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5 15:27:00雲翁

巴赫:管弦樂組曲第3號

               

巴赫有兩群代表性管弦樂作品。一群是管弦樂組曲(共有4)一群是布藍登堡協奏曲(共有6)。布藍登堡協奏曲是巴赫一方面受到以韋瓦第為代表的義大利風格協奏曲的影響,另一方面巧妙的融合德國複音音樂技巧的作品;而管弦樂組曲是在以法國宮廷作曲家盧利為始祖的法國風格序曲中,融合德國傳統舞蹈音樂的作品。

這就是説,他在一不小心就可能掉入華的宮廷音樂中,放進在民眾之間發展的舞蹈音樂,使宮廷音樂有了新的風貌,而大眾的舞蹈音樂,也有了藝術格調。同樣,極可能掉入毫無變化而保持同一模式的義大利風格協奏曲當中,巴赫就驅使各種配器法與精緻的複音音樂技巧,顯出驚人的多樣性。

於是歐洲各式各樣的音樂潮流,流向巴赫一人之後,附加新的生命力與形式再流出來。這兩群管弦樂作品,就很清楚的告訴我們這一點。管弦樂組曲」共有各自獨立的4部組曲。這些變化多端的4部作品,是當時各色各樣的舞曲與宮廷音樂的集大成,也可以讓人見到法國風格序曲形式的最終完成作品之一。其完成年代,推想是在巴赫譜作許多世俗器樂曲的科登時代(1717-1723),或是稍早的威瑪時代(1708-1717)。不過,觀察配器中有小號與定音鼓的第3、第4組曲,似乎與當時科登宮廷小規模樂團不能配合,因此很可能是在後來的萊比錫時代1723年以後),為了要讓民間的大學樂團Collegium Musicum)演奏而改訂加入。還有第4組曲的序曲,在活躍的(vivace)部分加入合唱,轉用在清唱劇110號開頭合唱曲中。
巴赫並沒有把這些作品稱為組曲」(Suite)。因為依巴赫觀念,所謂「組曲」的定義甚為狹窄,是由阿勒曼(allemande)、庫朗(courante)、薩拉邦(sarabande)、吉格(gigue)等四首舞曲,再加上數首舞曲形成。因此這些「以序曲開始的作品」,好像被稱為「序曲」Ouvertüre)。(請參閲本台「巴赫:管弦樂組曲第2b小調,BWV 1067」一文。)

管弦樂組曲第3D大調BWV.1068是僅次於2而有名的組曲。但其第2曲「歌調」(或稱「詠唱調」)經改編為小提琴曲「G線上的詠唱調」而馳名全球,因此或許該説是巴赫的作品當中,最為有名的一首。

組曲第3號的配器,在弦樂合奏之外,還加入小號3把、雙簧管兩隻、定音鼓,因此更為亮麗而有節日的氣氛。此曲的架構與其他各曲一樣,在序曲之後續以幾首舞曲,這是採用當時流行的法國組曲的架構。
1曲 序曲Ouvertüre4/4-2/2-4/4拍子。3段體(莊重的─活潑的─莊重的)
(
Jaroslav Dvorak指揮Capella Istropolitana) https://youtu.be/ytCjzBclC0I
(
Karl Richter指揮 Münchener Bach-Orchester) https://youtu.be/LBCQW2ck7FM

與第2號組曲一樣,使用法國風格序曲的形式譜寫,但配器增加定音鼓與小號,因此充滿華麗慶典的氣氛。中間樂段是活潑快速的復格。在這裡會有小提琴獨奏與樂團總奏交替出現,顯得有協奏曲風格。再次出現前面莊重樂段後,結束第1曲。

2曲 歌調(詠唱調) (Air) 4/4拍子。
(Jaroslav Dvorak指揮Capella Istropolitana) https://youtu.be/ct_lcLP0Ho8
(
Karl Richter指揮 Münchener Bach-Orchester) https://youtu.be/YteKjputx4A

在第1曲「序曲」之後,從第2曲開始就是一連串舞曲。而最先出現的是這首沒有很多舞曲風格的「歌調」。這部組曲,因使用小號與定音鼓而有熱鬧的氣氛,但在全曲中唯獨此曲沒有使用管樂器,因而有如全曲中的綠洲。巴赫的作品中,或許以此曲最為有名。

一般都稱呼此曲為G弦上的詠唱調」,是因為德國小提琴家威廉密(August Wilhelmj)把此曲改編為小提琴曲時,只使用G(小提琴最低音弦)故。此曲除了當小提琴獨奏曲外,也改編為由其他樂器演奏的版本。此曲常當安可小品。

小提琴在持續低音的伴奏上,奏出悠然而美麗的旋律,這旋律會讓聽者定下心來。旋律中有時會有半音的移動,顯出一些翳影,但是一直保持平靜進行到最後。曲中不只是小提琴的旋律,與之對應的旋律,也甚為引人入勝。

以現代樂器演奏此曲時,有時會充滿感情表現,但最近因考慮到古代以古樂器演奏此曲的情形,就演奏得清淡一點,不會有太濃的感情。

3曲 嘉禾舞曲Gavotte)2/2拍子
(Jaroslav Dvorak指揮Capella Istropolitana) https://youtu.be/-dmXyG5PD3w

是巴赫作曲的嘉禾舞曲中,最常聽到的曲子之一。是一首以小號燦爛聲音為中心,釀製彷彿看到宮廷舞會的高貴氣氛。中間樂段是稍微穩定的第2嘉禾舞曲,小號在這裡也很活躍。回到1嘉禾舞曲後結束此曲

4曲 布雷舞曲(Bourrée)2/2拍子
(Jaroslav Dvorak指揮Capella Istropolitana) https://youtu.be/kDlSLZWUvTM

是一首沒有中間樂段的短小布雷舞曲。音樂活潑清脆,切分法使用得令人印象深刻。

5曲 格舞曲Gigue),6/8拍子
(Jaroslav Dvorak指揮Capella Istropolitana) https://youtu.be/TVNYXNA_sMs

在大鍵琴組曲裡,格舞曲常常用來當終曲,但在管弦樂組曲中使用吉格舞曲當終曲的,就僅此一部。這裡的吉格舞曲是沒有使用復格的義大利式吉。整曲都流著6/8拍子的節奏,直到最後小號以華麗明亮的聲響結束全曲。

(Ton Koopman指揮Amsterdam Baroque Orchestra) https://youtu.be/FuMtEof9MWs
(
Reinhard Göbel 指揮Budapest Festival Orchestra) https://youtu.be/pmiUWfBK3tk
Scott Lin 2019-11-27 14:20:06

巴赫的作品能流傳下來,據說要歸功於他第2任妻子抄寫樂譜

版主回應
謝謝來訪。
巴赫作品有段時期沒上演。其復甦要等到1829年3月11日,孟德爾頌在Singakademie舉行馬太受難曲的歷史性復活演奏。
2019-11-27 15:10:06