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6-15 22:15:19越來越野風俗考

泥土裡看不見光明的蟲在生與死之間的蠕動。

危機的邊緣--土方巽之後
2003/10/21

上課後仍不滿意(足),因為過去看過大駱駝艦1997年在台北的演出,也看過rika(即秦kanato)的幾場演出和參加工作坊,還有舞踏表演蘆川明乃在多面向在長安西路的排練場的小型演出(在那一年裡卻是擠滿了五六十人有吧),經歷過現場演出總是覺得課堂上的影像太不立體,下課去圖書館視聽中心找了NHK一捲以介紹土方撰(Tatsumi Hijikata)為主的錄影帶,解釋得十分多,對於土方巽影響的後進舞踏表演有更多的認識,可是還是覺得不夠。

舞踏的特色似乎不是能用說的或是看一場錄影帶就能夠說明那種近乎泥土裡看不見光明的蟲在生與死之間的蠕動。

奇怪的是,對於創始者大野一雄的表演我竟沒有什麼感觸,似乎是因為他的表演裡典雅居多,反倒是他之後土方撰之後的白虎社、大駱駝艦、山海塾以組織群體沒有個體性的演出較令人驚動。

舞踏的意念是越沒有人味越好,越像是一種不向人的動物性越好,像是某種生物的動作狀態人形化,我竟然覺得大野一雄的表演不是舞踏,可見舞踏也有某種意象化了,大野一雄已經有一種個人風格,而且還是在人的枯乾中。而土方撰之後的舞踏是一群身體演員在模擬生物。

以山海塾為例,白淨光頭與科技華麗交之的大型舞踏場景,無法歸類為東方或是西方了,像是時尚舞台的當代設計感。

太華麗潔淨而不骯髒,原本舞踏所謂的暗黑好像被西方工業文明消毒了。

關於工作坊方法我就沒有想法了,我主觀地認為那是現代劇場的基本功,瞧舞踏的工作方法多麼全球化。有一種不同方法之間的比較,不同的身體方法裡,有多少異有多少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