下面的留言.)
說是不安全感逼使我讀書並不為過。我常為自己的平庸無用感到不安,尤其在人群裡特別渴望自己能變得更強。而坐在教室裡唯一能進行的鍛鍊只有讀書,所以我只好不停地讀。
放學回到家以後,感受不到那種要被淹沒在人海之中的壓力,讀書的動機就不那麼強烈了。我要在人群之中才會特別在意自己的實力,在意自己是否被別人看得起。所以我在家中總是逃避讀書,畢竟讀書是件煩人的事,若沒有強烈的動機是做不下去的。上上網,彈彈鋼琴,自慰,看看報紙,發呆,幻想,做點運動......在家的時光往往就這樣混過去了。除非是考試將至,我在家幾乎從不看書。
那些有成就的科學家們總是表現出熱愛思考與研究深奧問題的樣子,讓我覺得我如果也想像他們一樣有成就的話,就必須和他們一樣喜歡研讀。為此我努力說服自己相信我是喜歡讀教科書的,壓抑心中對讀書的厭煩。
一旦承認自己覺得研讀數理很枯燥,似乎就承認了我與那些睿智英明的偉大人物們有本質上的不同;承認了我不像他們那麼聰明,可以把微積分當休閒興趣;承認了我不像他們那麼有探討深奧問題的天份和興趣;承認了我是個不喜歡解數學方程式而喜歡看通俗漫畫與娛樂小說、愛讓腦袋偷懶的庸俗傢伙。
如前所述,我也不是完全無法從讀書中得到樂趣。確切理解艱深問題的成就感是滿大的,但是大多數時候冗長與複雜帶來的煩悶感更是無法忽視。自尊心使我一直不肯承認我覺得讀書很煩,但是真實的感受不可能被自欺抹滅:我確實不是那麼喜歡讀書。
雖然我不喜歡讀書,不過高中時期個人的志趣對於一個人會怎麼處理他的人生影響還沒那麼大:不管你的志向為何,只要你處在高中裡,你就多少會傾向於讀書。畢竟你每天都得上學,時常得考試。你不會有太多時間思考你是不是真的想要讀書,因為你馬上就得面對考卷上的分數。
為了贏過他人的成就感,為了受社會價值觀影響而生的虛榮心,也為了我對科學的憧憬,我的模擬考成績一次比一次更好。好到有些超乎我原本的期望。而考得好的成就感又促使我繼續努力讀下去。
我現在還記得剛考完一次順利的模擬考後準備回家時,那種輕鬆愉悅的得意心情。夏天午後斜射的陽光泛著快樂的金色調,我走過炙熱的空氣後登上開著冷氣的校車,置身在清涼之中以良好的視野旁觀著放學的人潮,悠哉地等待數分鐘後校車的出發,心中想著這一次我不曉得又會考到第幾名......嗯,校車開始走了,很好,我喜歡看著移動的街景(當心情愉快時,我能以欣賞的眼光旁觀著所有與我無關的事物。它們都跟我隔著一段無害的距離,看起來都趣味盎然,像是在點綴這個世界)......也喜歡在搖晃的車上睡覺......不知道將來我會考上哪個大學呢?會上台大嗎?呵呵......也許我將來做研究也會像這場考試一樣順利......嗯,這景色真不錯,這就是夏天的味道......
時光流逝。
要考指考了。其實和考模擬考沒太大的差別,只是腦子裡更會想著有關榮譽和面子的事。台清交成中央中興中原逢甲世新元智......等等並不只是學校而已,社會賦予它們的象徵意義不只如此。它們代表的是不同的地位,不同的成就,不同的未來展望。雖然實際上讀哪個學校未必真的有那麼大的具體差異,但是心理上是差很多的。整個社會的印象共同塑造了學校的排名和象徵意義,那些印象來自媒體報導,來自社會人士的經驗談,來自雜誌,來自老師的言談,來自電視,來自喜歡問你讀哪裡的親戚......它們來自四面八方。
好學校變成了一個讓人嚮往的夢。似乎只要考上它之後一切都會自然美好。
我的考場是在我的高中。考完最後一個科目後,我沒有馬上離開學校。留下來做些什麼我也不太記得了,總之就是和同學聊聊考題,然後回到教室去收東西,看看電視,看看報紙上有關指考的報導之類的吧。
「準備了這麼久、想像了這麼多次、似乎在某種程度上會決定我的人生的事件......就這樣而已喔?就這樣結束了喔?」
可能是由於這樣的情緒,也可能是由於過度興奮之後的麻木,使得我剛考完試後有種彷彿在夢裡一般的不真實感。和當時天邊綺麗得近乎詭異的彩霞倒是滿搭調的。
人有時就是會記得一些奇怪的小事。我還記得當時我同學在教室看的節目是海賊王,播到魯夫跟騙人布決鬥的那一集(這到底有什麼重要的呢?為什麼我要記得?)。另一個同學看的報紙上有補習班老師寫的指考作文示範。非常俗氣與賣弄的一篇文章,引經據典和使用華麗辭藻與大量成語到一種像是化妝濃到把五官都遮住的地步。說真的,要寫那種可能可以拿高分的標準文章對我來說是非常容易的事。但我實在不願意寫那種表面上冠冕堂皇,但實際上什麼也沒說的官樣文字。那是初練習寫文章的小學生為了害怕失誤,或是心中還沒什麼想法,所以才必須乖乖遵行的中規中矩。就算是在考場,比起寫出一篇能拿分的官樣文章,我也寧可誠懇地在腦海中試著找尋最貼切我心中感受的字眼,然後儘可能不失真地將我的思緒翻譯為文字。
也許就是因為這樣,我從來沒有一次寫完考試中的作文。我不太會為了拿分數而勉強自己做一些不符合自己價值觀的事。理科方面也是一樣,我很執著於一定要瞭解每一個結論為何成立、想要證明每一個不夠直觀的定理。只要有一個環節無法理解,我就感到心癢難騷。我很難忍受把一個我不懂的公式背下來直接應用。我誇張到會在考試時推導每一個我忘記為何成立的定理,因此我寫考卷的速度很慢。我實在不是一個擅長考試的人。
時間晚了,學校裡已經沒什麼人了。只有我和兩個同學待在那間我們曾度過頗多時光的三年級教室裡。稀少的人氣、因有段時間沒人使用而散亂的桌椅和地上的紙屑、綺麗得不自然的晚霞,再搭配上海賊王卡通出現在這個平常總是用來上課的教室裡而生的奇異感......整個氣氛顯得有如處在黃昏的廢墟之中似的恍惚。
不過,我想最重要的原因還是,這個考試我已經想像太久了。它是我的一個重要方向、是我在這麼多日子裡勉強自己的理由,是我在這麼多日子裡於心中模擬過的畫面;突然之間它出現了,它結束了。我想像了這麼久的考完試後的時光已經不是我心中想像的畫面,而是我正在呼吸的現實。這份不真實感是來自於這份突兀。
在教室中度過了一段廢墟似的無所事事荒涼時光之後,我跟正在看電視的同學道別,走過一片被夕陽映得橙黃的柏油路面,到我爸的車旁。他正在車旁看報紙。我去便利商店買了一瓶飲料,坐在車旁的大階梯上享受著木瓜牛奶的甜美,一邊靜靜品味著這份在黃昏籠罩下持久不散的不真實氣氛。我想黃昏的光線一定有助長這氣氛持久的作用。我一向都覺得黃昏時的光線氣氛特別詭異。
嗯......指考的描寫似乎到這裡就差不多夠了。接下去該寫些什麼呢?把在台中度過的暑假也寫一寫好了。
我主要是想記錄過去一年來的生活,把那一段人生保存起來。
用文字完整保存一段人生?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事。
像是氣氛,感受......文字只能作為一種引導提示,讓我看見那些語句時能夠多少在腦中反映出當時的細膩感受。文字其實是侷限性很大的表達工具,它能傳達的意涵只能建立在讀者有經驗過的事物上:以那些事物的經驗作為基礎,進行類比、組合、推導......它沒有辦法讓一個讀者完全瞭解一個他沒有體驗過類似事物的東西。
不管文筆再怎麼順暢精巧,你都不可能讓天生的盲人看見風景,不可能讓人聽見一首你想讓他聽見的歌,用文字讓人看見一張你精確想傳達的臉。
所以以下的文字,可能只對我具有特殊意義。只有我感受得到那是我的一段人生。
對於旁觀者而言,那可能只是一些瑣碎的流水帳、模糊的描寫而已。
沒辦法,目前我能用來保存記憶的方法就只有文字這種隔靴搔癢的提示性工具而已。
============================================================
從高三開始寫吧。
很長的一段時間,學校已經沒有新課程了。到學校來是要準備大考的。無數的人都為了同樣的目標天天努力,我們的目標很具體又很虛幻。
具體,因為我們做的這些努力就是為了要考上好校系,就這麼簡單;
虛幻,是因為我們到底為什麼要考上好校系?
雖然可以說出很多其他有的沒有的理由,但最主要還是為了面子。
報章雜誌,書面媒體,身邊人們的態度,老師的說法,路邊賣早餐的大嬸,問你讀哪個學校的親戚.....等等集合而成的社會價值觀,告訴我們校系是一種階級:錄取分數高的學校的學生是比較優越的,錄取分數低的學校的學生是比較失敗的。名校的學生會被敬佩,會被認為是菁英;低分學校的學生會被輕視。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人上之人,所以大家都忍著無聊讀下去,並理所當然地視之為一種上進。
我自己則是還有一些別的理由。
從一些科學家寫的文章裡,我感覺到他們很喜歡自己的工作。那是我非常嚮往的生活方式。我是個非常害怕無聊的人,總是覺得無聊佔了生活中的絕大部分。我渴望能有個我喜歡的事情讓我可以投入。不要讓無聊一再提醒我活著是多麼荒謬的事。
看到他們的快樂,又想到自己平常是個喜歡思考的人,再加上我當時對於藝術類不知所云的風格感到反感、對於人類竟能藉由理性思考證實那麼多看似不可能被瞭解的世界真相感到驚訝(很多現在人類可以做到的事情,在以前是只有在人們的幻想中可以用魔法辦到的。這種把誇張的幻想實現於現實的奇景讓我滿感動的),所以選組時我選擇了理工組。我不禁期待自己也能成為他們的一員,從瞭解這個莫名其妙的世界中得到樂趣。
讀書這件事並不能說是沒有樂趣,但不可否認的是過程常常相當枯燥累人。
樂趣主要在於把一個看似複雜到不可能理解的事實逐步瞭解到幾近直觀體會的成就感。我不能忍受把一個我不懂為何成立的理論背起來直接使用,那會使我很煩燥。我會想要把所有該解釋的環節都解釋清楚,直到我感覺那個理論確實是清晰明白的邏輯事實。
要把一個理論完全弄明白有時相當費時,因為課本並未認真詳述某些理論的原理。它只是告訴讀者該定理的存在,並且教導讀者如何應用該定理。至於該定理為何成立則不是它關注的重點。當初課本如此撰寫的想法應該是希望能減輕學生的學習份量,使學生不必花費心力在不簡單的嚴謹證明上。但這樣的貼心反而造成了像我這種比較追根究底的學生的困擾。我會為了想不到如何證明一個定理而卡在那裡苦思許久,無法前進。
這樣的性格使我讀得比一般人辛苦,也很不利於考試。考試並不要求學生對於定理的證明要有那麼深刻的瞭解,它只要求你理解定理的敘述以及應用。我花在證明的時間極多,以致我需要的讀書時間比別人長,但解題能力未必贏過別人。不過我並不後悔,我覺得我是盡力照著我真正想做的方式去做。
如前所述,促使大多數人讀書的動力還有一個,就是自尊。我也不例外。
每當進入人群,我都感到無所適從。因為我不知道自己跟這些多得像螞蟻一樣的人們有何差異。我並不是討厭人,我只是不希望處在人群中的自己像滴入海中的水滴一樣消失在人海裡。我希望自己能夠是厲害的,是特別的;我不希望我只是眾多路人甲乙丙丁之中的隨便一個。這樣的不安使得我想要贏過別人。在教室裡,我能做的反抗就是努力念書。想像正在專心讀書的自己是個不凡的特別人物,跟那些正在聊天笑鬧的平庸面孔們有所不同。優雅地扶一下我的鑲金框眼鏡......啊,多麼美好的畫面。(完全只是自我感覺良好而已) 這種幼稚的想像在那段日子裡陪伴我在不少別人都在玩鬧的時候專心讀書。
(也和我一樣喜歡自我陶醉的你當然不可不來品味一下南宮博士的金玉良言:
http://www.gameimp.com/archives/2007/03/08/800/
下面的留言.)
說是不安全感逼使我讀書並不為過。我常為自己的平庸無用感到不安,尤其在人群裡特別渴望自己能變得更強。而坐在教室裡唯一能進行的鍛鍊只有讀書,所以我只好不停地讀。
放學回到家以後,感受不到那種要被淹沒在人海之中的壓力,讀書的動機就不那麼強烈了。我要在人群之中才會特別在意自己的實力,在意自己是否被別人看得起。所以我在家中總是逃避讀書,畢竟讀書是件煩人的事,若沒有強烈的動機是做不下去的。上上網,彈彈鋼琴,自慰,看看報紙,發呆,幻想,做點運動......在家的時光往往就這樣混過去了。除非是考試將至,我在家幾乎從不看書。
那些有成就的科學家們總是表現出熱愛思考與研究深奧問題的樣子,讓我覺得我如果也想像他們一樣有成就的話,就必須和他們一樣喜歡研讀。為此我努力說服自己相信我是喜歡讀教科書的,壓抑心中對讀書的厭煩。
一旦承認自己覺得研讀數理很枯燥,似乎就承認了我與那些睿智英明的偉大人物們有本質上的不同;承認了我不像他們那麼聰明,可以把微積分當休閒興趣;承認了我不像他們那麼有探討深奧問題的天份和興趣;承認了我是個不喜歡解數學方程式而喜歡看通俗漫畫與娛樂小說、愛讓腦袋偷懶的庸俗傢伙。
如前所述,我也不是完全無法從讀書中得到樂趣。確切理解艱深問題的成就感是滿大的,但是大多數時候冗長與複雜帶來的煩悶感更是無法忽視。自尊心使我一直不肯承認我覺得讀書很煩,但是真實的感受不可能被自欺抹滅:我確實不是那麼喜歡讀書。
雖然我不喜歡讀書,不過高中時期個人的志趣對於一個人會怎麼處理他的人生影響還沒那麼大:不管你的志向為何,只要你處在高中裡,你就多少會傾向於讀書。畢竟你每天都得上學,時常得考試。你不會有太多時間思考你是不是真的想要讀書,因為你馬上就得面對考卷上的分數。
為了贏過他人的成就感,為了受社會價值觀影響而生的虛榮心,也為了我對科學的憧憬,我的模擬考成績一次比一次更好。好到有些超乎我原本的期望。而考得好的成就感又促使我繼續努力讀下去。
我現在還記得剛考完一次順利的模擬考後準備回家時,那種輕鬆愉悅的得意心情。夏天午後斜射的陽光泛著快樂的金色調,我走過炙熱的空氣後登上開著冷氣的校車,置身在清涼之中以良好的視野旁觀著放學的人潮,悠哉地等待數分鐘後校車的出發,心中想著這一次我不曉得又會考到第幾名......嗯,校車開始走了,很好,我喜歡看著移動的街景(當心情愉快時,我能以欣賞的眼光旁觀著所有與我無關的事物。它們都跟我隔著一段無害的距離,看起來都趣味盎然,像是在點綴這個世界)......也喜歡在搖晃的車上睡覺......不知道將來我會考上哪個大學呢?會上台大嗎?呵呵......也許我將來做研究也會像這場考試一樣順利......嗯,這景色真不錯,這就是夏天的味道......
時光流逝。
要考指考了。其實和考模擬考沒太大的差別,只是腦子裡更會想著有關榮譽和面子的事。台清交成中央中興中原逢甲世新元智......等等並不只是學校而已,社會賦予它們的象徵意義不只如此。它們代表的是不同的地位,不同的成就,不同的未來展望。雖然實際上讀哪個學校未必真的有那麼大的具體差異,但是心理上是差很多的。整個社會的印象共同塑造了學校的排名和象徵意義,那些印象來自媒體報導,來自社會人士的經驗談,來自雜誌,來自老師的言談,來自電視,來自喜歡問你讀哪裡的親戚......它們來自四面八方。
好學校變成了一個讓人嚮往的夢。似乎只要考上它之後一切都會自然美好。
我的考場是在我的高中。考完最後一個科目後,我沒有馬上離開學校。留下來做些什麼我也不太記得了,總之就是和同學聊聊考題,然後回到教室去收東西,看看電視,看看報紙上有關指考的報導之類的吧。
「準備了這麼久、想像了這麼多次、似乎在某種程度上會決定我的人生的事件......就這樣而已喔?就這樣結束了喔?」
可能是由於這樣的情緒,也可能是由於過度興奮之後的麻木,使得我剛考完試後有種彷彿在夢裡一般的不真實感。和當時天邊綺麗得近乎詭異的彩霞倒是滿搭調的。
人有時就是會記得一些奇怪的小事。我還記得當時我同學在教室看的節目是海賊王,播到魯夫跟騙人布決鬥的那一集(這到底有什麼重要的呢?為什麼我要記得?)。另一個同學看的報紙上有補習班老師寫的指考作文示範。非常俗氣與賣弄的一篇文章,引經據典和使用華麗辭藻與大量成語到一種像是化妝濃到把五官都遮住的地步。說真的,要寫那種可能可以拿高分的標準文章對我來說是非常容易的事。但我實在不願意寫那種表面上冠冕堂皇,但實際上什麼也沒說的官樣文字。那是初練習寫文章的小學生為了害怕失誤,或是心中還沒什麼想法,所以才必須乖乖遵行的中規中矩。就算是在考場,比起寫出一篇能拿分的官樣文章,我也寧可誠懇地在腦海中試著找尋最貼切我心中感受的字眼,然後儘可能不失真地將我的思緒翻譯為文字。
也許就是因為這樣,我從來沒有一次寫完考試中的作文。我不太會為了拿分數而勉強自己做一些不符合自己價值觀的事。理科方面也是一樣,我很執著於一定要瞭解每一個結論為何成立、想要證明每一個不夠直觀的定理。只要有一個環節無法理解,我就感到心癢難騷。我很難忍受把一個我不懂的公式背下來直接應用。我誇張到會在考試時推導每一個我忘記為何成立的定理,因此我寫考卷的速度很慢。我實在不是一個擅長考試的人。
時間晚了,學校裡已經沒什麼人了。只有我和兩個同學待在那間我們曾度過頗多時光的三年級教室裡。稀少的人氣、因有段時間沒人使用而散亂的桌椅和地上的紙屑、綺麗得不自然的晚霞,再搭配上海賊王卡通出現在這個平常總是用來上課的教室裡而生的奇異感......整個氣氛顯得有如處在黃昏的廢墟之中似的恍惚。
不過,我想最重要的原因還是,這個考試我已經想像太久了。它是我的一個重要方向、是我在這麼多日子裡勉強自己的理由,是我在這麼多日子裡於心中模擬過的畫面;突然之間它出現了,它結束了。我想像了這麼久的考完試後的時光已經不是我心中想像的畫面,而是我正在呼吸的現實。這份不真實感是來自於這份突兀。
在教室中度過了一段廢墟似的無所事事荒涼時光之後,我跟正在看電視的同學道別,走過一片被夕陽映得橙黃的柏油路面,到我爸的車旁。他正在車旁看報紙。我去便利商店買了一瓶飲料,坐在車旁的大階梯上享受著木瓜牛奶的甜美,一邊靜靜品味著這份在黃昏籠罩下持久不散的不真實氣氛。我想黃昏的光線一定有助長這氣氛持久的作用。我一向都覺得黃昏時的光線氣氛特別詭異。
嗯......指考的描寫似乎到這裡就差不多夠了。接下去該寫些什麼呢?把在台中度過的暑假也寫一寫好了。
傅小白
2007-09-06 17:58:13
科 我要分好幾天看完他!
裡諳喬
2007-09-05 07:45:21
你網址打錯了 是: 不是:
明白嗎
ss163500,
哈哈,你讚美到讓我感覺很羞愧啊.因為太羞愧了,所以我也不知道要回你什麼XD
李東喬,
我要跳過你,科科.
3m,
連你也一起跳過好了.
江南小湖,
咦,簡體字耶?你來自對岸嗎?
印象中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好像很積極想要在國際中力爭上游的樣子,整個社會的競爭風氣非常旺盛?那麼我文中所說的關於所讀大學校系和個人毀譽成敗之間的象徵連結想必比我在台灣所感受到的還要強烈很多吧.
全力以名譽為動機,拼死地苦讀,心中不時浮現著自己有天功成名就的美好畫面......我彷彿可以看見無數這樣坐在寒窗前的身影.可是我總覺得這畫面有點可怕:當他有一天懷疑起自己為什麼要忍著痛苦去做社會期望他去做、而自己其實並不喜歡做的事情時,他難道不會空虛得想用懸樑繩上吊、拿刺股錐自戕嗎?
嗯,也許不會吧......人只有在衣食無虞的時候才會去思考我們追求飽暖的意義何在.我想我大概是生活得太安逸了,感受不到渴望地位與尊敬的那種基本欲求,才會去分析讀書可能帶給我的快樂和痛苦、思量讀書是不是我真的想要的選擇、質疑我為什麼要為了社會觀感而勉強自己去做我覺得苦悶的事情.當出人頭地變成一種執念與需求時,我想這些都不會是問題吧.
老王,
哈哈,那就等我的續集吧.
裡諳喬,
您真內行.
傅小白,
我的確是花了好幾天寫完它.我一直以為觀看者觀看一段作品的時間和創作者創作它所費的時間是不能相比的,聽見你這麼說真是讓我太欣慰了,嗚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