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歌曲集「天鵝之歌」
舒伯特的歌曲集「天鵝之歌」(Schwanengesang) D957/965a,不像其他兩套聯篇歌曲集「冬之旅」與「美麗的磨坊少女」那樣,是由他自己整編出版,而是在他去世後,由出版商哈斯林格(Tobias Haslinger)與朋友們把他的遺稿整理出版,因此沒有兩套聯篇歌曲集那樣的連續性。
作曲者留下本曲集的手稿去世,哈斯林格就在使用萊爾斯塔勃與海涅詩詞的歌曲群之後,加上使用塞德爾詩詞的「飛鴿傳書」,並賦予表題「天鵝之歌」初版。傳說,天鵝在臨終時歌唱得最美,因而有此表題。
編製舒伯特作品目錄的奧托·埃里希·德意許(Otto Erich Deutsch)認為,在手稿中6首海涅歌曲緊接在7首萊爾斯塔勃歌曲之後,而且海涅歌曲群沒有寫明作曲日,這就很有可能舒伯特想把這13曲做成一套歌曲集出版,因此對這13曲賦予一個作品目錄編號D957,初版時的第14曲「飛鴿傳書」,則賦予另一個作品目錄編號D965a。在新舒伯特全集中,就把這套歌曲集分成「使用萊爾斯塔勃與海涅詩詞的13首歌曲」D957,與「飛鴿傳書」D965a出版,而沒有「天鵝之歌」這套歌曲集。不過,舒伯特另有自己寫曲名為「天鵝之歌」的兩首歌曲。
如上所述,歌曲集「天鵝之歌」的歌詞取自3位詩人的詩歌,但使用的詩歌與舒伯特的相遇,則有不同的經過。
萊爾斯塔勃(Ludwig Rellstab,月光奏鳴曲的命名來源)的7首詩,原為他把包括這7首的詩集送到貝多芬處,委請貝多芬作曲的。後來萊爾斯塔勃回想説,貝多芬臨終時,直接交給舒伯特;但依據不大可信任的貝多芬的秘書辛德拉(Anton Felix Schindler)的説法,舒伯特是在貝多芬的遺物中找到詩集。詳細情形則不得而知。本來要成為第8曲的「生活的勇氣」(Lebensmut)D937降B大調,3/4拍子,只有24小節的草稿。
有説,舒伯特本來要把萊爾斯塔勃與海涅的歌曲,依作家別各自分開成集,或彙成一集出版的想法。萊爾斯塔勃歌曲集至少要有8曲,因經濟上的理由,也曾考慮多補幾首海涅的歌曲,先出版海涅歌曲集。沒想到舒伯特一去世,哈斯林格就不深加考慮,把未完成的歌曲集遺稿接在一起,更由於「生活的勇氣」一曲未完成,就加上使用塞德爾詩詞的「飛鴿傳書」,並以與內容完全無關的標題出版一套歌曲集。這樣想來,舒伯特沒有完成「生活的勇氣」給「天鵝之歌」的架構不少影響。
海涅(Christian Johann Heinrich Heine)的6首詩,是刊登在1826年出版的「歌冊」(Buch der Lieder)中的。經常舉辦「舒伯特樂聚」(Schubertiaden)的舒伯特的朋友們在1828年1月12日舉辦讀書會,舒伯特在會中遇到這本「歌冊」。從「歌冊」中選出的6首詩,在8月左右就全部寫成歌曲,到10月就寫信要求萊比錫的出版社出版,因為當時舒伯特在經濟上有點困窘。
海涅知道舒伯特用他的詩譜曲,1830年11月18日給愛德華·馬克森(Eduard Marxsen)的信上寫説:「聽說舒伯特在去世之前,為我的詩譜了很出色的音樂,可惜我還沒有聽到。」後來有沒有聽到,以及海涅的評論如何則不得而知。
塞德爾(Johann Gabriel Seidl)是舒伯特的朋黨之一,舒伯特曾使用塞德爾的詩,寫了幾首歌曲。一般認為舒伯特缺乏選擇傑出詩詞的能力,其實他是只要遇到會刺激他感性的詩歌,就會不管內容就譜成歌曲。如果不會刺激他的感性,就算是歌德的詩也不會譜曲。1828年塞德爾也被舒伯特拒絕。
歌曲集「天鵝之歌」中共有14首歌曲。
各曲的原詞(德文)請查閱https://www.lieder.net/lieder/assemble_texts.html?SongCycleId=13
在這裡也可以找到英文翻譯。如要中文翻譯,請查閱
https://mhchiu2.pixnet.net/blog/post/427613870 (有幾首沒有翻譯,就在本文中補歌詞大意。)
依萊爾斯塔勃詩詞的7首歌曲(7 Lieder nach Gedichten von Ludwig Rellstab)
這7首,基本上都具有抒情性。
第1曲 愛的使者(Liebesbotschaft)
G大調,4/4拍子。這是一首愛情的音樂。正在外地旅行的青年,寄語潺潺小河,要小河告訴遠在故鄉的情人「就要回去了,不要擔心。」樂曲以模仿小河水流的16音符伴奏開始,並以美麗的圓滑奏唱出對情人的思念。
(Dietrich Fischer-Dieskau男中音) https://youtu.be/m09a7pF-vEc
第2曲 士兵的預感(Kriegers Ahnung)
c小調,3/4拍子。這是遠離故鄉赴戰場的士兵,想念故鄉情人的歌曲。
(Dietrich Fischer-Dieskau男中音) https://youtu.be/c9TcaL9uffs
第3曲 對春天的憧憬(Frühlingssehnsucht)
G大調,2/4拍子。這首歌唱出對春天心馳神往的憧憬。
(Dietrich Fischer-Dieskau男中音) https://youtu.be/L8ffZi0qav8
第4曲 小夜曲(Ständchen)
d大調,3/4拍子。這是舒伯特最有名的歌曲之一,在模仿曼陀林琴的伴奏上,唱出對愛人的深切的思念。
(Dietrich Fischer-Dieskau男中音) https://youtu.be/Vn1jSZFaJyw
第5曲 居所 (Aufenthalt)
e小調,2/4拍子。Aufenthalt這個曲名來自德語halt(停止之意) ,因此有休息處或居留處之意。流浪者説:「洶湧的急流旁,咆哮的森林裡,高聳的峭壁邊」是他的居留處。此曲唱出流浪者的痛苦,鋼琴始終彈奏3連音符以表現他休息地嚴峻的環境與他的心情。
(Dietrich Fischer-Dieskau男中音) https://youtu.be/xDtGgtNoZLA
第6曲 在遠方(In der Ferne)
b小調,3/4拍子。描寫拋棄故鄉,拋棄朋友,拋棄一切而想躲避世俗的男人。男中音費雪迪斯考説,此曲的基本思想源自「冬之旅」中的各曲。
(Dietrich Fischer-Dieskau男中音) https://youtu.be/-UanTrGHjy0
第7曲 告別(Abschied)
降E大調,4/4拍子。此曲表現載運告別故鄉前往新天地的主角的馬車。那不是暗然的別離,而基本上是表現重新出發的明朗心情。不過一再反覆的告別的話,好像也表示主角的依依不捨。鋼琴伴奏始終表現輕快的馬蹄聲。歌詞大意如下:
「再見!快樂的城市。我的馬已經準備出發,現在我最後問候,你從未見過我悲傷,現在臨別也不會。再見!
「再見!花樹。我要沿著溪流騎行,我告別之歌已高響,你從未聽過我悲傷之歌,現在臨別也不會。再見!
「再見!少女們。妳以頑皮、迷人的眼神從房子裡窺視,我向你打招呼,但絕不會讓我的馬掉頭。再見!
「再見!太陽與太陽下山後閃閃發光的星星。我們曾一起遊蕩世界各地,你忠實的當我嚮導。再見!
「再見!小窗。你舒適地閃爍,並邀請我們進入小屋。我經過你很多次了,今天是最後一次。再見!
「再見!星星,你已灰暗,小窗也不再閃爍。我不能留在這裡,必須前往,星星你還這麼忠實地跟著我有什麼好處呢?再見!」
(Dietrich Fischer-Dieskau男中音) https://youtu.be/-kb1ECACaLI
依海涅詩詞的6首歌曲(6 Lieder nach Gedichten von Heinrich Heine)
海涅的詩都取自「歌冊」中的「歸鄉」。曲中會看到在以前舒伯特的作品中沒看過的大膽轉調、語詞分解、朗誦等醒目嶄新的作曲技法。這也許是舒伯特晚年的境地。
第8曲 阿特拉斯(Der Atlas)
g小調,3/4拍子。20世紀有名的歌曲伴奏者姆爾(Gerald Moore)在他的著作「歌手與伴奏者」中説:「音質較輕的歌手,再怎麼喜歡此曲,(或者再怎麼覺得唱過後很舒暢),都不應該唱這首歌。因為開口第1聲,就要有足夠的深度與強度說服聽者「我是背負全世界不幸的阿特拉斯」。
音樂開始於鋼琴右手的震音與左手一貫演奏付點音符的有力伴奏,然後背負全世界不幸的阿特拉斯朗朗歌唱,但其歌聲帶有悲劇性。要連接到中間樂段的部分,可以聽到嶄新的轉調。在中間樂段唱出「傲慢的心啊,因為你要無限快樂,或無限悲慘,害得我現在很可憐。」然後開頭的音樂回來,有力結束此曲。歌詞大意如下:
「我可憐的阿特拉斯,必須背負整個世界巨大的悲傷。儘管我的心胸快要壓碎,我還得忍受。
「傲慢的心啊,你自己找的,你尋求無限的愛,掉入無限的悲慘。可憐的阿特拉斯,你獨自背負整個世界的痛苦與悲傷。」
(Dietrich Fischer-Dieskau男中音) https://youtu.be/KP5ux_l5XKk
第9曲 她的畫像(Ihr Bild)
降b小調,4/4拍子。鋼琴伴奏始終以較弱音進行,直到後奏才轉為強音。歌詞描述失去情人的男子注視情人的畫像,回想過去的情況,忽然回到現實的情形。
(Dietrich Fischer-Dieskau男中音) https://youtu.be/0keJAZ-wylQ
第10曲 漁家女(Das Fischermädchen)
降A大調,6/8拍子。表現在海灘戲耍的年輕男女。有人批評説,「舒伯特沒有準確表現海涅的諷刺」,其實舒伯特使用旋律正確表現海涅的原詩。費雪迪斯考評論説,「使用西西里舞曲形式要把這首詩所具有的優美的沉重表現得更輕快,大概不可能了。」歌詞大意如下:
「美麗的漁家女,划船靠岸,坐在我身邊,手牽手,談情說愛。
「頭埋在我懷裡,休息吧。這裡比妳每天遭遇的狂野大海舒服得多。
「我的心像大海,雖無法避免大風大浪,但在深處,隱藏著許多珍珠。」
(Dietrich Fischer-Dieskau男中音) https://youtu.be/1HJL9AN1z7Y
第11曲 城市(Die Stadt)
3/4拍子。此曲表現城市裡一處瀕臨水邊的情景,但整首被憂鬱的印象所支配,舒伯特以「描寫暗淡的自然」的旋律突現孤獨感。鋼琴伴奏表現船夫划船的水聲。
「在遙遠的角落,傍晚的霧中隱約呈現一座城市。
「潮濕的風,灰色的水路,船上的船夫讓船哀傷的前進。
「夕陽再次現身,照出別離的地方。」
(Dietrich Fischer-Dieskau男中音) https://youtu.be/HfH1WLj3PRU
第12曲 在海邊(Am Meer)
2/2拍子。以自由但不脫離規範的曲式構成,巧妙融合抒情與敘唱的歌曲。
(Dietrich Fischer-Dieskau男中音) https://youtu.be/wmNhsrE845I
第13曲 分身(Der Doppelgänger)
b小調,3/4拍子。失戀者在失戀的地方看到自己痛哭的分身(Doppelgänger)。這是海涅極為自嘲且現代的詩,舒伯特附以極端節減音符的音樂。歌唱聲部以附點節奏產生極度的緊張感。
這首是以海涅的詩做為歌詞的最後一首歌曲,也是達到舒伯特晚年歌曲樣式頂點的作品。只依據語詞的分解與朗誦風格的歌唱節奏、單純和音形成的伴奏,是追求德國藝術歌曲中的語言與音樂的關聯性到極限的終極形式。其架構很複雜,因此費雪迪斯考説,「只有舒伯特的天才,方能完全使用此曲敘唱的音樂以外的技術。」
德語Doppelgänger本意是指某一生者在二地同時出現,由第三者目睹另一個自己的現象。該存在與本人長得一模一樣,但不限定為善或惡。民間傳說當自己見到自己的分身,代表「其人壽命將盡」。在歷史記載上,據說美國第16屆總統亞伯拉罕·林肯與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等名人曾經見過自己的分身。(維基百科「分身」條) 。日本把此曲名做「影法師」(影子) 。
歌詞大意如下:
「夜寂靜,街道無聲。這房子原來是我愛人居住,但已離開很久了,房子卻還留在那裡。
「有個人站在那裡凝視高處,雙手很痛苦的握住。當我看到他蒼白的臉時,不寒而栗,原來月亮讓我看到的是我自己的容貌!
「那分身,蒼白的幽靈!你為什麼要在同一個地方,學我以前愛情的痛苦。」
(Dietrich Fischer-Dieskau男中音) https://youtu.be/j24i8-kx8-c
依塞德爾詩詞的歌曲(Ein Lied nach Gedichte von Johann Gabriel Seidl)
第14曲 飛鴿傳書(Die Taubenpost)(D.965A)
G大調,2/2拍子。依塞德爾的詩詞寫的這首作品,是現存舒伯特的歌曲中最後完成的一首。是一首輕快而抒情的歌曲。與萊爾斯塔勃詩詞和海涅詩詞的各曲相比,這首曲集最後的「飛鴿傳書」,其情趣差得很多。不過費雪迪斯考説,此曲暗示回到 「美麗的磨坊少女」樣式。
(Dietrich Fischer-Dieskau男中音) https://youtu.be/nLSnGMJeE4o
(Hans Hotter 男中音Gerald Moore鋼琴) https://youtu.be/tCkYPjRkgxw 全曲
一般提到「天鵝之歌」都是指上述歌曲集,但舒伯特還有兩首曲名為「天鵝之歌」的歌曲。一首是使用Ludwig Gotthard Kosegarten的詩詞,1815年10月19日作曲的「天鵝之歌」(Schwanengesang, D318) (Fischer-Dieskau男中音, Gerald Moore鋼琴 https://youtu.be/78H1a4B0j6g )。費雪迪斯考説,「不必把全曲唱給聽眾聽,因為這位詩人的詩,其內容太空虛了。」
另外一首是1822年作曲,使用Johann Chrysostomus Senn 詩詞的「天鵝之歌」, (Schwanengesang, D744) (Wolfgang Holzmair男中音, Charles Spencer 鋼琴https://youtu.be/aOBqtsIDg_c ),是屬於抒情小品。
上一篇:佛瑞:讓‧拉辛的雅歌
下一篇:福斯特:美國民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