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6 14:55:54雲翁

李斯特:4首「麥菲斯特圓舞曲」

               ナダールによる晩年のフランツ・リスト.jpg

李斯特共寫了4首鋼琴獨奏以及管弦樂演奏的麥菲斯特圓舞曲」Mephisto-Walzer,其中有1首是未完成的作品。第1號在1856-61年之間譜作,其他3首則在1878年到1885年間作曲。4首中以第1號最為有名,不管是鋼琴曲或是管弦樂曲,都常上演或錄音

李斯特根據歌德的戲劇「浮士德」完成「浮士德交響曲」(請參閱本台「李斯特:浮士德交響曲」一文)之後,又從同鄉的詩人尼古拉斯·雷瑙Nikolaus Lenau)的長篇敘事詩「浮士德」1836得到靈感,於1861年創作管弦樂曲「根據雷瑙的「浮士德」的兩首插曲」Zwei Episoden aus Lenaus FaustS.110。其中包括「夜間行列Der nächtliche ZugS.110-1「在村裡酒家的舞蹈Der Tanz in der DorfscheS.110-2兩曲。上述兩曲中,第2首「在村裡酒家的舞蹈後來就成為鋼琴獨奏曲麥菲斯特圓舞曲第1號」S.514。這首弦樂曲也改編為比較忠實於弦樂曲的鋼琴聯彈曲S.599-2鋼琴獨奏曲則展開獨自的音樂

這些音樂所根據的故事如下:
浮士德與麥菲斯特費勒出現在農民們聚集跳舞的酒家麥菲斯特從樂手手中搶到小提琴之後,著魔似的演奏舞曲,把農民們拉進陶醉之中浮士德抱著黑髮的舞女,走進森林中,消失在滿天星的夜色裡。在撇開的門戶外,傳來夜鶯的叫聲

麥菲斯特圓舞曲第1 S.514
Tito Muñoz 指揮SWR Symphonieorchester   https://youtu.be/Z0ixU9wurjw
Alexis Hauser 指揮McGill Symphony Orchestra Montreal   https://youtu.be/NzUnML7SLJg
Dmitry Shishkin 鋼琴  https://youtu.be/6fiDT1ZkdYo
Khatia Buniatishvili  鋼琴  https://youtu.be/n1tM9YSLYdc
Valentina Lisitsa  鋼琴  https://youtu.be/Q8hVMVE4gXk
André Laplante  鋼琴   https://youtu.be/KJbg9V2KnD8  有樂譜
Keiko Watanabe, Yoshie Hashizume鋼琴聯彈  https://youtu.be/iQpCwGtRO-g

如上所述,這首圓舞曲是改編弦樂曲「在村裡酒家的舞蹈」而來,因此也稱為「在村裡酒家的舞蹈」。不過管弦樂曲的作品編號是S.110-2,而鋼琴獨奏曲是S.514

此曲一開始就充滿奇怪的氣氛李斯特使用在當時是嶄新的作曲手法。開頭那段重疊5度音程所形成的和聲,就甚為引人注目。他巧妙的利用顫音演出怪異氣氛。在像是爬階梯的8度音程之後轟出和聲,並移到主旋律。聽者會被這段音樂愣住。説是圓舞曲,但這麼快的圓舞曲怎麼跳?只有手指在鍵盤上飛舞奔跳

麥菲斯特用小提琴奏出圓舞曲,人們隨樂起舞。不久麥菲斯特找到瑪格麗特,就溜到森林中。夜晚的天空傳來夜鶯的歌聲。此曲把這些内容具體的表現出來。此曲同時包括極具大師風格的技巧,成為代表李斯特的難曲

曲中兼具華麗的技巧與妖艷的氣氛,中間樂段富於甜美而浪漫的詩情,雖然偶有帶裝飾音的高速樂句打擾,但浪漫的魔法會繼續下去。8度音如冰塊似透澈美麗。開頭與後半部則遠離優雅的沙龍風格圓舞曲,尤其到後半部,開頭的音樂重新出現,並逐漸妖異地變化。樂句中充滿激烈的情趣到幾乎可以説是「狂喜亂舞」,聽眾會陷入興奮的旋渦中,為演奏者的超絕技巧目瞪口呆。最後是暗示星空的平靜的旋律,並以怒濤似的樂句驟然結束

鋼琴版獻給他的學生卡爾‧濤吉希(Carl Tausig)

麥菲斯特圓舞曲第2 S.515
Giuseppe Andaloro 鋼琴 https://youtu.be/fL4gCP-f804   有樂譜
Arpad Joó指揮Budapest Symphony Orchestra https://youtu.be/3Ie_CLKrDDM
Marc Heredia Trechs鋼琴 https://youtu.be/YY2BANuwuQ8
創作第1號後約20年,在1878-81年間,李斯特譜寫2麥菲斯特圓舞曲。此曲呈獻給聖桑。除了鋼琴獨奏版外,還有聯彈版S.600與管弦樂版S.1113種。李斯特晚年的作品多使用嶄新的和聲法,以至於成為實驗般的音樂,2號以後的麥菲斯特圓舞曲,都以這種作風作曲。

此曲的開頭與尾聲部使用「三全音」(Tritone,也就是增四度),釀出緊張不安的效果。三全音被認為在不協和音當中聲響最難聽的和音,因而有「魔鬼音程」之稱。巴洛克時期以後比較積極使用,在此以前,通常盡量避免出現三全音。李斯特的這首2圓舞曲,有些部分表現得比1號更為激烈
(關於「三全音」請參閱維基百科「增四度」條)

麥菲斯特圓舞曲第3 S.216
Guiseppe Andaloro 鋼琴  https://youtu.be/7b-2yxl5uRo  有樂譜
Misha Dacic  鋼琴  https://youtu.be/zLV-YfKwmA4
此鋼琴曲寫於1883年,並獻給鋼琴家瑪莉‧嘉葉爾(Marie Jaëll
) 。在導奏部分,李斯特就推展更嶄新的和聲法,使用C-E-A-D的琶音,以及不少四度和聲徘徊於升F大調、d小調、升d小調之間。因而音樂變得更為苛烈,更像魔鬼。研究李斯特的音樂學者韓夫利‧薩爾(Humphrey Searle)認為此曲是李斯特最好的作品之一,俄羅斯作曲家斯克里亞賓也喜歡這首作品

麥菲斯特圓舞曲第4 S.216b(1)S.696(2)
Guiseppe Andaloro 鋼琴 https://youtu.be/DOBzCoOxJcw  有樂譜
未註明演奏者  https://youtu.be/PJMdYMMx0SU  S.696
1885年寫的鋼琴曲,但當年就修改成2。這2版已經是可以演奏的完整樂譜,但後來發現可能要插在中間樂段的3頁草稿,因此被認為在結構上還沒完成1版在1953年,第2版在1956年才出版。本來李斯特要把現在的「無調小品」(Bagatelle sans tonalité)S.216a做為麥菲斯特圓舞曲第4號,最後還是寫了現在的第4S.21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